第十二章 敦煌(1/2)
琵琶师甄罗携夫人一同出现在酒楼,一个弹琵琶,一个跳飞天舞。男的优雅,女的娇媚,乐舞配合默契,客人为之迷醉,堪称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头一天,赏钱便堆满一斛。
此后酒楼每日宾客盈门,人人都为争相目睹甄陀罗与乾达婆,女眷们为甄陀罗疯狂,金银首饰打赏不尽,男客们垂涎乾达婆的娇美脸蛋与雪肤身段,想尽办法接近飞天舞者,而一旦他们靠近,琵琶师便会起身拦住,优雅的甄师也有怒目的时刻。
对乾达婆的爱慕者层出不穷,桑伶洲更不放心如如独自在家,甚至后悔签订酒楼契约。在商议搬离益州的前一天,二人最后一次到酒楼献艺。
宾客前所未有的多,所有的嘈杂都在第一声琵琶里沉寂,琵琶师自有刺破喧嚣的魅力,飞天的舞裙扬起,人们彻底安静下来。
曲终舞尽,打赏持续了很久,二楼有贵客传下赏金一百两,惊动整座酒楼。如如心中有些不安,她与桑伶洲只想挣些维持生存的小钱,引来黄金百两非她愿。在与桑伶洲的对视中,发现桑伶洲神色里也透着忧虑。
老板受宠若惊,坚持要亲自领着甄罗与夫人上楼拜谢贵客赏赐。这般巨额的打赏,酒楼前所未有,不拜谢说不过去。
桑伶洲一手抱着琵琶,一手牵了如如,上到二楼。仆人卷起竹帘,里间的贵客正在斟酒。桑伶洲握紧了如如发抖的手指,噩梦猝不及防地来临,沉浸在世俗岁月的甄陀罗与乾达婆毫无防备。
在贵客李公子的邀请下,琵琶师甄罗与夫人走进了雅室,竹帘重新垂下。
室内只剩三人时,空气里有片刻的沉默。
如如瞪着相别数月略显疲倦的李蘅,率先出口:“你是来捉拿我们的?”
李蘅饮下一杯酒,眉宇间郁结不散:“公主这几个月玩的够了吧?我没有奏报朝廷,没有派遣追兵,放任你们逍遥,我觉得,时间差不多行了,公主也该随我回敦煌了。”
如如冷笑一声:“如果我不呢?”
李蘅深深看着她:“高太后已经下达十几封诏令,命乐府令返回洛阳,我以乐府令重病未愈为借口,为你们遮掩过去。若是小半年都不能痊愈,恐怕太后将要派遣御医到敦煌了。”
如如目光移向食案,碟上一只烤羊腿,羊腿上插着一把用来割肉的匕首。李蘅注意到了她的眼神,却坐着没动,任由她拔下匕首,飞扑过来将匕首抵着他的脖子。
李蘅目不斜视,拿起酒壶往杯中注酒:“若是敦煌公在南朝被刺杀,魏国便可师出有名,发兵南下了。此举当然对魏国有好处,可兵燹战乱之苦,多少百姓将成为公主举手之间的冤魂?”
如如的果决动摇了,但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
桑伶洲走了过来,从如如手中抽走匕首:“公主应该不希望这世间再多几个如我当年那般,因征战被俘而远离故土的奴隶少年。”
如如以绝望的目光询问他,她与他的路在何方。
“去敦煌吧,公主。”桑伶洲用尽所有的理智,对她说,“我们之间,原本就没有路。”
如如瘫软下来,李蘅把她搂抱进怀里,一直抱出了酒楼,送进外面等待的马车内。
桑伶洲摔了琵琶,饮尽剩余的酒,走出雅室,侍卫们留给他的空间不够三步。
“太后手谕,请乐府令回宫。”
马车自蜀中重返西域,过张掖、酒泉,出玉门关,再经瓜州,至敦煌。
整座城迎接归来的敦煌公,以及迎娶来的大魏长公主,城中热闹非凡,城主府却一派安宁。敦煌公让人撤走了布置数月的喜堂,遣散了从前的莺莺燕燕,分派了细心的侍女侍奉长公主,接着他便消失不见。
如如从灵魂走失的状态缓慢复原,能够分辨陪嫁来的侍女与城主府的侍女们的名字,能够记住几座宅院之间的路径,愿意去观赏城外的戈壁与黄沙。不同于中原的景致,万里黄沙提醒她身处敦煌,距离洛阳千里之外,这里再也没有桑伶洲。
李蘅重新出现,已是一个月后,敦煌入了冬。西域商人呈送了珍贵的动物皮毛、无烟的银炭、无数的珠宝玉石,李蘅便带着这些礼物,来见长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