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情暖三坊七巷 > 第三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

第三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1/2)

目录

东北烤冷面子在福州的一众南方食客眼中,很是新鲜,在加之味道确实不错,杨思思的摊子也干净利落,生意自然也就慢慢步入了正轨,元宵店的外地游客也络绎不绝,逐渐有种要火爆起来的趋势,三坊七巷的人们也嗅到了商机似的,住在前街的人都拿出了自己仅会的一点绝学,跑来摆摊卖形成特色的工艺品。往日三坊七巷最多热闹不过八点,现在竟然能够持续到中午,前来游逛的,大多是一些外地游客。

熙攘不断的人群当中看,一群特殊的人相携走来,其中一个还穿着西装打着领结,无论是料子还是版型,竟然比之前吴新叶总穿出来显摆的好上数倍,剩下的几个人,身上穿的虽然看不出价格,但也是版型挺阔,料子极好。几人在三坊七巷的巷子内四处环顾,后面还有个年轻人拿着本子写写画画,不知在记录些什么。

福州独具的各色小吃锅边糊,马肉燕,红八稞,以及最近兴起的烤冷面,以及最富有名气的林家元宵,每一个都引起他们的驻足和感叹。

林恩馨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来来回回的转悠,就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杨思思兴奋的眼眸发亮,抓紧了她的手臂,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话,小声说着:“听说有是什海归华侨,想要来咱们福州投资,所以要先来咱们这里考察一下,他们刚刚还夸我做的烤冷面了,你说我这个是不是也有可能被有资个啥的。”

林恩馨拍了拍她的肩膀,圆圆的杏眼当中闪过几分笑意,“是是是,你做的烤冷面那么不错,大家都说好呢。”

“那是当然,这在我们东北那旮瘩,可是个著名小吃。”

两人说说笑笑间,那行华侨又逛了回来,径直走进元宵铺子,林恩馨忙回去招待。狭小的店面没有可以容纳七个人的桌子,林恩馨只能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再多加了一条长凳,才七个人挤在了一桌,本就逼仄的空间越发显得杂乱。他们非但不在意,还转着头四处打量。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点好了元宵,看着林恩馨问道:“听说你们这是百年老店了?这个地方也很久没有装修了吗?”

林恩馨如实的点头,圆圆的杏眼闪出煜煜水光,“是,小城镇的人不多,往年也没有今年那么多人,也就一直没有扩大装修的感觉,实在是没想到会有人多到坐不开的时候。”

前段时间一直徘徊在她脑子里关于扩大装修的念头又涌了上来,林恩馨情绪略有些起伏激动,她想着,如果自家的元宵能够被这群来投资的人看上了,那么就有机会了。想到这里,她端起元宵来,手上动作更是麻利。

几碗或甜或咸的元宵摆在面前,圆滚滚糯叽叽的元宵在碗内浮浮沉沉,外皮软糯,半点不粘牙,馅料虽然有田有咸,却各具特色,比外面寻常元宵好吃数倍。

华侨们各自吃完,面容皆是百分满足,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林山也被叫了出来,林恩馨提前跟林山说过这些人的身份和目的,因此他也是难得的配合,常年冷漠黑沉的脸走了几分人气,手指甚至不受控制的轻轻颤抖了两下,可见他的内心,其实比谁都要激动。

为首西装革履的男人盯着林山上下打量一眼,摸着下巴连连赞叹,“听您女儿说,这元宵的手法和馅料都是您的独门秘诀?果然不愧是百年秘方,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

“确实好吃极了,我活了大半辈子,吃了那么多的元宵,就你家的最特别最好吃,不行,你可要再给我煮一碗才行。”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拿着搪白瓷碗,感叹出声。

“我也要。”“我也要。”老人的话说出了其他几人的共鸣,几乎每个人都要求加了一碗。

林山常年紧绷的脸裂开了一条缝,忙不迭的一一应下来,嘴巴几乎咧到了耳根。众人又是各自一碗元宵下肚,脸上的表情彻底满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别说是传承下来一家百年老店了,就是一些最平常祖传之物都未必能够保存下来,这其中包含不仅仅是一家店铺,更是百年手艺和文化的传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