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灶灰里的账本,比公章 还硬(1/2)
林英听见马蹄声的刹那,后颈的汗毛就竖起来了。
她摸过枕头下的猎刀刀柄,指腹蹭过刻着的“护家”二字——这是重生后她用磨石一点点刻上去的。
墙根码着的平安包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绣的“安”字,红线姑的针脚还带着体温。
“姐。”林招娣从外屋探进头,睫毛上沾着雪星子,“工作组的人进屯子了,老支书在晒谷场候着。”
林英把猎刀别进裤腰,又将玉坠往衣襟里按了按。
空间寒潭底那十二枚“守”字徽章还在晃,像在给她数心跳。
她推门出去时,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远处晒谷场的老榆树下,七八个穿蓝布棉袍的人正跺着脚,为首的戴副圆框眼镜,帽檐压得低,露出的下巴尖得像锥子。
“林英同志。”老支书搓着手迎上来,眼角的皱纹里全是霜,“这位是县工商科的周文书,来……来了解咱们合作社的情况。”
周文书没伸手,只从怀里掏出个牛皮信封,封皮上“整顿民间经营乱象”的红章冻得发硬:
“靠山屯青山合作社涉嫌非法制药,现根据《手工业管理条例》,要求封存所有生产账目,配合调查。”
他身后的干事已经开始掀药柜的布帘,铁夹子敲得木柜咚咚响。
“账目?”老支书的喉结动了动,“咱这……都是口头记的,没……没正式立册。”
“口头记的?”周文书的镜片闪过一道冷光,“那就是无账可查。”他转向林英,“我听说你们拿野药换粮票,治好了几个咳嗽的就敢称‘制药’?这是对医疗政策的曲解。”
林英没接话,冲林招娣使了个眼色。
小姑娘跑回屋,端来个粗瓷碗,碗里浮着几粒深褐色药丸:“这是用满山红和贝母做的咳喘药,您要是不信,现在喝半碗试试?我奶咳血那会儿,喝了三碗就能坐起来了。”
周文书后退半步,指尖戳向碗沿:“胡闹!民间偏方未经审批,出了问题谁担责?”他挥挥手,“继续搜。”
干事们翻到半筐晒了一半的五味子,周文书捏起一颗:“这是要做什么?”
“做蜜饯。”林英声音不高,“给屯里的娃们当零嘴。”她盯着周文书泛青的嘴唇,“您看您这气色,许是受了风寒,要不喝口热乎的?”
周文书的脸更冷了,转身时皮靴踩碎了块冰:“今晚必须看到账目,否则合作社暂停运营。”
夜幕降临时,灶房的烟筒还在冒烟。
林英蹲在灶前添柴火,火星子噼啪溅在她手背上。
石头娃缩着脖子溜进来,袖口鼓鼓囊囊:“英姐,陈哥说的灶灰底下……”
“去扒。”林英往灶里塞了把松枝,火光照得她眼底发亮,“小心别碰碎油纸。”
石头娃跪在地上,用指甲抠灶灰。
灰里裹着冰碴子,冻得他指尖发白,直到触到一片硬邦邦的东西——用油纸包了七层的本子。
他吹开灰,封皮上“青山合作社收支录”几个字是陈默的小楷,墨迹里混着松烟,在火光下泛着乌金光泽。
“找到了!”石头娃的鼻子冻得通红,“陈哥说这墨水掺了桦树皮汁,遇水不化,埋十年都能认。”
林英接过本子,翻到第一页:采药人、炮制日、封装数、出库对象,连林小栓帮忙剥了五十颗杏仁都记着。
她摸了摸页脚的批注:“1958年九月初三,王婶咳血,取药两丸,抵工分五。”字迹旁边压着片干枯的满山红叶子,是王婶病好后特意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