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2/2)

目录

鲁路修是库斯马内克的救命恩人,亲自从战俘营里捞对方出来,要是再送他几场功劳,让他在奥军里做到最高层,将来何愁对方不投桃报李。

为了让库斯马内克尽快熟悉部队,鲁路修还在战役开始前,说服了鲁普雷希特元帅,把原本已经编入第6集团军独立军的那2万多匈牙利族战俘整训而来的士兵,重新划归奥第3集团军,好让库斯马内克上任时有足够的嫡系手下可用。

至于当初救出来的德玛尼亚族和波西米亚族士兵,当然是不能还了,那些已经是鲁路修的核心家底班子了。而匈牙利族士兵之所以能还,都是因为那些匈牙利士兵是在匈牙利战役的最后阶段,在喀尔巴阡地区被救出来的,不是鲁路修本人救的,才方便做顺水人情。

至于库斯马内克本人的立场,他也很急于重新证明自己,所以这次一得到进攻命令,很快就热血沸腾,很想出力。

……

随着南线的库斯马内克发起进攻,包围圈的面积也在短短两三天内就飞快缩小了一大圈。

进攻之前,奥第3集团军在第聂伯大弯地区的战线,还维持在克里沃罗格、索菲伊芙卡铁路这一线,这条铁路往东可以一直连到第聂伯罗。

12月9日、10日两天,库斯马内克就往前突破了好几十公里。

露沙人在南线的部队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剩下断后的部队也是兵无战心。加上没想到奥军突然就进攻得那么坚决,露沙人猝不及防,足足有2个军的殿后部队在2天内被再次细分包围、随后歼灭投降。

库斯马内克的奥第3集在12月10日这天,推进到了克列门丘克、克洛皮夫尼茨基一线——对这些地名不熟悉的看官,可以大致理解为,库斯马内克把战线推到了后世连接波尔塔瓦到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之间的铁路线上。

也就是说,南线被整个往前推了80多公里,把露军空虚的地带都应占尽占,还把整个包围圈从原本的梯形裁剪成了一个三角形。

把原本梯形四条边里最短的那条顶边直接裁没了,本来梯形顶边的两个点分别是波尔塔瓦和第聂伯罗。被库斯马内克推了两天后,第聂伯罗已经变成了大后方。

露军最终被挤到了以基辅-波尔塔瓦-乌曼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内,包围圈内的面积也从3万多平方公里压缩到2万多平方公里。

……

库斯马内克在南线快速挤敌占区水分的同时,鲁路修和冯.博克在北线也没闲着。

12月9日和10日两天,北线的封堵战也呈现出了不少新的战术创新。

露沙人在8日的突围战效果不理想、拖延得太久,被德玛尼亚人用机动部队随时增援堵漏打回去后,就痛定思痛,琢磨对策。

当天晚上普列韦上将和米索伊洛中将在沙盘推演了一下突围战术后,决定让前线突围部队在夜间提前突前部署重炮,以图在敌军的封锁线上用重炮打开一个缺口——

之前8日的突围战,露沙人并没有怎么集中利用火炮,不是他们不想用,而是来不及部署。

这个时代的炮兵阵地,至少要半天功夫的部署才能用,没法随叫随到随展开的。而大规模集结炮兵又容易被敌人提前警觉、预测到突围方向,露沙人怕暴露,才不得不用纯轻步兵突围,导致死伤惨重。

吸取教训后,8日午夜之前,露军炮兵就开始集结,找了波尔塔瓦和基辅铁路沿线的一座小城卢布内的西郊,作为预定突破点。

然后在半夜里疯狂赶路把好几个军的野战炮集中过去,并且趁着黎明前的几个小时紧急部署炮兵阵地,并最终在9日天亮前半小时开始炮火准备。

对面的德玛尼亚军果然来不及针对性地集中兵力,面对敌人占据局部炮火优势,填线部队只好放弃第一线堑壕,退过铁路线,退到后方的第二道临时简易堑壕,还疯狂地临时挖掘额外的散兵坑。

半小时后,露沙人借着第一缕晨曦发起了冲锋。

因为防御纵深被极大压缩了,德玛尼亚人的防线很快被冲得岌岌可危。

前一天露沙人跟他们纠缠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堪堪突破,然后拖到了装甲援兵赶来救场、导致露沙一方功亏一篑。

现在露沙人提前夜里准备炮兵,集中火力追求速战速决。普列韦上将自己估计一个多小时就能撕开口子了,坦克应该来不及赶来。

但是,就在普列韦上将觉得自己即将得逞的时候,新的变故很快又打破了他的幻想。

天空中传来了轻微的嗡嗡声,居然是德玛尼亚人的数十架战斗轰炸机赶来了。

就在过去的两天里,德玛尼亚军队在合拢包围圈后,鲁路修参谋长就让工兵加班加点,在前线建造临时跑道的野战机场,并且从后方转移了一批飞机和弹药过来。

飞机的数量不多,这个时代的各国空军规模都很小,载弹量也很少,难以对大规模步兵集群造成什么伤害。

但是对付仓促集结起来的炮兵群,却可以起到拔群的重点压制效果。

露沙人在天亮前的炮火准备,就已经让德玛尼亚军意识到了他们的突围方向。

虽然这次的攻势会快得多,估计坦克来不及赶来,飞机却来得及。地勤人员在天亮前紧急做好了准备,趁着第一缕晨曦让飞行员们起飞,不过半个小时,就找到了露沙人夜间部署在防线后面的炮群。

然后一堆5公斤的小炸弹和机枪扫射招呼下去,露沙人的炮兵火力一下子就短暂哑火了。

大炮虽然很难直接炸坏,可炮兵的伤亡足够让露沙人个把小时之内恢复不了开炮效率。这个时间差,就足够装甲车赶来战场增援了。

最终,普列韦上将的又一次突围尝试也被扼杀。

而且经过这两战的消耗,露沙人中突围欲望最死硬的骨干也巨量折损,幸存下来的也多半没有这种的心气了。

包围圈的总面积,却在以每天一两成的速度缩小。

每多过一天,德玛尼亚人封锁线上的兵力密度就有可能比前一天再增加一成。越往后露沙人突围的希望就越渺茫。

更要命的是,鲁路修那边吃一堑长一智,在12月9日的战斗结束后,又向鲁普雷希特公爵献策了一条新的建议。

那就是从10号开始,每天要扩大飞机深入露控区侦查的纵深距离,至少深入50公里侦查。

之前侦察机因为数量不够、临时机场也在施工,所以侦查覆盖面积太小了,这才没有提前发现敌军炮群集结。

增加侦查纵深后,露沙人的大炮不可能在一夜之内完成超远距离运输转移,所以只要稍稍有集中的趋势,德玛尼亚军队就能立刻做出预警,提前判断敌人可能的大致突围方向。

如此一来,露沙人9号那种局部炮兵集中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果不其然,12月10日当天,普列韦上将还想再换个地方尝试一次,但直接踢在铁板上了,为此又损失了一个炮群。

包围圈里剩下幸存的露沙军队,连大炮都集结不起来了,突围的希望也就此彻底掐死。

部队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想再打、只求投降活命的声音,在露沙军中愈发蔓延,最后都蔓延到普列韦上将这个方面军司令耳朵里了。

连普列韦上将本人都彻底动摇了。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