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1/2)

目录

“哒哒哒~”

基辅-波尔塔瓦铁路沿线的某处无名原野上,MG08重机枪的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交织成松散的火网,把一批批试图突围的露沙步兵扫倒在地。

殷红的鲜血交汇流淌,化作刚刚种下一个多月的冬小麦的肥料。

德玛尼亚机枪手们都快把扳机彻底扣死了,恨不能把扳机扣出指痕来,但敌人还在源源不断试图冲破防线。

这就是12月8日、也即基辅包围圈彻底合拢之后的次日上午,发生在波尔塔瓦以西数十公里外某处无名原野上的一幕。

包围圈已经合拢,可临时防线还非常松散,堑壕也来不及挖完。暂时只有一些小段、无法连成一片的简易壕,和一些零散的散兵坑。

德玛尼亚人的总兵力是不少的,可要沿着200多公里长的北侧封锁线布防,哪怕把大半个集团军近二十万人丢进去,每公里阵地也就分到大几百人。

折算下来,每公里安排3~4个连队,也就七八挺重机枪、两三门77毫米野战炮。

每公里都分不到1门105或是150毫米榴弹炮——当然实际作战时,也不可能把火炮一门门单放在防线上,而是会把每5~10公里防区内的炮群集中起来,构成一个8~12门火炮的炮兵营阵地集中使用。

哪儿有敌军突围、守军要呼叫炮火支援,大炮就利用射程优势集中轰击。

而试图突围的露沙人,却可以把所有兵力都拧成一股绳,尽量集中突破。

故而即便德玛尼亚人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可以用预设的重机枪阵地疯狂扫射杀伤敌人,还能呼叫到少量炮火,却仍然架不住露沙兵从防线薄弱的地方冲过来。

就比如此时此刻,防守这段几公里宽防线的德玛尼亚军,只有一个步兵团。而试图突围的露沙人,却集中了一个军,甚至更多。他们在夜间提前集结机动、避过了侦查,即将天亮的前夕发起突围。

德玛尼亚人没来得及针对性集中兵力堵口,饶是在激战中依托绝对地利和火力网打出了超过20倍的伤亡,但还是被一部分露沙人冲了出去。

突围激战持续了足足3个小时,德玛尼亚人伤亡了400多人,而露沙人的伤亡已经过万了,还有好几千人成功突围,更多的人即将冲出去。

就在堵口作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战场的西侧,终于传来了隆隆的声响。

原本已经口干舌燥苦苦死撑的德玛尼亚守军听到这个声音,顿时就士气大振,战意高涨。

“是鲁路修师长的坦克部队来增援了!弟兄们顶住,把露沙人全部杀回去!”负责守卫这段防区的德玛尼亚团长立刻高呼下令,各级军官也都层层加码,让将士们誓死不退。

数十辆坦克终于以每小时15公里以上的速度、赶到了战场,发动机都全力转动得快要过热了。

12月上旬的露沙北方,或许已经降温封冻。但基辅罗斯黑土平原相对偏南,天气还要暖和一点,至少要到中旬过半才可能封冻,运气差的话可能要到12月下旬。

这就意味着,今年初冬的泥泞期,要到那时候才彻底结束。

基辅罗斯黑土大平原的积水是无法彻底排出去的,秋雨造成的泥泞,最终不是排水排干了才结束,而是被冻住了才结束。

在泥泞彻底结束前,坦克在这样低洼平坦的地段赶路多多少少还有点慢,最多开15公里时速。装甲车就更慢了,估计10公里都不到。

随着坦克群赶到,车顶上的密集机枪火力很快把成千上万的露沙兵一片片扫倒。

而且坦克可以不受固定阵地的影响,哪儿危急就往哪儿堵。堵到近乎贴脸的距离上,在200米内对着突围敌群猛攻。

露沙人终于被杀得溃不成军,彻底放弃了逃生的企图,潮水般四散退去。

而诸如此类的场景,在12月8日当天,至少发生了好几次,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及时得到机动部队快速支援的。

加起来至少也跑掉了上万人,但在突围过程中被打死的更加多得多。

被打得严重伤残的露沙伤兵也有上万人,德玛尼亚人也没那么多医疗资源去救治这些非突围不可的死硬分子,就让他们躺在战场上自生自灭吧。

……

12月8日一整天的突围战和堵围战,进行得还算顺利。

之前人类战史上也没围堵过那么大的包围圈,总归有很多新问题是第一次遇到。

鲁路修和冯.博克、隆美尔以及其他一些机动部队的将领,随机应变各展所长,一边摸索一边进步,很快迭代着战术。

同时,鲁路修还从全局出发,建议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跟奥国人交涉一下,让协助作战的奥第3集团军该加把劲了,从南线加快进攻。

因为从露沙人的突围力度可以看出来,到了这时候,他们才后知后觉地把主力几乎都拉到北边了,南边肯定很空虚。

所以,原本和露军菜鸡互啄相持的奥军,应该转入全面进攻,以便快速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缩小包围圈。

只有包围圈变得更小了,围困用的部队才能减少,人力和装备才能被大量腾出来,防线才会越来越厚实。

鲁普雷希特公爵听了之后,也采纳了这个建议。

原本他不希望奥军损失太大,一直没让奥军打大纵深的进攻战役,最多只是沿着控制线往前打二三十公里就收手了。现在形势有变,奥军当然也要跟着调整。

……

当天晚上,在南线的克里沃罗格和索菲伊芙卡一线,

本次战役前才刚刚就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的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冯.布格诺伊施塔特中将,在收到友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命令、以及鲁路修参谋长的私人建议后,很快对部队下达了准备明日全线总攻的命令。

没错,这位赫尔曼.库斯马内克中将,就是半年多前曾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直至弹尽粮绝才奉命投降、随后又被鲁路修从利沃夫战俘营里救出来的那位将军。

当时和他一起被救出来的,还有4万多德玛尼亚族奥国战俘,和4万多波西米亚战俘。后来这些被解救的士兵都成了鲁路修和卡尔中将的下属,组建了一个德第6集团军的编外独立军。当时库斯马内克中将还一度担任了那个独立军的军长,后来才换的卡尔.柳德波特。

再后来,其中一部分德玛尼亚本族精锐骨干,还被鲁路修拿去组建了“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

不过随着鲁路修掌握那支部队的时间越来越久、鲁路修自己也升到了准将,他也更有底气直接贯彻指挥,不再需要该部队原本的老领导帮衬了。

但鲁路修向来与人为善,他就通过鲁普雷希特元帅,向奥国总参谋部建议,在此次战役前,让库斯马内克回去奥军序列,担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也算是给库斯马内克升官了。

他当初能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半年多,死战不屈,也算是奥军将领里一员坚毅果敢的名将,管一个主力集团军完全管得好。

而由于奥军的军事实力实在不堪大用,战场上几乎完全仰仗德玛尼亚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威望又越来越高,便是奥皇都不敢否决他的建议,最终奥国总参谋部顺水推舟从了此事。

鲁路修也算是借着这个机会,在奥军当中安插进了一枚更大的钉子,也算是在为将来战后分赃时布局。

他需要将来的奥军中,有更多高层是亲德人士,这样才能在将来的风雨飘摇中齐心协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