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想多了(1/2)
“妍丫头,刘管事后来又和你说什么?”沈老二打发走那位打货的行商,匆匆进来后院儿,问大女儿道。
“说是要和咱们一起合伙开酒铺子。”沈乐妍径直道,顿了顿,又说,“二八分!”
“啊?”沈老二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酒咱们自己还八字没一撇呢,他咋会知道呢?”
沈乐妍就朝他哼笑,“这就要问郭阳了。”
沈老二愣怔了一下说,“是他告的密?”
“是啊。”因为不是很严重的告密,沈乐妍也就随意地感叹了一句,把刘大的意思简简和沈老二说了一遍道,“我已经尽力推了,可是没推出去。”
这是一件即让人意外,又让人不那么难受接受的事儿。沈老二呆了好一会儿,就问,“那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只有接着了。”即然应下了,自然要多想一想这么做好的好处了,“何况,听刘大管事的话头,这酒坊子也好,酒铺子也好,都已经起了一摊子了。比咱们自己白手起家的建坊子建铺子,要轻松省力的多。”
“这倒也是。”沈老二虽然点了头,可对于自家这种急剧的扩张,还是不大适应,“就怕咱们做不来呢。”
“做不来就关了呀。”沈乐妍就想到了裴鸣宣当时说过的话,不挣钱就关张!
这么一想,就没啥压力了。
反正不挣钱只是关张而已,又不是要砍她的头。
沈老二就奇怪,“你说,这位裴少爷为啥这么信任咱们?”
沈乐妍就笑睨了他一眼,“爹,你想多了。”
他恐怕只是无人可用罢了。
六岁生母亡故,生母去后便被送到湖州老宅静养。一年半年前从老宅归来,途中两个贴身小厮都没了。
照沈乐林说来,他不过给他提供了一个消息而已,就被收罗在旗下,虽然只跑外围的事情,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说实在的,他身边如今能有汤圆刘大孟德,这些忠心可用之人,沈乐妍其实挺意外挺好奇,他是怎么办到的。
再有……
沈乐妍想到了李老太爷说的那个“故事”……
裴鸣宣的外祖父黄耀之在先皇临终时被指为顾命大臣,两年后,今上十岁时,时任内阁首辅的李阁老私下对今上不敬,被亲政宁太后以及大长公主联合朝中众臣,逼迫其告老归乡。
黄耀之取而代之成为内阁首辅。
黄耀之生于荆州黄家,这是个与裴家并不多惶让的世家大族,其家其族与裴家如今类似,众子弟在朝中为官者,不下十人。
而黄耀之本人是个比其外孙裴鸣宣更为变态更为出色的少年才俊。他在十四岁时已过乡试,次年春闱时,据说一篇文章写得神采飞扬,差点被取为三甲之首。后因时任国子监子祭酒也是那次春闱主考官之一的沈澄大人忧其年少得志,恐心性不稳,欲使他多加磨练,这才春闱不第。
而沈乐妍只所以记得这位国子监祭酒的沈澄沈大人的姓名,那是因为他也姓沈。
黄耀之落第之后不甘心,三年后春闱再次赴考。结果还是这位沈大人为主考官,又被弃之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