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初喜(1/2)
话虽如此说,但是该有的紧张却是一点也没少。好在这俩小子是真争气,县试松松过了关,到了府试的时候,名次也排在居中的位置。
府试的消息是宋大江陪着俩小子在林州府待考的时候,买的贴身小厮明路送来的,一道买的,还有一对姓罗的中年夫妇,眼下已在李恬这边帮着售卖今夏下来的果子。
李恬和宋大海才刚盯着人从山上摘果子回来,正坐在树荫下消汗,并说着今年果子的收成和售卖情形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喜得一下子站起来:“真的?”
又转头朝宋大海:“没想到这俩小子还怪能耐!”
宋大海也没想到。因为家里的事多,而且自梦生和长安到了镇上的学堂之后,学习的内容已不是他能教授的了,不自觉的就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就连学堂夫子那边儿,也是除了四时八节的礼仪和束脩,也没过多的刻意亲近什么的。
虽说夫子从前也夸过这俩小子,可是因为不懂,宋大海也不知道这份夸赞到底有多重的份量,更不知道这俩小子的真材实学有多少。
直到眼下,人家把真本事亮出来……
想比较这俩大家长,明路这个才跟了宋大江没一个月的外来人,却是兴奋的多。原先他是想着,宋大江至多是个小商贾,能跟着混个饱饭也就知足了,哪想到,人家家里,还有更了不得的人。
就算眼下他们还不是秀才,可在明路看来,也算是稳稳的了。
十四岁的少年秀才,从往就是有,也是极少,他们家倒好,一下子出了俩!
若是这俩人将来都入朝为官,便是家人都不怎么争干,将来指定也是了不得的人家,更何况,不管是李家还是宋家,不管是大爷还是太太,还有三爷和那边的李二爷,个个都是有本事的!
一旦将来他们发家,自己这个“元老”不知道能跟着多享多少福呢!
这对明路来说,简直就跟天上掉下个大金块似的,即觉得不太真实,又狂喜不已。
李恬话音一落,他就顶着一张大汗淋漓,笑得发自内心的喜悦的脸,飞快地连连点头:“当然是真的了!州府衙门可都放榜了呢!”
他十七八岁的年纪,长着一张讨喜的团圆脸,眼睛大又圆,笑起来弯弯的,让人瞧着格外的喜气。
李恬也晓得这事儿一准是真的,宋大江不可能拿这种开玩笑。闻言有些感慨地和宋大海道:“就跟做梦似的对吧?”
想当初,她初来的时候,长安还是个才刚九岁的小屁孩儿呢。不过五年时间,竟然也开始建功立业了。
宋大海也觉恍然。
何明家的、大牛媳妇、老三媳妇、李守成媳妇乃至村里头和李恬这边相熟的街坊们,也都早等着长安和梦生考试的准信儿呢。一见明路赶着车入村,就都往李恬这边儿来。
一进院儿,正正好听见李恬这话,何明家的喜得不由自主的“哎哟”一声,大声笑问:“听你这话头,长安和梦生又考过了?”
“是呢,老太太!”明路在一旁喜气洋洋地笑答道。
何明家的因他这称呼忍不住和宋大海笑:“托了大江的福,我们这些泥腿子,还没怎么着呢,就跟着升格了。”
大牛媳妇、李守成家的还有老三媳妇都笑,李恬也跟着笑,可不是大家都升格了么,关键是他还喊得那么顺溜!
明路嘻嘻笑:“不用托二爷福的,您也当得起。有何大爷、何二爷和方姑爷呢!”
李恬忍不住喷笑,这个明路还真是机灵,这才多久,不但把自家的事儿摸得门清儿,就连和自家相好的人家也摸得门清儿。
何明家的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亏是在外头历练过的小子,嘴就是甜!”说着,又问长安和梦生考试的情形。
明路就把他知道的详详细细和大家说了一遍儿。
大牛媳妇听完,纳罕地看着李恬和宋大海:“居中的名次也很不错了,你俩干啥这个样子?”
李恬回神笑:“就是觉得挺突然的!”还有一点,就是愧疚。总觉得对这俩小子上心少了!
何明家的倒是知道她心中所想,就笑:“有啥突然的?有你和大海在后头替他们断着后,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钱有钱,家里啥啥不用他们操心,见天一门心思扑到书本上,又上了这么五六年学,也该学个名堂出来了!”
“可不是。”何明和大牛等人落后一步进了院子,闻言接过话道:“长安和梦生这是托生在他们两家,要是再换换第二家,就算脑瓜子再灵光,也不见得有这样的造化,就算有,也得晚上几年!”
明路适时接过话道:“我来的时候,三爷和四爷都说了,叫我替他们给大爷和太太磕头呢!”
说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李恬和宋大海“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李恬先前的惊喜,算是一种预料期盼之中的惊喜,并不太突兀。心中的愧疚,也是相对而言的,隐隐淡淡的,并不强烈。毕竟她自己的能力精力有限,确实分身乏术。
可这些不怎么强烈的情绪,叫明路这一跪,一下子炙烈起来,眼泪顿时汹涌而出,她飞快偏头抹去,没好气啐明路:“你就胡编吧,还不快起来,谁要他们磕头。”
宋大海也是一脸动容。
替他们磕头道谢的话,那三个人是没说,可是这些天,他们得了闲叙话时,感慨起家里这几年的变化,都透着对大爷和太太的感激,明路觉得这个头是应当应份的,可不算多。
嘿嘿一笑,麻溜地爬起来,道:“并没有编,三爷和四爷还有二爷,都是这么说的。特别是二爷,交待又交待,说这些年都多亏了大爷和太太!哦,对了,二爷还使我捎了好些东西回来,说是他先替三爷四爷谢大爷和太太的!”
明路说着,飞快转身往车厢那里去。
他来时赶的车子里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物件儿。有装满点心的竹编的筐子、成匹夏布、整篮的鲜果,还有红亮亮的火腿和一些干货。
不用说,这一准是宋大江的手笔。
李恬看着他一边往下卸,一边道和何明家等人吐槽:“连个秀才还没捞着呢,老二这也不知道兴头个什么劲儿!”
何明家的道:“大江那性子你还不知道,甭管你们家,谁有好事儿,他都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和你们俩对家里,那是另一种贡献法儿。”
明路一边往下抱东西,一边笑呵呵地附和:“老太太说的是。我们二爷对大爷太太,对家里的爷和姑娘们那是没得说!”
顿了下,又笑和李恬说:“太太您也甭小看咱们三爷和四爷。放榜那天,外头聚了好些老学究,还有正当年的秀才举子,提起咱们三爷和四爷,都说,就依着他们这一路过关斩将的势头,院试一准能过。二爷为着这话,还特意置了礼,说要去拜会紫阳书院的周夫子,人都说,他对科举一道特别精通,考前若能得他的指点,十有八九都能考过。我来的时候,二爷已带三爷四爷去了。还有,人家说那位周夫子,特别爱才,尤其是少年才俊!咱三爷和四爷,不止学识好,相貌也好,清清俊俊的少年郎,谁看着不爱?这一去,一准能入他的眼儿!我现在就敢说一句,咱三爷四爷,一人给您考一个秀才,那是稳稳的!”
一番话说得李恬宋大海都笑起来。
大牛媳妇几个更是凑趣儿:“哎哟,这一门双秀才的,往后可有你们俩享的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