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族人上门(1/2)
虽说李恬这回到许留镇是想给自家再找个什么旁的出路,却没抱着必成的心态。皮蛋这事儿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没想到,和姚家人分别后,才刚回到家,闻讯而来的褚东升夫妻俩,又提到了合伙起个营造班的事儿来。
要说许留镇如今什么行当最红火来钱最稳当?首当其冲就是营造班这行当了!
甭管是他们来时进镇的时候,还是上午去镇郊看宅基地的时候,到处都有大兴土木的宅子铺子。李恬也挺愿意让宋大海能发挥自己的小特长,有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而且这行当吧,恰巧不怎么受天气收成的影响——当然了,若是大面积有灾的话,百业都会受到冲击,营造班当然也难独善其身。但是若是小灾,受的冲击的应该不大,毕竟眼下盖屋置产的,都是小有身家的商贾们,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比一般的普通百姓要强得多!
再者说,他若是留在这边,也可以就近照应一下才和姚家说定的皮蛋生意,这可比都放给外人,要放心得多。
虽说家里也有一摊子事儿,眼下并不是个很合适的时机,可是李恬细细想了想,山上的果子树已经种上了,田地嘛,她干不来,可以请人可以雇人。除此之外,也没什么旁的紧要活计。只做做饭带带孩子,再帮衬李长亮和宋大河收收蛋,她约抹她还是能拿得下来!
略微犹豫了一下,看向宋大海。
宋大海一腔心思都放在妻子孩子、家里的山和田地,乃到几个弟弟的生意学业上,可从来没想过把媳妇孩子扔在家里,自己个抽身到外头去做什么,一见李恬隐带赞许,赶紧笑着和褚东升道,“褚大哥,我这里的情形你也知道,孩子还小,家里又有一摊子事,实是抽不出空子。”
虽说这是实情,可是褚东升打这个主意,已打了不短的时候了,连骨干人手都找了五六个,眼下缺的,一是本钱。虽说多数主家盖屋的时候,都会先付些定钱,但是自家班子手里没有些银钱打底,总觉有些不正式,跟个草台班子没两样,出去揽活也没底气。
二来是缺人手。给这些商贾大户人家盖屋,木作是最最重要的行当。不止是大梁椽子什么的要用这些,更重要是门、窗、卷棚以及顶棚等处,不止要做,还要雕刻。
活多量大,而且做工还要细致。单他自己统领这一摊子,也忙不过来。
正好宋大海如今手头比他们这些做工的宽展,自己又有手艺,他说话做事自来沉稳,也能服众。把他拉进来,两三个人合起一个班子,各自负责一摊子,这个营造班,也就颇像个样子了。
至于那些垒墙的大小工,除了需要几个骨干,余下的,揽着活再去寻也不迟。
原他张口说这个话的时候,是怕李恬不同意。毕竟在他看来,一个乡下年青妇人能有多少见识本事?怕她紧拖着宋大海不让他如何如何。来的时候,还特地和妻子卫氏交待了,若是李恬不同意,让她在边上帮帮腔。
哪想到,事情和他想的正相反!
颇是意外地看了李恬一眼,凑到宋大海身边把他这些日子所做的准备,乃至营造班这行当的前景和钱景,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儿,最后笑道,“反正咱这行当,又不是天天要赶活,你要不放心家里,就十天半月家去一趟瞅瞅不就得了?”
甭说十天半月了,就家里眼下这情形,宋大海离家一天就不放心。
就又笑说了一番,家里的田地山头等等。
褚东升见他实在不肯吐口,只得遗憾地叹息半晌,又坐着叙了一会子闲话,邀请夫妻俩明儿到他们家吃饭,就和卫氏先告辞了。
目送夫妻二人转过街角,宋大海收回目光,边回院边笑说李恬,“也不知道你那性子咋就那么足。家里那么一大摊子事呢,你说自己顶就要自己顶?”
与此同时,还有些小郁闷小失落。旁人的小媳妇,估摸着巴不得丈夫留在身边呢。她倒好,看起来,有自己和没自己一个样。
“那有啥?反正家里又不是没银子,我顶不了就请人呗。”李恬笑横了他一眼,又道,“再说了,我这可是为你着想。人家不说了嘛,好男儿志在四方!”
宋大海看着她一笑,“那要这样说,我情愿当那个不好的。”反正,现阶段,他最在意的就是媳妇孩子!
并没有盼着他赚大钱,好跟着夫贵妻荣的李恬,对他这个态度,当然满意。
即然时机不适合,那也只能暂时作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宋大海宋大江这哥俩,都忙着带那俩小子和姚家人一道,去请人手寻铺面,忙活购买宅基地的事儿。
李恬天生没什么购物欲,见过大都市的繁华,对许留镇的热闹也不怎么好奇。再加上孩子也小,悦姐儿和月牙又都是小女娃,李静又是个大姑娘,二牛又忙着帮衬着宋大江跑腿卖货,也没空子陪她们,除了推不过卫氏的邀请去褚家坐了两回,和宋家从前的故旧叙了半天的话儿,余下的时候,都是在宋大江住的小院里闷着,和李静几个说说笑笑,做做饭,逗弄孩子。
如此三四天过去,早先说定的人手,算是彻底敲定了,铺面也初步寻得了一间,只等和主家谈好价钱签了契子,余下的修整的事宜,让姚大郎挑头办就成了。
至于宅基地的事儿,最先开办,而且那荒滩地根本不值钱,有人买官府高兴还来不及呢,则是最先办妥的。
李恬就打算等今儿事情办利索,明儿抽出一天空子,到街上转转,叫几个小的开开眼界,顺带采买一些下汤镇少见的东西就赶紧打道回府。
正和李静商量着,明儿要买什么,就听见院门响,悦姐儿跑过去开门一瞧,却是拎着菜篮子的卫氏,看样子是才刚买菜回来。
一看见李恬,就笑着朝她招手,“来,我就知道你在家没事儿,正好,街坊们听说你们兴许快走了,我和陈婶子几个商量一下,今儿中午要给你摆一桌呢。”
宋大江是刻意避开以前的老街坊,把院子租赁在镇子偏南偏东的位置,平素他也忙,和那些妇人们说话的机会也少。是以,他到许留镇两三年了,除了诸东升之外,也没怎么和从前的老街坊打过交道。
可是诸家就在宋家原先住的胡同,宋大海和李恬即要去褚家吃饭做客,难免不和从前的街坊碰上头。除了诸家,还有这个陈婶子一家,并另外谢婶子一家,这都是从前和张氏要好的人家。
所以他们去褚家吃饭的时候,也给街坊们略备了一份薄礼。
这算是又续上了从前的线头。
这些街坊妇人们,对宋家的遭遇,乃至老宋头的做法,是即同情又气愤且不屑不服气。如今见几年前回乡的宋家,不但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而且逐渐兴旺起来,这些老街坊们心里自是存了一份欣慰,对李恬李静月牙悦姐儿等人,也是亲近有加。
先前李恬拗不过她们,已在陈婶子家吃过一顿饭了。这会儿她们又来!
忙把沉甸甸的宋乐天小毛头往上抱了抱,笑,“这怎么好意思呢,天天光吃你们的了!”
卫氏本来就是个爽利的性子,虽说宋大海拒了丈夫的提议,她也失望,可宋家那是实情,再有,从她内心里还是想图个稳,想等丈夫稳当几年,再说旁的。倒也没往心里去。
闻言连连冲她摆手,“这有啥,你到我们这地界来了,还得让你破费请吃饭,那像个什么样子?”顿了下又笑,“再说了,陈婶子和谢婶子两家,早先也没少沾你娘的光,总想找机会表个谢意,偏抓不着你们老二,正好你来了,咋着也得可着劲儿表表谢意。”
宋留山没生病张氏的饭馆红火的时候,是没少帮衬街坊们。
李恬见推不过,只好笑应了一声。正好宋大海几个才刚和铺子的主家接上头,宋大江就遇着之前打过交道的行商,他正需要二十来匹上好的缎子,宋大江这里存的倒是有,就打发二牛回来取。
一听这话,二牛先把院门锁好,送她们一行去了褚家,这才赶着车匆匆回去替宋大江取货。
褚家这边,因为褚东升眼下是个管事头子,工钱稍厚些,卫氏的孩子小,也没人帮着看。她就专管在家做饭带孩子,平素也没什么事儿。
一行人到了家,李恬把小毛头交给李静带着,让她和月牙悦姐两个,带着卫氏的两个娃子边上玩,自己和顾大嫂、卫氏就坐在树荫下摘菜。
才刚摘了两把,陈婶子和谢婶子俩人一人胳膊上跨着个篮子,笑呵呵地进了院子。这俩人都是和何明家的差不多的年纪,性子也相仿。
一见李恬已在当院坐着了,谢婶子一边放篮子一边笑,“成,总算没叫我们张罗个空。”
李恬就笑,“要是指着我干活,指定得叫你们落个空。有好吃的嘛,咋着也不可能让你们落空!”
陈婶子就笑看看她,又看看窝在李静怀里,白白胖胖,乖巧安静地看着另外几人玩乐的小毛头,很是感慨地一叹,“你娘要是还在,看着你们如今的好日子,也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呢。”
李恬跟着一叹,“是啊,跟我娘家那边的爹娘一样,都是没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