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许留镇之行(二)(1/2)
和宋大海形容的差不多,这院子破倒不怎么破,就是俩人常年不在家住,透着一股子荒芜。今年春上风大,这边离河道近些,俩人又许久未归,回来也只是忙正事儿,估摸着也没功夫收拾儿。
院子里覆盖着薄薄一层沙,墙角处堆着好些被风吹落得老榆钱儿,看上去让这院子显得有些杂乱而冷清。
李恬忍不住笑说,“你也该和你大哥说的那样寻个帮手。”
宋大江抱着小侄子呵呵一笑,嘴里说着,又不常住,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也没个准,找个帮手,还要费心交待什么的,太麻烦等语,请李恬等人进屋,又请二牛往街上去寻洁净的客栈定席面。
二牛笑呵呵和李恬几个打了个招呼,转身去了。
李恬这头就笑宋大江,“你慌的得跟什么似的请我们来逛,闹了半天,我们还得住客店。”
宋大江也知道这么着不像个样子,可他眼下也没娶媳妇的心思。再说,他这回请李恬几个来,为的就是买宅基地的事儿,李恬这话可是个上好的话头,接过话呵呵笑了两声,就把自己的意思合盘托出了。
当然,他也没一上来就直愣愣地说是自己早盘算好的,只说,前些日子才刚一回来,和姚大叔俩人与从前的旧相识吃酒,听见人说要买地盖宅子,自己个也跟着动了心思。若是自家也在这边买块地盖个宅子,这是老宋家一大家子的根儿,到时候倒也值当请两个固定的帮手。
一来呢,自己走走回回的,有个住处;二来将来宋大河和李长亮到这边贩货,也是个安稳的落脚点,可比住客店强多了;三来往后她和宋大海在家闷了,也能趁着农闲过来住些时日散散心等等。
李恬自己虽然没有往外头闯**的心,却也没想过,把下一代或者宋家兄妹都死死按在下河村那个小山村里。她心里也明白,家业大了,自然要往上走,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心里早有准备,也不排斥。也没细分辩宋大江是不是早存了这个念头,听他说完,就笑看向宋大海,“你觉得呢?”
宋大海一笑,看了眼宋大江,“这几年,凡是他张罗他想的,哪有不好的?我觉着也挺好。”顿了下,他又道,“再说了,梦生和长安一年一年大了,镇上的先生学识终是有限的……”
宋大江在一旁点头如啄米,“对对对,老大说的这也是个事儿!这边虽也是镇上,也没啥好学堂,可是府城有啊!咱要这边盖座宅子,再寻两个老诚可靠的家仆,到时候,就是你们不在,我也不在,这俩小子总也有人近近的照应着。到了常休日,也有个去处。可比把那俩小子一下子扔到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强多了!”
李恬笑着点了点头,这俩小子已经十一岁了,确实也到了该全力精进学业的时候了。只是见宋大江兴头,就笑,“今年年景可不咋好,我原先是想着尽量守一守,不做什么大动作。你这么热呼,是不是这一趟……”
宋大江立马把手一转,一只手抱着小侄子,另一个得瑟地拍了拍腰间,笑,“那还用说?”顿了下又叹,“要说今年的这年景,也确实有些不好。不止咱们这地界,南边也一样!我们回程的时候,路过几个贩丝养蚕的镇子,听那些人说,今年因为气候不好,忽冷忽热的,春蚕足比往年多折损了一半儿!”
说着,他重重拍腿叹了一声,又飞快抬起头笑道,“……不过,这也不算啥。蚕少布少价钱不稳,我们就先不做这一行,我和姚大叔说了,等到这一批货出完,就往北去,改贩粮!我们俩是忖着,去年年景好,粮价不高,如今还不到麦收,就是粮价儿略微起来一些,也不会高得太离谱。可着我们俩的本钱,先少少贩一回试试。若是能赚最好,不赚嘛,想来也赔不到哪儿去。”
“再不然呢,我们就想去大北边贩些活物来。你们想啊,粮价一高,这鸡鸭鹅羊肉什么也要跟着升价儿。我们也不贩多,就在可着本钱贩些,然后近近的交易,为的也是个略略赚些小钱,不闲着。”
李恬听得笑起来,“不亏是做了好几年生意的,脑瓜子转得就是快!”
宋大江张嘴想自谦两句,话到嘴边,突地心中一动,顺着这话笑起来,“那大嫂,我要再说一件事儿,你指定还得夸我脑子活!”
李恬自然要问是什么事儿。
宋大江就把买江边滩地的主意说了,并道,“这东西,眼下是没人注意,就连买宅基地,也都要离得远远的。可是眼下镇子上的情形你也瞧见了,人越来越多。这人一多吧,那些好东西挑完了,自然就有人注意到那些不太好的东西!等到那个时候,这些没人看上的荒地,怕也是香饽饽咧!”
早在月牙描绘这边情形的时候,就动过诸如此类的心思的李恬,对宋大江这话,一点都不吃惊。不但不吃惊,反而因为颇是暗合心思,而有几分激动和跃跃欲试。反正她这一趟,就是来给家里趟趟,看看有没有旁的路子。虽说眼下宋大江说的这个,还是和农业、田地、天气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但只是瞧瞧而已嘛,又不是让她立时出钱。
就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色,偏头笑和宋大海商量,“那咱们明儿得空去瞧瞧?”
宋大海又笑看了弟弟一眼,走过去,把儿子接在手里,抱在怀里掂着,“瞧瞧就瞧瞧,反正咱们也没啥旁的事儿。”
于是第二天吃过早饭,宋大江先去姚大叔家,和他打了个招呼,让他今儿先独自去和昨儿接上头的几个商人再见一面儿,就带着宋大海一行,往上次兄妹几个看好的宅基地而去。
虽然眼下离上回宋大海几个来,已过去一年半有余,镇子比那会儿又往外扩了好几圈子,但离镇子稍远的地方,还是显得有些荒芜和寂寥。
宋大江选定的地方,别说宅子了,就连想起来垦荒地种粮食的人都没有。可以说原先兄妹几个看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眼下还是什么样儿。
唯独不同的是,那会儿他们来的时候是深秋,叶子早落光了,眼下正值野槐花开的仲春时节,视野内,除了远远大片浓绿田野,大片**的黄色沙土地,还有成片成片盛开得洁白如雪的刺槐树。
若是单看此处和镇子之间的距离,确实有些远了,把宅子选在这儿,好似把家安在荒郊野外似的。若是再把宋大江买荒滩地种果子树的事儿一加进来,李恬倒立时在脑海是描绘出一副果香环绕的清幽喜乐。
颇是满意。再听宋大江说,这样的荒滩地,若是大手笔买的话,一亩合不上半两银子;便是买成宅基地,十亩大的宅子,也不过七八十两银子而已,就更满意了。
然而,荒滩地虽然便宜,耐奈数量太大!便是只买五百亩,也要二百五十两银子。更别提后头买果树苗子的花费了,就算一棵苗子十文钱,统总算下来,对眼下的宋家来说,也是个承受不起的天文数字。
就这还没算上,她心里肖想了好几年官道边的荒地呢。
这两宗加起来,单凭宋大江一个人赚银子,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这是李恬自穿越以来,头一次觉得捉襟见肘。——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也有生存压力,但那会儿没置产的想法,一时也没花大钱的地方,单是吃喝饱肚子的压力,和这个一比还是小得多的。
该往哪一下子赚好些银子呢,她随着车子的颠簸,晃动着身子陷入了沉思。
还没等她想出个赚钱的好法子,才刚回到宋大江的小院儿,姚家大儿子姚大郎就到了,说是姚大叔夫妻俩中午在明月楼摆宴给宋大海一行接风。
明月楼可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酒楼,一桌席面少说也得一两银子!
宋大江赶忙笑着拦道,“要接风在哪里不能接,干啥摆这么个大阵仗?我们老大可吃不住他这一吓!”
姚大郎笑看了眼宋大海,朝宋大江丢下一句,“我爹可是说了,席面都定好了,宋大哥要不去,待会儿他就亲自来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