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三百一十七章有时候日子也没那么好

第三百一十七章有时候日子也没那么好(2/2)

目录

宋大海这才明了,她这半年来的隐隐不安,原来是因为这个。不由得笑道,“你这也想得太多了。”

李恬哼哼,不想得多能成么?史书那些“人相食”的惨剧,她只单看文字,就觉得周身发寒。更别提有可能经历了!所以,这种事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杜绝!

不但没接宋大海这话,反而又和他说起了,那有的没的假设。诸如一见事情不对头,立马搬到旁处去,别等到大灾显露出来,才想到搬离等等。

她不怕别人说她怂,事实上,面对大自然,她确实很怂。

因为,就时下的条件和技术,若是来旱灾,根本没有灌溉的设备;若是来洪灾,也没啥排水的措施;若是连年的蝗灾,就更让人绝望了。

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宋大海虽然觉得小媳妇是因为怀着娃子想多了,却也没敷衍。反而因为她正重其事的神色,而深入地想了想这件事。越想越觉得小媳妇担忧得不无道理。

倒和李恬认真商议了一番,家里的银子该存放在哪里,又怎么存放保险,将来万一有灾,该去哪处避灾等等。

大概是因为有人分担她的忧心,宋大海的加入,反倒让李恬心里踏实起来。

可是这老天爷却仿佛和她作对似的,她这头心才刚踏实起来,它就显示出了“异相”。

鹅毛般的大雪,足足下了三天,到了雪停,街道上的雪,足有膝盖深,那些背风的角落处堆积的雪,足有一人深!

但这个“异相”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坏事儿。毕竟有“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一谚语嘛。

不过到了十一月底,又一场比初雪更大的雪来临,连那些一向在深山里活动的野猪,也抗不住饿下山来觅食的时候,有些老人家就不那么乐观了。

不乐观倒不是这雪不好,事实上,冬天稍微寒冷些,对麦子的长势和灭绝害虫是有好处的。这些老人家忧心的是怕冬上雨雪多,来年干旱。

而自入了冬,身子愈发不好,很少出来的走动的何嬷嬷,在这个节骨眼上又病了。还是风寒外加喘症,见天坐在炕着,搜肝抖肺地咳个不停,嗓子跟里老风箱似的,嗬哧嗬哧的。

人也干瘪消瘦,有气无力的。

何明两口子还真怕她熬不过这个冬天,和方家商量了一下子,把原定在明年春上的亲事,改在腊月十六。想让她看着亲眼看着亲手带大的孙女上花轿。

英子自是不舍,也不愿意。可这事也没她说话的份儿。

到了腊月十六,冰雪融化了大半,土路上不再那么湿沾的时候,英子还是被打发上了花轿。拜别父母和嬷嬷的时候,英子哭得泪人似的,惹得挺着大肚子去观礼的李恬,也不由得湿了眼眶。

目送英子的花轿走远,李恬偏头去看扶着儿子的手,立在院门口翘首远望的何嬷嬷。——因为她病着,李恬又怀着身子,何明家的不怎么让李恬进屋,生怕过了病气给她。李恬上回见着她,是在大半个月前,还是立在堂屋门口,朝里面粗粗瞄了几眼,并不真切。

眼下再看,她眼窝深限,皮肤黑黄黑黄的,原先总是梳得一丝不苟的花白的头发,微微散乱着。颧骨高挺,面颊微微肿胀,据说这是咳肿的。

嘴唇乌沉沉的,整个看上去,就像一盏即将熬枯的油灯,隐隐透着一股子衰败之气。

不过,大概是今儿亲孙女出门子,她精神头也还好,俩眼比上回见着她的时候,有神得多。

虽说天已经放晴好些天,可是接连两场大雪,空气还是十分的冷凉,李恬见她一直看着远方,就挺着肚子走过去,笑劝,“嬷嬷,后天孙女就又该回来吃宴了,你不说赶紧回家张罗好吃的,还在这儿愣怔啥呢?”

何嬷嬷恍然回神,眼窝子里略带湿意,“是是是,是该准备了。明儿媳妇,英子最爱吃我的做蛋羹,你快去瞅瞅,家里还有蛋没了,没蛋的话,往亮小子那里先借几个使使。大宝儿娘,你把大宝叫巧丫头看着,去帮你娘。咱老何家头一回嫁闺女待女婿,宴可得整治得像样点。”

明儿媳妇指的是何明家的。她自打病了后,就改回了这个何明家的初嫁来那会儿的称呼。大宝娘是何金山媳妇。

何明家的飞快看了李恬一眼,忙笑应了一声,扶着她往屋里走,一边走一边笑,“娘你也是爱瞎操心,咱们家现在啥样的家境,鸡蛋还能没有?就是没有,咱拿钱往旁家买就是了,还用得着和亮小子拆借?”

何金媳也忙大宝塞给三巧,麻溜地往厨房去。

何嬷嬷任她扶着,一边往屋里一边做梦似的接话儿笑,“也是咧。咱们家现在不同以往了。明儿哎,你比你爹强!”

何明心里熬煎着,脸上虚浮着笑,半弯着腰,双手扶着她的胳膊,一边往堂屋走一边笑,“娘你这话说轻了吧?我就只比我爹强?叫我说,强得可不止一星半点呢。咱那山头你见着了吧?果树打前年种下去,这也有小两年了。今年秋上,咱就吃了不少果子。恬姐儿和大海找的那个老翟头都说了,明年春上,咱这果子树就能大挂果了,到了那个时候,咱还不得成筐成筐的往家划拉银子啊?一辈子再花不完的钱!我爹能给咱置下这么些家当了么?”

何嬷嬷一边听他说,一边笑。走到堂屋门口,偏头看了看儿子,“嗯,要从这点上说,你是比你爹强出不少!”顿了下,又看向站在院中的李恬笑,“恬姐儿啊,你何叔都是托了你的福,往后啊,还得这么着照应着你何叔!”

李恬忙笑着往前走了两步,“看嬷嬷说的,就咱们两家的关系,你不嘱咐我也得照应着,不但眼下照应着,将来我金山哥银山,英子三巧春晓,还大宝儿,都得照应着。”

说得何嬷嬷一脸欣慰地笑了。

大牛媳妇就笑着打趣李恬,“你这脸皮厚的,你干脆直说,将来谁谁都不如你不得了?”

何嬷嬷笑着接话,“红梅娘,你还甭不服气,将来呀,你们这些人,还真是谁谁都不如她!”

顿了下又冲着李恬道,“恬姐儿,你这话嬷嬷可记下了,你可不能叫嬷嬷不放心……”

李恬心头一梗,忙笑道,“有啥不放心的。我要做不到,到时候嬷嬷你就拿大棍子去敲我!”

何明家的心里头也百般不是滋味儿,忙道,“对啊,娘,她要敢胡乱吹大气,你就敲她!”

说着话,和丈夫一左一右扶着何嬷嬷进了屋,送到烧得热热的炕头,盖好被子,端来热水,看着她喝了躺下,闭上眼歇神。夫妻俩这才轻手轻脚的抬脚出来。

一脚踏出房门,俩人脸上虚浮的笑,可就挂不住了。特别是何明,几乎一脚踏出房门的一瞬间,眼泪就下来了。

大牛和李老三李守成几个见了,飞快上前,一涌把他拉出院子,一出院门儿,何明强压着的呜咽声就溢了出来。吓得李老三几个一人一只胳膊,飞快拉着他往东去。

何明家的叫丈夫这一激,也掉了泪。大牛媳妇赶忙扯着她进了厨房,说她,“大喜的日子,你们两口子这是干啥呢?”

何明家的好容易止住泪,抹着眼睛低声道,“才刚的话,你不也听见了?”

尽管何嬷嬷小心避开那些不吉利的,可谁还听不出她这是隐隐交代后事的意思?

大牛媳妇就道,“那是老人家上了年岁,又接连病了个时候,歪想了呗,咋连你也跟着歪想?”

甭管是不是歪想,今儿这场面,都够让李恬难受沉心的,等何明家的情绪稳了之后,她简简和她扯了几句话,英子回门的事儿,裹着宽大厚实的袄子,晃着身子和宋大海回了家。

一进屋她就往蔫蔫的往炕上一歪,神情郁郁,带着几分赌气道,“我觉得这日子其实也没那么好!”

明明年岁不怎么大,而且那一座几十亩的山头,还没见着大收益,没见着那种果实累累,丰收喜悦,安乐祥和的场面,怎么就……

宋大海微叹了一声,是啊,有时候确实也没那么好……

在炕上坐了,半揽着她的肩头无声安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