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又一个热闹的小定礼(1/2)
大牛媳妇猜得不错,宋大海今儿带着弟妹去姨家舅家就是为了往前大小定礼的事儿。
只是宋大海的舅母廖氏自来护财,一根针看得铁棍一样粗。早先宋大海家家穷孩子多,也没多少家财,她生恐这个穷亲戚打她的秋风,就和宋大海一家处得淡淡的。后来宋大海一家回了家乡,头几年日子也紧巴,宋大海的舅母只求这些人不去打她的秋风就烧高香了,也不往他家跟前凑。再到了后来,宋家家境略好了些,结果还没等宋大海他舅母贴过去,宋留山就又没了,张氏也病了。就更怕这一窝娃子的担子,落到她头上,愈发离宋大海家远远的。
到了宋大海带着弟妹回来的时候,只在最开始一家人回来,拗不过宋大海的舅舅,俩人赶着车过来点了个卯,就再没来过。
而过后宋家,明面的日子一直不过尔尔,直到去年中秋,宋大江跟着李恬做月饼生意,这才算正式起了家。宋大海那舅母自然眼馋,倒对这一家子人略微亲近了些,可是宋家从宋大海到小月牙,人人都记着舅母的冷淡,对她自是亲近不起来。特别是已经历了不少人情世故,却还保留着几分少年人心气的宋大江,更是对廖氏心存抵触,早和他舅舅亮明了话,当作一般的亲戚往来可以,打秋风占便宜没门儿!
廖氏自是暗恨不已。
再有宋大海的小姨母自发了家之后,对她也淡淡的,年节礼稀松平常,钱财上更是没沾着多少便宜,但她却把宋明月给当作亲闺女接到自己跟前儿养,更让她心存不满。
因为恼恨宋大海小姨母,也顺带把宋大海一家给恼恨上了,早在家发了狠,往后要和他们断亲云云。虽然这亲事她一直没舍得断,可是宋家的事儿,她是一丝不想费心。
听了这话,连是哪家的闺女都没问,只淡淡地说了声知道了,就没了下文。
倒是宋大海的舅舅细细问问具体的情形,听说是宋家隔壁,带着宋大江做月饼发家的那个女孩子,自是替外甥子高兴,满口应下,说到了准日子一准到。
自焦庆给宋大河和李长亮这俩小子在白石镇上牵了线之后,李长亮和宋大河几乎每隔几天都要去白石镇上。隔三岔五的,还要去宋大海小姨家点个卯,一来是感谢焦庆给牵的这个线,二来宋大河身上也带着任务,那就是去看看宋明月在她小姨家过的到底如何。
这大半年的时间,李长亮算是因着宋大河的关系,在焦家也是常来常往。宋大海的小姨自是认得他,对他的印像也不差。
弟弟这样能干知礼,姐姐想必也不会差,更何况宋大江是人家带起来,宋大河眼下这摊子小生意也是人家拱手让出来的,就更是满意了,听宋大海说完,二话没说,也就点头应下。
可是宋明月仍记着当日她和大哥因李恬而起的口角,一听那个使唤人使唤得理直气壮,半丝不让人的挑事精,要做自己的大嫂,脸拉得老长,没好气地说宋大海,“有那么些好姑娘你不挑,干啥非得娶那个粗鄙的乡庄丫头?我不同意!”
还没等宋大海说话,宋大河立马不情愿了,挺胸瞪眼朝着宋明月道,“恬姐姐才不是粗鄙的乡庄丫头!”
梦生也道,“就是,恬姐姐会种果树,会做点心,还会做酱,字也认了不少,现在连农书都能看了呢。”
说着,还意有所指地斜了宋明月一眼。
这一眼分明是在说,比你都强呢!
梦生说的农书是李长亮和宋大河往县城送皮蛋的时候,应李恬的托请,在书局里扒了好半天,扒拉出来一本,破旧不堪的《农事辑要》。里面有过半的篇幅是讲怎么种植果树的,其实都是些粗略的修剪防虫施肥的方法,但对李恬这个一直找不着合适的切入点,释放自己的小技能的人来说,却是如获珍宝。
得了空子就抱着那本农书翻看,为了掩人耳目,还装模作样地扯着梦生和长安讨教其中她有可能用得到的片断。是以梦生对此门清儿。也纳罕和佩服,李恬只学了没多少字,就能自己个读书的“聪慧”。
宋明月叫小弟鄙夷的眼神激得又羞又气又怒,转头朝着小张氏跺着脚一叠声的嚷,“小姨你看看他们,还没娶来家呢,就一个个护得跟什么似的!将来那个家还有我立足的份儿么?”
小张氏心知他们兄妹之间,从前就有些不睦,自宋明月到了自家之后,见得少了,大概也比从前愈发的生疏了。可是那边到底是亲姊妹,眼下老二已算起来了,大河也差不离了。大海在家弄了个座山头,梦生读书读得像模像样,月牙嘛,就算没啥大出息,有前头这四个人填着,将来一准也是水涨船高。
虽然眼下宋家没有高过自家,可是焦庆已四十往上了,再往前进一步的可能性已然不大,家里的俩儿子单拎出来,哪一个都不比宋大海宋大江宋大河这哥三个出色。
而宋家兄弟的后劲儿还足着呢,也不愿意让宋明月一直和兄弟姊妹们远着。正想说句宽慰开解打圆场的话,就见月牙有些奇怪地斜了宋明月一眼,“大姐,你明年春天里不是就要嫁了么?”
嫁人了,就是人家的人了,还在娘家要什么立足地?
小张氏立时无奈地笑了,嗔了月牙一眼,“你这孩子,你大姐再嫁也是你大姐!”
宋明月的亲事,是已经定了。就是小张氏早先看中的那两家当中一个。这个柳家是做酒楼生意的,家境嘛在白石镇也算数得着,这个柳家儿子和宋明月年纪相仿,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只是像这样有些家财,不愁吃喝生计的人家,娃子们读书如果不是特别出色的话,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自家做买卖,再不然,就是承祖业。
眼下这个柳家儿子没心思自己个做买卖,大概也不吃不来那苦,只等着承祖业。在这个等的空档,却是闲着,没正事可做。
单从眼下来看,其实并不如宋大江宋大河这样,早早自起了一摊子,有正事可做的娃子。不过呢,他家有那么些家底子,一旦这柳家儿子开了窍,起心做个什么事儿,其实也比一般的人家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前世常说的起点高吧。
因此小张氏倒没有特别纠结这件事。
而这位柳家太太和小张氏的交情也不错,彼此性情也略略知道一些,性子不算特别平和,但也算讲道理,性子端方,不是那种会歪打烂缠暗里使阴招的主儿。
小张氏还是挺满意这门亲的。宋大海和宋大江都算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觉得这个柳家儿子没什么正经营生,有些不大妥当,可是明月满意,再者小张氏说得也在理,人家有底子,将来想做什么,也是抬抬手的事儿,不似穷苦人家,要做个什么事儿,得苦哈哈的从头开始。
又见那柳家儿子柳家太太,确如小张氏所说,一个仪表堂堂,一个端方持重。兄弟俩犹豫了一下,也点了头。
这是正月里小张氏透的话,到了二月李好下小定之后,宋明月跟着下了小定,宋大江是过了宋明月的小定礼之后,留下五十两银子,这才启程去了许留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