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又是一年春(1/2)
李好的小定礼办得热热闹闹,顺顺利利的。但凡和李恬家亲近点的都十分替她家高兴,李陈氏对此却一肚子气。这一次也不止是看着李恬那边热闹红火了,更因李月莲来和走都只到李家老宅那边点了个卯,而且,她自己穿金戴银,打扮得光鲜体面的,却只给老宅带了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礼!
老二媳妇孙氏更是看着李月莲混身上下的穿戴,眼里出火。这会儿深悔老李头起意让李月莲代嫁的时候,她没敢吭一声。若不然,这会儿穿金戴银的就是她家闺女了!要知道,李小竹也足满十五岁了,展眼就要说亲。可眼下李家老宅这种情形,还有哪家愿意和他家结亲?与其嫁个苦哈哈的穷小子,还不如嫁蔡家呢!不图人才,图个钱财呗!
被钱财晃了眼的孙氏显然忘了,要是李小竹代嫁,李恬根本不会替她出半分头!没有李恬递到蔡家的那些独门的方子在里面填着,李月莲哪能这么快取得蔡家人的凉解?
倒是老李头见闺女穿戴体面,气色也好,说话行动间,即没有对他这个做出当初那个决定的当爹的有半分怨怼,更没有对替妹妹代嫁这件事愤恨不满,李氏对李月莲看样子也是真和善,想来她在家蔡家的日子真如大家说的那样,不算很难过。
压在心口那块,直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大石头这才算落了地。
往年的下河村,春上一向到二月半才开忙,但是今年,正月十五一过,村子里就有好些人家开始忙碌起来。
宋大江回来的时候,何明放出的李恬家将来要收鸡蛋的消息,还是有好些人都入了心的。这些人中,犹以早看在眼中,且也和家人商量好的槐子家的、香草二婶、元宝娘最为上心。翻过年,家里的亲戚一走完,就开始着手翻家门前的缓坡荒地,准备种苜蓿。香草二婶和元宝娘还在听说了李恬要大量做豆辨酱之后,忙着在自家的菜地里种辣子和蚕豆。
那些心中还略微犹豫的村人,一见这几家都上了手,也紧跟着忙活起来。没有苜蓿种子,辣子和胡豆种子还是有的,再有,就算没有苜蓿,也可以多抱些鸡娃子,比起麸皮子来,还是鸡蛋更值钱些!
而何明和宋大海何金山大牛李守成几个,更是自正月初十就开始往外跑。他们几个主要是忙着买何明三家所需要的果树苗子。
因时下并没有专门发售果树苗子的行当,何明几个为着这三个山头的果树苗子,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
去年腊月里,宋大海就和何明往县城跑了好几趟,由宋大海早先认得的那位齐大叔牵线和宝丰县郊几家果树园子接上了头,从他们那里预定了些桃杏苹果梨子等苗子。还专门去了塌坑村魏家一趟,请魏家老爷子帮着牵了线,从他认得的那户人家,弄了些枣树并桃杏李等苗子。正月十五的时候,还特意往武家集的庙会上去了一趟。
武家集的庙会是这方园十几里的老庙会,打哪一年起的,已没人能说得清楚。反正每年自正月十五开始,一直要热闹到差不多三月三。
庙会售卖的物品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除了常见的牲口树苗、吃食、农家日常使用的物件儿,再到笔墨纸砚,孩子玩的小玩艺,还有专门卖旧书的摊子,至于说书的,卖唱的,玩杂耍的更是年年都要赶足几十天的庙会……
何明和宋大海接连往庙会上跑了两三趟,倒寻着两个有果树苗子门路的,由这两个卖树的小贩子牵线儿,也预定了些桃杏苹果梨子等常见的苗子。
只是,因为各家都不是专门卖苗子的,每家的数量都不多。何明和宋大海归总算了算,眼下寻到的苗子,最多能栽种一个山头。
眼下已二月了,也该栽苗子了。俩人就商量,干脆就先把李恬家的山头给种下,至于余下的山头,今年也只能先空着,等着明年再种。若是不想白空着,也种些辣子和胡豆,能收一点算一点。
李恬当然不甘心,可也没什么好法子。如果自家的枣子园里都是壮年的枣树,倒也可以剪枝扦插些小苗。可是这些枣子树都还弱得跟什么似的,便是剪枝,也是稍稍修剪一下,剪下来的枝条最多不过半尺长,这么弱的枝条便是能扦插成活,等到挂果,至少也要到后年了,而且数量极少,杯水车薪的,根本不顶事。
眼下也只能这么着了。
商定好,何明和宋大海几个就忙着去各个早定好苗子的人家,买树苗挖树苗栽种。忙忙碌碌的忙了小十天,总算把李恬家的那座山头给栽种下去了,何明和宋大海两家正想趁着这个空子,把山脚下坡度略缓的地面收拾一下子,备着往前种辣子和胡豆。
二月十二的这天上午,蔡老二和他大儿子突然赶着车来了。说是上回听李月莲和李氏回去说了李恬这边的事儿,他一直上着心,这些天也一直帮李恬留意着。
大前儿他家大儿子往邻县的点心铺子谈供货的事儿,言谈间听说他们县县郊有个种果子的大户,家里的果园子已有好些年了,果子园边上,是一片滩地。他家年年都要往滩地上倒些糟熟烂透的果子,时间长了,倒自生自长了许多小苗子。
这苗子长得稠密,他家就算自家要留,也用不完。让蔡得文过去问一问。
蔡得文倒还真记得李恬大方送方子的这份人情,真个赶着车过去瞧了。还真如那人所说,这家的果树园子边上,密密麻麻地生着好些小苗子。而这户人家也正为这些小苗子而头痛不已。挖了烧柴吧,总觉得可惜,可是继续留下去吧,生得太密,不但结不了果子,等到树苗渐大,连移栽也不好移栽。如今有人肯买,当然没有不卖的道理。
至于价钱,那家人只说,让蔡得文看着给就成,反正他们最初也没指着这个赚钱!
蔡得文一听这话,忙忙地回家和蔡老二说了这事儿。
两家之间,这些日子发生了这么多事,蔡老二如今倒是真心拿李恬这边当个正经的亲戚相处。一听这话,赶紧带着儿子过来报信儿。
何明听完蔡老二的话,喜得一连声的说,“月莲他公爹,你这可真人常说的及时雨了,我们真愁这个呢。”又一连的邀请蔡老二家去坐,又叫何明家的赶着张罗席面。
虽说蔡家之前并没有想过当什么大家子,哪怕是生意场上的也没想过。可是自打李恬递过去这个方子,又不时的打趣蔡老大媳妇和蔡老二媳妇之后,一家子好似突地寻着一个往前奔的新方向,这些日子,头发捎上都提着劲儿,满心都是怎么做生意,怎么赚钱,怎么往高处走。蔡老二可没空子。
笑着和何明说了些诸如亲戚就应该互帮互衬的话,和何明约定去这户人家看苗子买树的时间,就和他大儿子又赶车着车急匆匆地走了。
有了新的门路,何明当然也不操持种辣子什么的了,让何金山大牛和李守成三个在家赶紧把山头上不太平整的地方再给平一平,第二天一早就和宋大海赶着车去了蔡家,和蔡得文汇合之后,又急急去了邻县。
原先何明还当蔡老二夸大,哪想到到了那户人家的果园子边上一瞧,自己倒吓了一大跳。
只见那果子园的旁边的滩地上,大大小小的苗子,就跟下河村村西湖边滩地上的红柳条子,真是密密麻麻,几乎连脚都插不进去。
而且这户人家要价也低,稍大点的,像是两三年生的,一棵只要三文钱。余下的,树干有成人手指粗细的,只要一文钱。再细一些的苗子,根本不算钱,他们若是想要,就都白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