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二百五十四章新年将至(二)

第二百五十四章新年将至(二)(1/2)

目录

虽然何明家的说过蔡家人彪悍心狠,无人敢惹,但在李恬看来,他们其实还算讲道理。

若不然,她最初贸然上门的时候,蔡家人早该不分青红皂白把她推搡打骂出去。虽然这里头也有蔡家人因有旁的想法,而刻意掩饰的缘故。但这也同时说明了蔡家人脑子还算清醒。

再到后来,她拿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诚意,蔡家人虽然没有对她一下子改观,但其间的态度松动,李恬还是感觉到了。

甚至于到了他家盖烤窑,做点心的那几天,蔡家人对她和宋大海的态度,几乎能称得上是和善了。不过那会儿,大概是碍于蔡老三还没有明显的好转,他们家人并不愿意把善意完全释放出来,故而脸上还是有些淡淡的,且别别扭扭的。

可今儿却不一样了。蔡家正式开始操持这点心生意也有七八天时间,蔡老大的俩儿子,每三天往来一趟府城并许留镇码头,每一趟都是顺顺利利的。今儿在镇上试水,仍旧个顺畅红火,蔡老三又有了明显好转的迹像。

从蔡老二到他的俩儿子,甚至原先肉铺子里的伙计们,面对姐弟几个,个个都是一脸不再遮掩的笑意。

蔡老二还玩笑似的和李恬打趣儿,年关若是买肉,一定要到他的铺子里去买,他给李恬算个最优价儿等等。

今儿姐弟几个到镇上来,算是临时起意,到底要买什么,根本没啥计划。李恬原只是冲着衣裳鞋袜来的,并没有打算买肉和年货。

不过才刚往这边来的时候,瞧见街边上有卖熏肉腊肉的摊子,也动了心。原本就想着待会儿要去买些猪肉,今年自家也多做一些熏肉腊肉。闻言就笑说了一声好。

又站在道边和蔡老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了两句,看了一会儿他家的好生意,就笑着告辞。

“二姐,你咋不问他们,二姑现在好不好?”一离蔡家的点心摊位,悦姐儿就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李恬眼睛看着前方汹涌的人潮,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有啥好问的?”

她之所以把方子白送给蔡家,就是为了李月莲,这是她和蔡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只要这生意红火一日,蔡家人就得感念一日。相应的李月莲的日子,也会好过一日。和蔡家人打了这么些天交道,李恬对这点还是有信心的。

再说了,李月莲好不好,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蔡老三能不能好。若是蔡老三不能好,就算蔡家不要她的命,也不天天打骂她,对着一个瘫死在炕上人事不知,或者干脆一命呜呼的丈夫,她又能好到哪儿去?

还有,她只所以和蔡家人打交道这么些天,并没有过多地问过李月莲如何,更没有趁机替她说情,装可怜博同情,就是不想给他们压力,引得他们反感。反正事情她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到了,蔡家人也不会瞧不见。

若不然,才刚蔡老二也不可能叫申小哥主动过去找他们,还和他们透了透蔡老三病情好转的信儿,这其实就是间接在安她的心。

就把这话些又细细和悦姐儿说了。

悦姐儿恍然大悟,自己个歪头想了一会儿,又急急朝李恬道,“二姐,其实你这样也是装可怜吧?”

李恬就笑了,没错,她这么做,其实就是无声的装可怜,不过从蔡家人的反应来看,他们好似对这个无声的装可怜并不反感,反而因为她的乖巧而多了几分好感,这大概也是蔡家人的态度飞速软化的缘由之一。

笑着摸了下悦姐儿的头,“四丫头聪明。”

悦姐儿得意洋地晃着脑袋地朝她吐舌一笑。

即然蔡老二有话在先,李恬也不打算避开他家。姐弟几个一边说话,一闲看街道两边的看到摊位,一径去了蔡家肉铺。

原先蔡家只一个肉铺子,人手也算足,根本不用攀扯家里的女人们抛头露面。如今他家突然插进来一桩红火生意,人手就有些不够。

今儿蔡家肉铺子里,就由蔡老大媳妇周氏坐镇,她的大儿媳妇和蔡老二的大儿媳妇李氏也跟着过来帮忙收钱,肉铺子余下的两个小伙计,忙得脚不点地给人割肉称肉。

突见李恬姐弟几来了,蔡老大媳妇飞快从肉案后头转出来,笑着和姐弟几个打招呼,“哟,今儿你们也来赶集买货啊。”

“是啊,大太太。”李恬笑答道。

蔡老大媳妇被她一声“大太太”叫得脸上有些发臊,连连摆手笑,“你这丫头也是会打趣儿,我们一家子杀猪匠,算哪门子太太?”

李恬就笑呵呵地道,“甭说眼下就是,就算眼下不是,再过不多久,也是了。”

蔡老大媳妇知道她指的是自家眼下操持的这点心月饼生意。

先是一乐,紧接着,又感慨满满地抓着她的手道,“这回啊,也多亏了你了。”

李恬忙笑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这事儿即然两边都摊上了,咱们都尽量往好的那一方向使劲儿!”

从李恬初到蔡家,蔡老大媳妇对她的观感就不错。年岁并不大,也没禁过什么事儿的女娃子,到了他们家,不哭不求的不说,还敢和老二这个老油子谈条件,单是这份定力和魄力,就让蔡老大媳妇惊诧不已。特别是知道了李陈氏装病那一闹之后,更是对她打心眼里佩服。甭说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性子正烈也正容易左性的时候,便是经历过许多世事的成年妇人,也不见得有她这样的宽广胸怀!

再到后来,她到蔡家帮着垒烤窑并指点大家做点心月饼,半丝不瞒,更是满意得不得了。

打那会儿起,她的心其实已不自觉进偏向李恬这边儿,也暗暗盼着蔡老三早些能醒,好解一解眼下这个困局。

这会儿听她这么一说,心里更是舒心。

笑着附和了两句,又微微朝李恬跟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问,“我们老三眼下已有些好转了,你知道不?”

李恬就朝来时路示意了一下子,“才刚碰上蔡掌柜,已经听他说了。”

蔡老大媳妇就又感慨满满地拍着她的手唏嘘,“这老天总算没瞎眼,你这也总能放些心了!”

“是呀。”李恬任她抓着手,点头而笑。

蔡老大媳妇见她虽然脸上的笑意多了些,却并没有多少兴奋,还当她仍旧担心李月莲呢,把她往边拉了拉,把李月莲这些天的近况和她简略说了说,“……你二姑我瞧着也是个心里有数的,自打到了我们家,见天不停脚的忙活,给老三按拿熬药,喂饭喂水也尽心,这些天,二弟妹对她倒也没那么恶声恶气了。再有她性子柔和大方,对我们家老爷子也很是尽心,昨儿老三一见好转,我们家老爷子就把二弟和二弟妹叫过去嘱咐了,说你二姑也不容易,叫他们往后少给你二姑脸子瞧……”

说到这儿,蔡老大媳妇忍不住感叹,“要是当初给老三说的是你二姑,咱们两家再闹不出这样的事儿来!”

李恬就扭头朝立在肉案后头忙着收钱的李氏示意了一下子,和她笑,“是啊。前儿李氏少奶奶也这么说。”

蔡老大媳妇就忍不住嗔笑着拍了她一下子,“你这丫头还越说越来劲了呢,叫你这么一说,那不明就里的听了,还当我们家真个儿是个什么大户人家呢。”

李恬就笑,“本来就不是什么小户,眼下又添了一宗好生意,不是大户是啥?”

原先蔡家从上到下,差不多都是知足常乐的心思,就连蔡老二的大儿子想操持旁的生意,也是因为天天在血啊粪啊里头打滚,觉得不体面,并没有想过要因此而怎么着。

可是叫李恬最初到蔡家那一番关于自家前程的话一点,蔡家人不免也有了旁的想法——人家还不如自家,还盘算着将来要做个士绅之家,自家明摆着有这么些家底子,咋就不能往更高处想想?

虽说时下的商贾地位仍旧不高,却也比国朝初年那会儿要强多了。那会儿,甭说一个穷秀才了,就连家里只有几亩薄田,几乎食不裹腹的农人百姓,也自觉是耕读之家,高人一等。

而眼下,特别是乡庄人家的风气,差不多是谁家有财谁家风光体面!

能从一个不怎么体面的杀猪匠婆娘一跃成为风光体面的商贾太太,怎么能不让蔡老大媳妇欢喜?

又嗔又笑,亲亲热热地拉着李恬又叙了半晌的闲话,这才招呼她到了肉案那里,按她说的,上好的后臀尖给挑了两个,五层带花五花肉割了足二十斤,又把心肝肺肠和猪大骨挑最好的,给分别收拾了一篮子,这两样算是奉送。

这两样东西虽然值些钱,可是家眼下也不在乎,李恬也没多推让,笑着谢过,等李好付了钱,又站着笑和蔡家几个女人扯了几句客套话,这才直奔成衣铺子。

等买完衣裳鞋袜出来,已将正午。自秋收之后,虽然家里不算特别忙碌,但是姊妹几个各人有各人的一摊子事,这还是头一回这么齐全,一个不拉地来镇上赶集散心。

李恬也逛出了兴致,不想这么早回去。于是大家就找了个不大不小的面馆,进去吃了顿饭,等吃饱喝足,歇息了一会儿,又接着去镇集上逛。

下午的时候,镇集上的人眼见的少了许多。姐弟几个沿街道,悠悠闲闲地,一路走一路逛,一路逛一路买。又零零碎碎地添了好些娟花帕子针头线脑等小物件儿,又拐到粮铺里买了些白米白面大黄米面、菜油等过年要吃的东西,最后又重新拐到香料摊子那里买了大料八角什么的,这才带着满满一车收获回了家。

虽说李好来的时候,是盘算着让大家过个丰足年,可李恬买东西的大手笔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这一趟他们足花了六两半的银子!

一出镇子,就忍不住心疼地絮叨起李恬来,“怪不道三丫头说咱们就不能让你当家!你瞧瞧你手里个钱,你那得瑟样!衣裳叫我说,一人买一身过年见客的衣裳也就够了,你非要一人添两身。还有那猪肉,咱们家就这么些人,过年买个二十斤肉,就够够的了。你却……还有,你现在买这么些肉,到了年跟前儿,要包饺子什么的,不还得再新鲜的?!”

不止衣裳和肉,就连米面油,她也跟不要钱似的往车上装。

白面足买了八十斤,白米买了五十斤,菜油也灌了三十斤,至于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根本没法算。

李好一边说心里一边叹气,原先她还觉得她那三两半的工钱让大家过个丰足年还绰绰有余,颇觉自己不差钱,哪想到,不但差,还差了不老少呢!

李恬等她絮叨完了,这才笑道,“你急啥,咱们今儿花了,明儿再叫亮小子来镇上给咱赚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