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媒婆上门(2/2)
李恬只叮咛悦姐儿看好小妞妞,就放他们出了门。
那媒婆子自打落了座,就不住地打量李恬的家,直到李恬安排停当,几人去鸭子舍那边开了栅栏,领着一大群鸭子往溪边去了,这才回过神来,朝着李恬殷切地笑,“二姑娘,老婆子我的来意,你大概也猜到了吧?”
李恬笑了笑,“是为我大姐的事儿吧?”
媒婆子急急把身子朝李恬那边挪了挪,大力点头,“对对对,是为着你大姐儿的事儿。”
说着,不等李恬问,就迫不及待地说起托媒这家的情形来。
这家人姓张,是张家村人,今天托媒的这位是张家老三,叫张丰产,现年二十六岁。张家一共哥三个,他是老小。先头的媳妇因为难产,已没了好几年了,他也没孩子。张家在张家村,家境也算中等,家里有八亩多的地,张家的为人在村子里也是有口皆碑,人缘很是不错,人也挺争干。家里的婆婆没了,公爹不怎么管事儿。两个嫂子的为人都还不错。
说到这儿,媒婆子顿了下,笑道,“这个张家老三的人才嘛,我也不多夸口,就是一般人,身高,力壮,面目比一般人略周整些,性子倒是活道得很,街坊邻里谁家有个什么事儿,请他攒忙主事的也不在少数。”
李恬心中略微有了些谱,虽说这个张家老三性子活道算是个优点,但说实话,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显眼的优点。就算不深究张家那俩儿媳妇的为人,只单说明面的这些,在李恬看来,只能算是中规中距。没啥不好的,但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当然,在外人眼里,这样的人家配李好这个嫁了三年无出,又闹腾了好大一场才和离的人,不能说足足有余,最起码,客观条件也算相配。
可是对于李恬来说,单是这些可不够!她早想好了,李好若要再嫁,就一定要比不嫁过得好。这个好,一方是指经济状况上的好,一方面是指情感上面的。
可是眼下看来,张家的家境就那么回事,比自家可差远了。情感上嘛,一面没见的陌生人,李恬也想像不出,李好将来能和他处出多深的情感。
单从这些来看,李恬其实已经把这个张家给判了死刑。
可是她心里也有好奇。
按这媒婆子说的,张家老三没孩子,还要托媒来提亲,他们就不怕李好真个生不出娃儿?二来是张家村离这边可不算近,张家人是打哪打听到李好,又托人来托媒的呢?
于是就笑缓缓地问这媒婆子。
来的时候,张家人就和这媒婆子提前敲过边鼓了,说是他家的亲戚说的,这个李家大闺女性子柔和,是个好说话的。可是李家二丫头却有些难缠,不但主意正,性子也比她姐姐刚强一些。
自打进来,就打着十二分的精神应对,半丝不敢懈怠糊弄,一听李恬问话,赶忙笑道,“二姑娘,是这么回子事。”
说着她朝李恬赔了个笑,“你也别怪张家人多心,实是娶儿媳妇是一辈子的大事儿,也少有人家不打听的不是?”
李恬理解,笑微微地点了点头,“这我知道,您只管说。”
媒婆子见她好似真个不在意,心下大松了一口气,自己个默了一下,笑和李恬说道,“这么说吧,自打张家人起了这个心,就往十方村去过了一趟了,你怕是还不知道吧,那杜家老二又新娶了个媳妇,眼下都四个多月了,肚子还没动静……”说着,还朝李恬递了个眼神儿。
李恬就明白了。张家人就是以此判断李好身子应该没问题!
同时也有些惊讶,自打李好回来,她再没关注过杜家那边的事儿,家里也天天的忙,并不知道杜家老二再娶的事儿!
要照这媒婆子的话,那岂不是李好回到娘家才刚一个多月,杜家老二就另娶了?
虽然杜家和她家已没半文钱的关系,李恬还是忍不住来气儿,前世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大半男人不如狗!
好似刻意应和她的话,骂声刚落,鸡舍那边就传了一阵狗吠。
李恬好笑地看过去一眼,收回心思,接着问第二个问题,“那他们家怎么想到我大姐头上了?”
媒婆子忙笑着大力把手一拍,“哎哟喂,这不是赶巧了么?”
李恬好奇,“这话怎么说?”
媒婆子就笑道,“前儿你大姐他们不是往张家村给人家治丧宴了么?”
只这一句话,李恬就恍然大悟了。
就在李陈氏“生病”的次日,李好是去张家村做了工,可是李恬并没听她说过有什么值当说道的人和事。
“要照这么说,他们是见过我大姐,我大姐也见过这个张家老三?”
媒婆子脸上的笑意更浓,“何止见过,那天治丧的是他家的本家。他在那头领头攒忙,交道都打了好几天呢!”
李恬立时明白了。领头攒忙的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排丧宴,招待宾朋。李好他们又领着丧宴的活计,缺这少那的,这儿添那儿补,样样都得打交道。
这媒婆子的话,确实不是夸张。
可是她还是有些好奇,难不成就么短短几天,这个张家老三就看上李好了?想想也有这种可能。毕竟李好年岁不大,又没生养过,身条细长,粗粗一看,和没成亲的大姑娘其实也没两样。当然了,就是让她细看,她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这些天在家,吃得好了,心情舒畅了,极少下地干活,少了风吹日晒,再上加她原本就出色的容貌,和做了几次工逐渐开朗起来的神态和性情,勾个没见识没那么广的农家汉子,应该也不算啥。
再者说,要不是张家老三看上中意李好,应该也不会刻意忽略她嫁了三年而无出的事实。——没错,就算媒婆子给了她一个相对说得过去的说法,但在李恬看来,这就是忽略。
毕竟时下重子嗣,而杜老二娶亲的时候还不长。以这个判断李好的身子没问题,其实是一件有些冒险的事儿。而这冒险的背后,指定是张家老三格外中意李好呗。
可是他再中意李好,这总是李好自己个的事儿。而且,粗浅的泛泛之交的中意,大多数时候,都不那么靠谱。
李恬心里转了好几个圈子,最终还是和媒婆子笑道,“行,婆婆,这事儿我知道了。就这是大事,我得问问我大姐的意思。”
媒婆子也知道说媒少有一遍就成的,当下就站起身子试探着道,“那我过两天再来听信儿?”
李恬想了想道,“不用再劳烦婆婆跑趟了,等我问过我大姐,我们到你们家送信去。”又问媒婆子家住在哪里,怎么找人。
媒婆子一下子就听出来李恬的推脱之意,脸上的笑意微微落了下,想要再劝劝李恬,诸如你大姐嫁过人又没孩子,这样的情形不好狠挑等语。
可这话在心里转了一个圈子,就又按了下去。
没来之前,她不知道李家的情形,还纳闷张家人怎么挑来挑去,挑了这么一个明着有短处的人。可是到了下河村之后,张口一打听李家,就有好些人围过来探话,她们探媒婆子的话的同时,媒婆子也探了他们不少话。
对李恬家的家境,心里就有了谱。同时也明白过来,这个李家原本就是中秋卖月饼的那个李家!才刚又看见她这里又是果子树,又是成群的鸡……这日子兴旺得说是下河村头一份都不过。
有这样的家境,人家别说隐晦着推脱了,就算是明着推,人家也有底气!
媒婆子只得苦笑着把自己家的住址说了。
李恬从随身的口袋里抹出二十文钱,笑着塞到她手里,送她出去。
身子才刚一动,就见宋大海肩上扛着铁锹,大踏步的进了院子。身形姿态,都带透着几分少见的急切。
李恬还以为,南山上做活的人出了什么事儿呢,忙往前走了几步问,“宋大哥,咋了?”
“哦哦,没啥事儿。”宋大海不露痕迹地在两人脸上打了转儿,朝李恬道,“南山上的铁锹不够使,我过来拿两把。”
李恬就松了一口气儿,才刚他那急切的样子,她还以为南山上出了什么断腿伤手的流血事件呢。
脚步一拐往草屋去,“那你等等啊,我去拿。”
那媒婆子见李恬这里忙着,眼睛在宋大海身上打了几个转,又回头看了看正往草屋去的李恬,说了声,“二姑娘,你忙吧,我先回了。”
李恬停住脚笑道,“那成,婆婆好走,我就不多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