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媒婆上门(1/2)
原先宋大江还以为,老大那跟蚌壳似的嘴好不容易张开一条缝,这回指定能多套些话出来呢。谁想到,从李家回去,他直直缠了老大半夜,也没再套出半个字儿。
气得宋大江第二天连早饭都没吃,就揣着这件上人牵肠挂肚的事儿,辞别众人,气哼哼地赶着车奔向他人生的新起点。
他一走,何明和宋大海也紧着忙起来。
眼下已是九月下旬,离明年开春种果子树,只有五个多月的光景。五个月听着时间不短,其实细算之后,就会发现,时间并不宽裕。
那三座山头虽然看着不大,但是折合到田地上,哪一座都有二三十亩的样子。三座加起来,差不多八九十亩。
单是开荒收拾,估摸着就得耗费两个来月。中间又有过年,何家还要娶儿媳妇,再加上,还要得了空子四处寻寻正经卖果子苗的地方。过后还要栽种,还要养护……
总归,大家聚在一起把这些林林总总的事儿商议了一遍之后,愈发觉得时间紧迫,何明和宋大海当即就决定,从今儿起来就开始招工,明儿就下手。
至于工钱,大家也商量了一下,虽说是出大力的活,可是各人的手头都不算宽裕,也不必在这个时候,打肿脸充胖子,做冤大头。
最终商量出一天给二十文的工钱,不管饭。这个工钱和给人家盖屋的营造班里那些没啥技术含量的小工的工价相当,李恬觉得也算合适。
商量完工钱,又商量了一下人手分配的问题。
按何明设想的,要加快进度,至少要招五十个人做工。那这五十个人就得有人带队领头,不然只指着何明和宋大海还有何金山三个人,再管不过来。
李恬就提出干脆分组,让大牛、二牛、三牛、李守成并槐子、香草他二叔三叔以及元宝爹这些和他们略微相熟的,各领一摊子。
一个小组六七个人,即好管也好调配。何明宋大海和何金山三个就只管统总大事。
何明觉得这个法子好,宋大海也觉得好。几人又在一起议了些诸如,活计怎么推进,人手怎么调配,工钱怎么发放等等,就让何金山去找大牛几个来。
大牛和李守成两家是不用说了,这大半年来,一向是和何明李恬这里共同进退,自然没二话。而槐子几个本来就是图着人家日后提携帮衬呢,这会儿能更进一步融合一下关系,当然也不会推。
大家色色说定,就往外放出招工的消息。
何明两口子是真心帮衬王氏,那天清丈山头的时候,尽管两个户房书吏因为突然加进一件事,有些不耐烦,两口子还是陪着笑,请人把王氏看好的荒地给丈量了。契子也由何明一把手给办好了。
这中间儿,即没让李老三夫妻俩作一丝难,又没出让他们出一丝力。
李老三心里感激得紧,早等着给何明帮忙出力呢。
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忙去和老李头说了来做工的事儿。老李头倒没什么,二话不说点了头。李陈氏却是暴跳如雷,死拦着不许去,还跳着脚嚷骂李老三吃里扒外,偏着外人,不顾爹娘,早知道他是这么个没良心的玩艺儿,才刚生下来就该按到尿桶里溺死等等。
骂得李老三心里也来了气。但他也没再坚持,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若是他到何明里做工,是明着要拿工钱的!
可这个工钱他再没脸拿,要是一文拿不来,老娘可真有了闹何明的由头!
于是乎,从来没有觉得和老娘住在一块有多憋屈的李老三,这会儿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些怨言来,回到房中,烦躁地和王氏嘀咕道,“你说说这叫啥事儿?咱们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王氏平日里比丈夫想得多些,耐受度比李老三高出不少。虽然有些不高兴,但到也不算太气。坐在炕沿上思量了一会儿,朝李老三道,“成了,你也甭气了。反正何明哥那里你是帮不上忙了,干脆你去府城找老三吧。趁着冬上多赚些钱在手,咱们也好还帐。”
她说的老三是李恬三嬷嬷家的李清贵。往年到了冬上闲时候,李老三偶尔也会去府城做一段时间的苦工。王氏的意思是到了那边,李老三做了多少个工,李陈氏也不知道。除了往家里拿的,自己手头还能多多少少落下一些来。
李老三这会儿是真烦躁,也不想在家呆着,去府城做工也合心意,就是有些不放心王氏。
王氏哼了一声,“有啥不放心的?她还能吃了我?”说着就连连催李老三去和老两口说。
李老三坐在炕上思量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抬脚出去了。
老李头还是个点头,李陈氏虽然又嚷了李老三一通什么主意大了,看不惯爹娘,一言不合就甩脸子离家,到底也没死拦着不让去。
说定这件事,夫妻俩趁空去了何明家的。
王氏又气又叹又是百般没奈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儿,歉意地和何明两口子道,“何嫂子你们这头的情份只能攒着往后一块还了。”
何明家的忙笑说不碍,又打趣儿道,“老三不来正好,也省得我头疼往外推人。”
她这话可不假。
下河村虽然离镇子近,可是下汤镇并没有多少用得着壮年农家汉子的活计,就算李清贵那里,因为冬上农闲,多数汉子们都想趁着闲时打个短工赚些钱补贴家用,到他那里求工的人多了,也不是人人都能求到的。
没活计可干,大部分农家汉子,到了冬上,都闲在家里。或是上山砍个柴,或者趁机操持一些农忙时没来及着手办的杂事,像何明家这种,不离村就能赚上不少工钱的机会可不多。
这边才刚把招工的消息放出去,就有不少人过来应工,就这半天的工夫,单是说定的,已经有三十来个人了。
王氏虽然知道她说的是实情,还是很是歉疚地叹息了一声,可是家里的那老婆子那个样子,他们两口子也只有离得远远的,才能叫何明这里消停消停。又和何明两口子说了些歉意的话,扯着丈夫回了家。
回到家后,一刻不停地收拾李老三的铺盖被褥,第二天一早就催着往府城去了。
而何明这里,五十个人没用一天时间也就招满了。
何明和宋大海也不想再等,李老三前脚去府城,后脚这边就开动了。
最先开动的当然是归李恬的那一座,正好这座山头上也长着好些适合做枣子园绿篱笆的刺梨乃至枝干粗壮的野蔷薇等。
汉子们一边在山上挖,一边往山下运,两三天下来,枣子园靠北头临近村中大道的那一面,已差不多栽种完了。
这山头明面是何明和宋家的,又是男人们的活计,是即没李恬啥事,她也插不上手。除了偶尔看热闹似的,晃着身子到南山那边看看进度,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家里照料那一舍的鸡和鸭子。
眼下这些鸡鸭到李家已差不多快半年了,几乎都长成了成鸡成鸭,能吃得很。一天至少要喂上三遍,每天早晚还要放一放鸭子。虽说这个活一直是银山领着,可是时候长了,也难免觉得烦。反正自已家里没啥紧要的事儿,李恬和李静就把这活计给接过来,也让他趁机歇一歇。
这天早饭后,李好又坐着高家的车上工去了,李恬和李静带着几个小丫头把鸡鸭都喂一遍儿,交待李悦留在家里看家,正要和李静一道去溪水里放鸭子,就见一个穿红戴绿的眼生媒婆子,笑呵呵地进了院子。
姐妹俩不由得讶异地对了个眼儿,然后李恬往前走过去,笑问,“婆婆,有事儿啊?”
那媒婆子笑呵呵地点头,“是有事儿。”顿了下,她往院中扫了一眼,又笑,“就是不知道找谁说。”
李恬一听就知道她是为着李好的事儿来的,若是为自己,肯定一上来直接找李好了。
就笑,“找我说吧。”说着就叫悦姐儿给她搬凳子。
那媒婆子笑呵呵地接过凳子在李家厨房门口的树下坐了。
李静往鸭舍那边看看,犹豫了一下,走到李恬身边轻声道,“你可得替大姐好好把把关!”
其实她内心里,下意识的想法,是不悦是要赶这媒婆子走!
大姐好不容易从那泥窝里跳出来,这才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就又有可能往泥窝跳!
可她也知道,李好不可能在家里留一辈子。
李恬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朝她大力摆手,“放心放心!”
她并不是对自己的眼光有绝对的自信,而是因为做好了李好一辈子不嫁人的准备,所以对她的归宿并不急切!即然不急切,那就得好好的挑。但凡有一丝丝不怎么满意的,干脆利索的推了就是了。
说话间,铁柱铁山小树长乐几个跑过来玩,正好李恬也不放心李静一个人去放鸭子,就打发他们跟着一块儿去。
悦姐儿春燕春晓几个还小,对婚嫁这种事,还不怎么上心。一见这几人要去溪边,也跟着要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