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一百七十章端午乐(三)

第一百七十章端午乐(三)(1/2)

目录

即将麦收又恰逢节日,何宋两家还有外出做工的归家,也是喜事一件。是以,这一次捞鱼的队伍不但比上一回的多出两个人,大人小娃子们也都比上一回更乐呵。村人们有见何明这里头又起了兴致,也跟着抄上家里的家伙式往湖边去了。

就是眼下湖水的水面比冬上那会儿大多了,原来在浅水处拿着漏底的箩筐扣鱼的法子就不灵了。倒是湖边有好些小水坑,早注满了水。这些坑和湖边多多少少有些距离,把靠湖的那头围住,再拿大木盆把水舀干,倒也能抓着不少鱼。只是这些鱼太小,何明几个尝过大甜头的有些嫌弃。

连舀了几个水坑,也没逮着几条大鱼,虽说有初春那些没抓着的咯牙鱼什么的,可这种鱼肉再多刺再少,也架不住个头太小。何明不甘心。

又跑到湖边看了看才刚下的几个鱼篓子,一个鱼也没逮着,眼看下午这场宴就要落空,何明就有些着急了。

宋大海在家乡倒是见过人织鱼网子,他也会,粗眼的网子就是现织,也不过一大半个时辰就能织出一条大小适宜的网,再叫上宋大江帮忙,最多半个时辰就有了。

何明家正好有一大团何嬷嬷搓好的单股麻绳,原是想着等得了空子,给扭几三四股的大绳,好日常使用。到了这会儿,他也顾不得了。一听宋大海的话,立马跑到家里把老娘搓得那一大团子麻绳给拿了过来。气得何嬷嬷一路数叨着他,追到了湖边儿,正好村西有个老太太,也站在边儿上的树荫里看热闹。

何嬷嬷脚一转,就去和那老太太诉苦数叨,“你瞅瞅,这都快当爷爷的人了,还和个娃子似的兴头。”说着,又朝何明的背影啐了一口,继续和那老太太诉苦数叨,“这要还是个七八岁的娃子,你还能扯着上手打一顿,这眼瞧他已经四十多了,你还咋收拾他?”

说得围观的大人小娃子们都嘻嘻哈哈笑起来。

何明那头一边催宋大海和宋大江哥俩织鱼网,一边回头朝何嬷嬷笑,“娘你就甭气了,今儿这不是高兴么?待会儿儿子给你捞条好大的鱼孝敬你!”

何嬷嬷遥遥啐了他一口,“我啥好东西没吃过,我缺你那一口鱼?”顿了下又笑,“大家伙高兴我也高兴。可我高兴归高兴,骂你归骂你!”

说得大家又一阵的笑。

那老太太也跟着笑,笑过之后就说她,“娃子再大,在你们这个当娘的跟前儿,那也是娃子咧!”

何嬷嬷也跟着笑了,“也是咧,趁着我还在,就再纵他几年!”说着话,和那老太太结伴也往湖边去了。

瞧见宋大海和宋大江那哥俩拿着现削的竹片子织板,运手如飞,织得飞快。何嬷嬷就和老太太大发感慨,“怪不得人常说,艺多不压身。你瞧瞧这兄弟俩的手下功夫,将来就是遭了天灾没吃没喝,人家也能下河里网条鱼吃。”说着话,眼睛就落在站在边上,看得津津有味儿的宋大河和李长亮身上。

这俩小子被何嬷嬷瞧得,就跟蝎蛰似的抖了下,身子猛地一转,撒腿朝着俩人才刚舀鱼的水坑跑去。

这唯恐避之不急的模样,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何嬷嬷也跟着笑了一回,远远冲着那小子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说说,家里头的哥哥姐姐又肯出钱又不给他们多派活,那学堂里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这样的好机会,还不说多下功夫多学个本事在手,非得等到将来没着没落自己个作难的时候,才知道后悔?”

说着话,头一偏,这一回眼睛是落在银山身上。早先何明两口也送他上过学堂,可是还没半年,银山就闹死闹活的不肯去了。

同时立在边上看得津津有味儿的银山,被他嬷嬷看得讪讪摸下鼻头,默默转身走开。走出三四步,脚下猛地发力,朝李长亮和宋大河奔去,惹得大家又一阵的笑。

因不是靠着常年打鱼过日子,鱼网子也没必要织得太大,而且这一回,大家都是奔着大鱼去的,网眼子织得也大也稀,刚刚半个时辰,宋大海宋大江哥俩已织好了网,生恐下午这一顿饭不能和想像的那般尽兴,何明几个赶紧抄着网下水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趁手的家伙式,何明几个三两网下去,就立马有了收获。虽是最普通的大白鲢鱼,也够让大家伙兴奋的了。

男人们嗷嗷叫着,扯着鱼网子围着湖边转着圈儿的下网,一圈子转下来,除了头一条大白鲢鱼,还又收获了两条草棍子,一条黑鱼。

也是见终于不走空了,李恬这才分出些心思关注边上几个“围城”抓鱼的小子们的收获。

虽说何明瞧不上这些小鱼,可李恬瞧得上啊。她早想抽个什么空子,往屋后的水塘子里补充鱼苗呢,总不得空子,今儿这也算一举两得了。

见李长亮和宋大河银山那几个边上摆放着的桶里,个个里头都有小半桶的鱼苗,把下午要下锅咯牙鱼给挑出来,余下的,毫不客气先拎回家,一股脑倒在自家屋后的小水塘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