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橡胶和石油(1/2)
“这是根本不可能突破的防御体系。”鹰国海军上尉库克在考察报告上签字时,鹅毛笔突然划破了纸页。
他回想起昨日在新加坡港看到的种种景象:永汉水兵们熟练地操作着蒸汽起重机装卸货物,机械臂精准无比地将木箱堆成整齐的金字塔形状;一群土着孩童在铁甲舰的炮管里钻进钻出,欢快地玩着“海战”的游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甚至递给了他一块用蔗糖压成的“永汉海军”字样糖块,糖纸上印着鲜艳的龙旗图案。
当“复仇女神号”驶离这片海域时,库克突然注意到要塞旗台飘扬的不仅有永汉龙旗,还有一面绣着“和而不同”字样的杏黄旗——旗角的流苏竟然是用东印度公司的丝绸边角料织成的,阳光穿过丝线,在海面上投下了七彩斑斓的光斑。
他默默地合上了报告,封蜡上的鹰国国徽在暮色中泛着冷冰冰的光芒,却无法照亮他眼底深处的那一抹迷茫,那迷茫是对永汉强大实力和独特文化的深深敬畏。
与此同时,在苏门答腊的橡胶园里,曾经因土地纠纷与永汉商人发生过冲突的土着首领端古·伊斯坎达尔,正用永汉援助的蒸汽割胶机收割橡胶。
他的儿子端古·艾哈迈德在永汉援建的学校里学习机械维修,上个月刚为种植园修好了三台抽水机。
“以前荷南人只知道掠夺我们的橡胶,”端古·伊斯坎达尔抚摸着割胶机的不锈钢刀片,感慨万分地说,“现在永汉不仅教我们技术,还帮我们建医院。我小女儿的天花就是林大夫治好的。”
他身后,三十个土着家庭正在新建的定居点盖房子,屋顶用的是永汉提供的波纹铁皮,墙壁则保留了传统的竹编工艺——这正是共同体“和而不同”理念的生动体现,这种理念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马六甲的香料市场。
波斯商人哈桑用永汉银行的信用证结算胡椒生意时,发现比用西班鸭银元节省了三成手续费。
他的账房里,永汉币与爪哇卢币、马来元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最上面放着一本永汉出版的《南洋贸易通志》。
“十年前,这里的香料价格被荷南东印度公司垄断,”
哈桑对来访的永汉商会代表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现在有了共同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我的利润提高了两倍,连我儿子都能去格致书院读书了。”
市场角落,几个来自不同部落的商贩正用永汉币交易,他们说着夹杂着汉语词汇的马来语,却毫无障碍——这是共同体推行“双语教育”的成果,这种成果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人群。
汗珠沿着脸颊缓缓滑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微却耀眼的光芒。
老牛在努力的拖动一个大大的货运托盘,这些货都是要发往泉州的橡胶和石油制品,这都是永汉帝国急需的物资材料!
整个永汉帝国对于这些材料需求量极大,桑明川哪怕极力使用世界之力来合成,也只是杯水车薪,连那几十个集团军的十分之一需求都满足不了,更不用说民用了,所以对于东南亚的这些物资桑明川才会如此在意!
老牛在前面用劲,跟着他的临时工也在用力推,突然一个临时工用力不稳,从船板侧面滑倒,右侧是堆积好的货箱!
临时工小伙的挤压导致货箱移位,同时另一侧的一个过道上,温乌刚刚交付完自家橡胶园新采集的样品出来,今年橡胶园丰收,他很开心,背上的包裹被他惬意的甩动着,正好砸在移位的货箱上,货箱再也坚持不住,掉下来了!
其中装了很多锡锭,老牛看到这一幕,顾不上货运托盘,松开手拉住滑倒的小伙子!
就在老牛拉出那个小伙子的下一刻,那些锭块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最终重重地砸在甲板上,溅起的木屑四处飞散,而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一朵洁白的茉莉花从温乌被货箱砸到地上的包袱中悠悠滚了出来。
“真是个笨蛋!”老牛被气得连连跺脚,脸上的怒气难以掩饰。
就在这时,温乌迅速从腰间抽出克利斯短剑,动作娴熟而优雅。
他用剑尖轻轻挑起那朵沾着锡粉的白花,眼神中满是歉意和坚定,他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朋友,是我的失误,这是我女儿送我的护身符,应该是它在保佑我,不然这货箱有可能就要砸到我了。”
对于温乌而言,这朵茉莉花绝不仅仅是一朵普通的花,它承载着他对女儿深深的爱与无尽的牵挂,那是他心中最柔软、最重要的情感寄托。
与此同时,在婆罗洲,橡胶商曾景行正全神贯注地清点刚到港的永汉币。
永汉币上桑明川的头像清晰可见,映照在他那被汗水浸湿的账簿上。
这些永汉币与三年前荷南人发行的银币并排放置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仿佛是新旧时代之间的一次激烈碰撞。
曾景行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荷南银币,那一道道细微的触感让他仿佛能感受到历史正在指尖缓缓流淌,每一枚银币都像是一个时光的见证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苏门答腊广袤无垠的橡胶园里,达雅克部落的年轻小伙艾哈迈德正熟练地使用永汉援助的精钢割胶刀进行作业。
他的手腕灵活地翻转着,乳白色的胶汁便顺着竹槽缓缓流入陶碗之中。
胶香混合着雨林那独特的湿气,在晨雾中弥漫开来,那香气浓郁而又带着雨林独有的清新与神秘。
竹槽的末端还挂着昨夜凝结而成的露珠,那些露珠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艾哈迈德!你的割胶速度简直比永汉师傅还快!”
监工李铁柱笑着大声喊道,同时递过一个铜哨。
哨子上系着的红绸带在风中肆意飘动,就像是一团跳动的火焰,“再割满十碗,今天就能提前收工啦。”
艾哈迈德听后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胶汁顺着刀刃滴落在脚边的野兰花上,那野兰花在胶汁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艾哈迈德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满足,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是对他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而在距离此处三百里外的婆罗洲油田,勘探队长石厉轩正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钻井平台。
那钢铁巨人般的井架上,土着工人用藤绳将自己吊在半空检修管道,他们腰间的猎头族战利品与永汉安全绳奇妙地共存着,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其中一个工人突然朝地面挥手,原来他的孩子正举着橡胶气球在营地欢快地奔跑,那孩子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
石厉轩看着这一幕温馨的画面,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如同春日里的嫩芽,正在悄然生长。
港口市场上热闹非凡,波斯商人哈桑突然欢呼起来:“永汉币汇率又涨了!”
他的声音充满了惊喜,似乎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他的马来账房连忙用算盘核算起来,算珠噼啪作响,爪哇卢币、暹罗铢与永汉币在椰壳托盘里堆成了一座小山,那小山闪耀着不同的光芒,每一种光芒都代表着不同的财富与价值。
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香料摊位,华裔少女柳梦菲正用双语大声叫卖:“胡椒十元一两!用永汉币结算送永汉火柴!”
她胸前的校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是马六甲格致书院的毕业礼物,背面刻着“和而不同”四个小字,那小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同智慧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田。
市场的喧嚣声此起彼伏,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荣的画卷,仿佛是一首充满活力的交响曲。
在这众多琳琅满目的资源当中,桑明川最为重视的还是那两种急需且具有巨大潜力的资源,那就是橡胶与石油。
这两种资源在他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这两种资源,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御书房内,桑明川突然将青铜地球仪推到郑森面前,龙袍下摆扫落案头的《格致全书》,地球仪转动时,郑和宝船模型从架上滑落,恰好停在苏门答腊橡胶园的位置,船帆上还留着当年下西洋时的香料渍。
“你看这橡胶,”他用朱笔在赤道画了个圈,笔尖戳穿了地球仪上的“荷南殖民地”标签,“能让马车变成‘不用马拉的铁盒子’;而石油..........”
突然抓起案头的煤油灯,灯焰在他眼中跳动,将橡胶与石油的图案投在墙壁上:“能让战舰像飞鱼一样掠过海面!”
兵部后勤主事鲁泰宁突然咳嗽,朝地上的《南洋土地章程》努嘴:“陛下,开发橡胶园需征用达雅克部落土地...”
话未说完就被桑明川打断:“告诉阿达曼首领,用土地入股,他们的孩子能免费读格致书院。”
窗外,科技院正调试新造的电报机,摩斯电码混着鸟鸣,将“橡胶”与“石油”两个词传向南洋,电报纸上的墨迹未干,已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那声响像是在传递着时代的讯息。
桑明川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如同黎明前的曙光,预示着崭新的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