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张昭:我看不如投降!(2/2)
在这种情况下,听闻周瑜要打过来,张昭又开始鼓噪投降。
“周郎势大,坐拥南国三州之地,江东偏安一隅,恐不能敌也。”张昭摇头晃脑,“主公不如归顺,或许周郎看在往日的情面上,仍不失封侯之位啊!”
“周贼乃江东叛臣,张公竟让我去投降他?!”孙权怒不可遏,恨不得撕烂张昭这张臭嘴。
张昭仗着自身年长,加之在江东德高望重,教孙权奈何不得,几乎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主公若拉不
当初周瑜还在江东时,张昭就与前者政见不合。
孙权拉不下脸投降周瑜,张昭就更拉不下这张老脸。
先前之言,不过是为了后续做铺垫罢了,劝说孙权投降曹操,才是张昭的真正目的所在。
“主公率江东军民归顺朝廷,曹公定然会欣然接受。”张昭继续道:“有曹公庇护主公,周郎何足挂齿?”
“张公不必多言!”孙权不客气打断道:“江东乃父兄基业,孙某不才,但绝不会拱手让人,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这话说的已经非常不客气,直接堵死投降派的话头。
“周贼不过十余万大军,我江东也有十余万大军。”孙权强提一口气,“此一役,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何必怕了对方!”
“周贼不过我江东的一介叛臣,侵犯江东名不正、言不顺。”孙权朗声道:“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由此可见,周贼此战必败无疑!”
孙权霍然起身,拔出佩剑,斩下案几一角,怒道:
“抵御周贼,保卫江东,再敢有言降者,犹如此案!”
“抵御周贼!!!”
“保卫江东!!!”
还别说,在孙权的一番演讲下,众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
一者,如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这些老将,全都心向孙氏,愿意赴汤蹈火。
另一者,如顾陆朱张、虞魏孔谢等江东世家,因私兵、私盐问题,利益早就与孙氏高度绑定。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者都是实打实,想要捍卫江东、拥护孙氏。
故而这一战,江东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高,不至于出现畏战、怯战、避战的情况。
至于张昭这种货色,说到底还是少数派。
当年,投降派在江东不能占据话语权,如今依旧不能占据话语权。
“众将听令。”
孙权高举手中佩剑,大声道:
“立即动身开拔,去往前线驻守!”
“程老将军。”
“末将在。”
“任命你为大都督,统领江东十万大军,全权负责此次战事!”
“末将遵命!”
在周瑜出走江东之后,孙权能拿的出的武将,也就只剩下几位老将罢了。
而在这几位老将中,无论威望、能力、资历,都已程普为最。
自然而然,此战主帅的担子,无可争议的落在程普身上。
“老将军率军先行,之后我也会亲临前线督战!”
让程普担任名义上的主帅,是为了让程普名正言顺指挥。
但孙权心里很清楚,程普镇不住场子,必须由吴侯亲临才行。
道理很简单,程普只能指挥动直属大军。
至于那些世家的私兵,只会听从各自家主的命令。
孙权必须身在前线,及时进行沟通,才能动用世家私兵的力量。
议事随后散去,孙权单独把诸葛瑾与孙朗留下来。
“子瑜,有劳你速速去一趟邺城,尽可能让曹操出手相助。”
尽管张昭投降曹操的言论,没有得到孙权的赞同,但也算给了一定启发。
在周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孙权还是想多出几分助力,江东才更有把握守住。
曹操,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求援对象。
只要北方愿意干涉战事,肯定能帮江东分担很大压力。
“曹操只需摆出一支疑兵,就能帮咱们牵扯周瑜一部分兵力。”孙权吩咐道:“还望子瑜务必说服曹操,许诺对方一些条件也无妨。”
“属下明白,主公放心。”诸葛瑾点头答应下来,“我会尽可能促成此事!”
“好。”
孙权亲自送走诸葛瑾,而后又开始与孙朗密谈。
“贤弟,你走一趟荆州吧...”
“啊?”孙朗闻言大惊失色,“两家即将交战,兄长这是何意啊?”
“难不成想让小弟,去劝说周贼退兵?这恐怕...”
上次差点被孙绍宰了,孙朗对于出使荆州相当抵触。
“不虑胜先虑败。”孙权安抚道:“此战胜负未料,胜了固然很好,可若是...也要为孙氏留一条退路啊。”
狡兔三窟,让孙权诠释的淋漓尽致。
一方面高调与周瑜开战,一方面跑去北方求援曹操。
最后,还不忘派遣孙朗去荆州找后路...
“兄长打算让小弟去荆州做什么?”孙朗问道:“去求周瑜?”
“求周瑜有什么用?”孙权提醒道:“去求小妹啊,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孙氏覆灭吧?”
“就算不顾咱们的安危,难道还能不顾母亲的死活?”
孙朗眼睛一亮,点头道:“兄长英明,小弟知道该怎么做了。”
“去吧。”
孙权面露“孺子可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