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 第362章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第362章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1/2)

目录

邺城。

丞相府。

“启禀丞相,校事府传来军情。”

“周瑜挥师东进、进驻江夏;孙权溯江而上、抵达鄱阳。”

“双方都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各种战船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目前暂时还未交手,依旧处于相持阶段。”

主位上,曹操听完军情汇报,嘴角扯出一抹冷笑。

“周瑜小儿,这是在等我的行动呢。”

宛城的曹军撤回来,曹操并未就此发兵西北。

周瑜是写了一句诗,但谁知道是真是假呢?

稳妥起见,曹操选择等待周瑜做出行动,后者也的确出兵江夏,却没有第一时间开战,显然是在等北方的下一步动作。

“传令。”曹操不在犹豫,“以夏侯渊为先锋,率军迫近西北,之后我会亲率大军跟上。”

“丞相,何不再观望一段时间。”荀攸开口提议。

曹操反问道:“观望什么?”

“东南方面,周瑜与孙权一触即发。”荀攸分析道:“西北方面,刘备与韩遂达成联盟,意图联合压制马超。”

“丞相不若等一等,等到周瑜与孙权相争,等到刘备与韩遂对马超发难。”荀攸缓缓道:“这时,丞相再出兵才是上上之策。”

“嗯。”曹操微微颔首,“公达高见,不过...”

“东南方面,周瑜按兵不动,明显实在等咱们的动作。”

“我若短期不起兵,周瑜或许就会撤兵,这小子可不会上当啊。”

“敌不动、我不动。”荀攸提醒道:“周瑜就算撤兵,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主要等西北先陷入内乱,岂不是更好的时机?”

“西北先陷入内乱,确实是更好的出兵时机。”曹操反问道:“可周瑜闲了下来,谁知道他会不会横插一杠呢?”

荀攸闻言一怔,不禁陷入沉思...

周瑜与孙权打起来,自然没有精力去干涉北方的局势。

反之,周瑜与孙权没打,曹操出兵西北时,就需要考虑周瑜会不会添乱。

“公达,敢问贵庚?”曹操突然岔开话题,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回丞相,五十有四。”

“我比你还大两岁。”曹操继续道:“若没有记错,文和比你大十岁,仲德更是古稀之年。”

荀攸五十四岁,曹操五十六岁,贾诩六十四岁,程昱七十岁...

“周瑜、孙权之辈呢?”曹操叹息道:“他们不过而立之年。”

说到这里,一众谋士渐渐有所明悟。

“时间不站在咱们这边。”曹操唏嘘道:“真往死里耗,肯定是咱们这群老骨头被耗死。”

“周瑜小儿颇为自负,想与我达成默契,各自统一南、北。”曹操继续道:“他不干涉我拿西北,我不干涉他取东南。”

“痛痛快快、清清爽爽。”曹操感慨道:“我甚至都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这份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

“北强南弱。”最年长的程昱的开口,“这事儿是咱们沾光了。”

确实是曹操沾光,周瑜要铁了心先不打江东,专门干涉西北战局,不让曹操彻底统一北方,把局势无限拖延下去,肯定是这群老家伙被先熬死。

“南北对峙,明显更利于咱们。”贾诩开口道:“听闻周瑜与马超联姻后,正在通过后者购买战马,妄图组建骑兵。”

“趁着周瑜还没买到足够的战马,我方尽快拿下西北,断绝南方组建骑兵的路子。”

周瑜与马超才刚搭上关系,去岁冬天降雪,又导致秦岭、巴山大雪封山,本就难行的道路根本无法通过。

自然而然,目前拿到手的战马并不多,尚不足以去组建一支骑兵。

倘若曹操真能一战拿下西北,无疑就会断了这条路子,南方又会陷入一马难求的窘境。

“没有骑兵,就不可能进取中原!”贾诩斩钉截铁道。

这句话说的非常“武断”,但却出奇的无人质疑。

中原一马平川,有没有骑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没骑兵的一方,想要窥伺有骑兵的一方,当下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是在下考虑的浅薄了。”荀攸调整口风,“属下支持丞相发兵西北。”

随即,曹操与谋士团达成共识。

“那就这么办吧。”曹操最终拍板。

“报~~~”

“启禀丞相,江东来使。”

众人闻言心中了然,不由自主猜到孙权遣使前来的目的——求援。

“丞相。”程昱当即道:“直接打发走算了。”

既然要跟周瑜打默契战,曹操自然不会插手南方之事,也就没必要见使者。

“无妨。”曹操摆手道:“对方大老远跑一趟,见一见也无妨,好教人家交差嘛。”

几人不由失笑,没再开口多言。

不多时,诸葛瑾被人带上来。

“诸葛瑾拜见丞相。”

“孙权是来求援的吧?”曹操开门见山道。

诸葛瑾微微一怔,没想到曹操一上来就单刀直入。

“丞相英明!”

诸葛瑾反应很快,当即下拜道:

“周贼兴不义之兵,妄图夺取江东之地,还望丞相伸以援手。”

“回去吧。”曹操摇头道:“告诉孙权,我不会插手此事。”

“丞相。”诸葛瑾急忙道:“朝廷只需在北边,安排一支疑兵即可,无需参与战事,我主事后定有厚报!”

“实话跟你说吧。”曹操直接道:“朝廷要出兵征讨西北,不巧抽不出兵力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