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人心向代(2/2)
这和以往不太一样,陈绍打仗向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所以他独创了商队,并且用商队来运送补给。
这次之所以例外,是因为陈绍把钱基本都用在了山东,曲大和商队那里,如今就好似一个无底洞。
投入多少,他们都吃得下。
因为笃定会有回报,所以陈绍也是咬着牙坚持,使得登州、莱州和密州,新船下海速度极快。
如今的商船、运兵船和战舰加起来,总数有四十多艘,虽然不算多,但是已经足够探索一些岛屿。
主要是这些船,都完美地继承了中原的一大特点-——大。
有时候,宏大、华丽,也算是一种战斗力。
尤其是它们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那些比较落后野蛮地区的时候,很容易让当地土著联想到他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中的事物和人物。
其实不光是那些未开化的土地,即使是和中原交往密切的高丽,第一次见到大宋楼船的时候,都称之为‘神舟’,高丽史册记载:“国人见船之大,莫不骇愕”,称其“若浮于海,非人力可制”;
高丽国王亲率群臣至港口迎接,“神舟”停泊期间,他们派出大量画师绘制图纸,试图仿造,但因木材、工艺限制未成功。
如今的陈绍,往密州造船场输送物资的力度,几乎就要和赵佶盖艮岳时候,搜集花石纲一样大。
只是如今不怎么扰民,也没有官员趁机以此为名义敛财而已。
赵佶要是把建造园子的钱,花在这上面,大宋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创造另一种盛世。
因为在女真、蒙元入侵,暴力摧毁中原北方文明中心之前,技术一度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
大宋的船只,据史册记载,已经是:船体修长,首尾高翘,5桅并立,甲板设多层舱房,船尾挂“指南鱼”。
有风帆,有导航,船体够大够坚固,已经具备了远航能力。
陈绍也是咬着牙坚持,好在商队已经见利,并且数目正在倍增。
萧氏来信里一直在保证,年底时候就能收支平衡,让陈绍继续砸钱。
这俩人一个敢要一个敢给,彼此都有些意外。
陈绍没想到萧氏一个土著,这么有远见;萧氏也没想到陈绍一个西北出身的军汉,能有这个魄力如此支持她。
要不是互相知根知底,陈绍都怀疑萧婷也是穿越而来的了;萧婷也差点就以为陈绍是把她宠爱到天上,予取予求了。
就在陈绍咬着牙,继续往山东运送巨木和钱财的时候,王寅走了进来。
他走到书案前,抱拳道:“大王,李纲到河东来了。”
“谁?”
“李纲,前几日辞官的使相。”
陈绍点了点头,说道:“带了多少兵马?”
“大王真会耍笑,他已经辞官,哪来的兵马。”
“那就不用管他。”陈绍如今,是有些烦这些顽固死硬派的。
主要原因就是最近他压力太大,所以心烦气躁,碰到不顺心的事,就趁机发发火解气。
陈绍也有点能够理解曲大了,不内耗的人,过得确实是比较爽,遇见不顺眼的就喷。
走出王府节堂,王寅稍作思索,还是对手下交待起来。
虽然陈绍如此说了,但李纲毕竟有着海内威望,尽管没有一兵一卒,也不能等闲视之。
他让手下盯着一点,记录李纲来到河东的一举一动,若是有勾连本地士绅的行为,即刻上报。
等王寅走后,陈绍放下手里的奏文,心中突然想起刚才的对话来。
李纲,竟然没有回乡,而是来到了河东。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纲抗金不利之后,遭耿南仲串联官员排挤,贬黜出京,出任河东北宣抚使;
内斗小能人耿南仲趁势追杀,又弹劾他“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南迁。
却也正因如此,使得李纲躲开了靖康之难,赵构即位后,率先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首相。
他实打实地帮赵构,建立起了临时的朝廷机制,算是稳住了局面。
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好说的,确实是能力出众。
然后他上当务之急十事,反对与金议和,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之士;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举荐张所、傅亮、宗泽等主战大臣。
同时订立军律,改定兵制,募兵买马,积极准备收复失地。
这些行为,无不引起赵构的忌惮,黄潜善、汪伯彦看出赵构的心思,趁机弹劾,使李纲拜相仅七十五天便被免为观文殿大学士。
此后李纲在官场数度起落,仍不断上疏陈述抗金大计,抗金之志至死不渝。
但终究没有再拜相,也没有再获得权力,更无法实现他抗金恢复中原的壮志。
如今李纲来到了河东,多半是不服气吧?
他要是想要串联,钻到定难军大本营,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陈绍笑着摇了摇头。
他早就对这些名臣、名士祛魅了。
反倒是名将,无一不是有真本事的,因为史书可以粉饰一个文臣,但武将的战绩骗不了人。
很多时候,治国的能力,和你的品德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想到此处,陈绍站起身来,走出节堂。
王寅果然还在外面,不知道跟手下嘀咕什么,见陈绍招手赶紧上前。
“李纲是从哪里来的?”
“回大王,他先是去了洛阳,和洛阳当地豪族吕、刘、张、程来往密切。而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彼此不欢而散。离开洛阳之后,他取到怀州,从太行山进入河东,如今正赶往汾州,不日即将抵达。”
陈绍点了点头,自己的特务机构水平不低,而且做事很认真。
身处如今的位置,王寅这个手下很重要,自己身边必须得有这么一个人。
“做的不错,继续派人盯着点。”
王寅抱拳称是,并没有说出自己已经安排人手去做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职务特殊,根本无须在代王面前显露能力和功劳。
只要代王用着顺手,自己就稳如泰山。
王寅自己也很清楚,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江南搞传教时候,练就的本事。
学的都是暗地里串联、侦查、搜集情报,江湖上的路数,不管是去军营战场,还是庙堂官场,自己都不是那块料,没有用武之地。
不如安心做好代王的耳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