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等你来抢(1/2)
秋收时节,如约而至。
从整个中原来看,今年收成很不好,南方寒潮使传统的粮产区江南受损严重。
双季稻无法种植,单季稻产量下降,史载“苏湖熟,天下足”的产量基础动摇。
而北方则是因为旱涝交替,导致农田要么被淹,要么枯旱。
惟独河东,因为陈绍大力兴修水利,保障了基本的收成。
但是比起去年,还是有所减产。
这几年冬季寒冷多灾,四时不正,已经有人在传,是因为上皇在位时候,倒行逆施,奢靡无度,遭到了上天厌倦。
最开始传出这种消息的,大多数是支持陈绍的势力和个人,曾经的耿南仲就是一个幕后大推手。
但是信了这种说法的,就大有人在,包括一些忠心大宋的人,也隐隐有些相信。
毕竟这东西很有市场。
唯独陈绍清楚,这是全球性小冰期的前兆,太阳活动减弱与火山喷发共同导致东亚冬季风增强,于是出现了如此多的灾祸和怪异天气。
解决之道,就是兴修水利,涝时蓄水泄洪,旱时取水灌溉。
代王府的衙署内,陈绍倚在靠背上,“中原尚且如此,对吐蕃就是没顶之灾!我看他们今年,多半是人畜并困,定会大举前来寇边。”
陈绍对这些蛮夷的寇边行为,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只觉得是自然行为,是客观规律。
如今却是真心实意地痛恨。
因为现在的他,真的有地盘、子民。
他们抢的,以前是书本上的数字,现在都是我的钱粮啊。
和这样的蛮夷为邻,真是倒了血霉。
此时河东系官员,没有几个出声的,因为那是西北尤其是河西的事,他们很难感同身受。
如今河东有了云中为屏藩,已经不再和蛮夷接壤,整个河东唯有府谷折家,还和鞑靼人有些接壤。
折家武德充沛,鞑靼人要是敢去,估计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虽然折家派出了半数子弟和兵马,在云内前线与女真鞑子厮杀。
但是剩下的一半,收拾鞑靼人,压力不大。
因为他们以前,是三面接敌,和契丹、鞑靼西夏接壤,尚且能左右周旋。
如今两个强敌,西贼北虏都已经灭亡,仅剩的鞑靼可谓是癣疥之疾。
光是完颜拔离速,就杀的他们哭爹喊娘了。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还是青藏高原的吐蕃诸部,这些松散的部落,早就失去了他们统一的王。
其战斗力甚至还不如河湟吐蕃。
但是他们是真穷,也是真不要命,而且人数实在是不少。
陈绍翻了翻奏报,找到许进的那篇,交给身边幕僚说道:“这是许进的奏文,大家传阅一番。”
许进希望接下来,能够经略吐蕃,最好是收伏吐蕃诸部,使之为自己所用。
他的依据是吐蕃人人信佛,而佛经的释经权,如今掌握在翟家手里。
凉州有佛堂院,里面的和尚惯会蛊惑人心,根据定难军的需要,来解释佛经。
许进希望先把这些人派到高原上去,与当地佛门联络,许之以利益,换取吐蕃高原诸部的归顺。
李唐臣等人看的频频点头。
不少人纷纷表示此计可行。
但是陈绍摇了摇头,说道:“若是如此简单,西夏早就把吐蕃纳入麾下了。”
“这些蕃人,尤其是那些佛主、首领,个个凶残狡诈。”
“若是此时收伏这些人,恐怕只能是给东西的时候,他们表面称臣,不给的时候,依旧来抢,除了有个空名,毫无用处。”
刘继祖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我有意让吴阶率兵,先把他们打疼,然后拉拢一批肯归顺的,将其部落首领列入“羁縻州官”序列,赐予汉式官名,其他的则顺势灭掉!”
陈绍如今提出个意见来,有的人不等思考,就开始叫好。
叫的最欢的几个,陈绍已经暗暗记住,准备将他们踢出幕僚。
果然他话音刚落,就有人抚掌称善。
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吐蕃如今是一个个分散的部落,若是贸然进攻,逼得急了,将他们打的抱团那就不妙了。
毕竟吐蕃的体量在那摆着,祖上又是阔过的,不像鞑靼人那般空有蛮力没有技术。
陈绍考虑问题,比他们需要顾虑平衡的事更多,留在老家的定难军,苦于没有军功。
人人都心怀不忿,这一点必须顾及到。
所以吐蕃是一个很不错的靶子。
至于要不要用怀柔手段,陈绍觉得怀柔手段是可以用的,但只能为辅。
吐蕃不是西夏。
西夏疆域,除了瀚海沙漠之外,其实很小而且狭窄。
用堡寨战法,就足以将他们的生存空间压缩的无以复加,最后绝望地等死。
吐蕃高原,地广人稀,要征服这种地方,没有捷径。
只能是采用带清征服准噶尔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