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1/2)
第140章 第 140 章
暮色降临在黄土塬上, 关河内外一片苍凉,高天上流云纷乱,聚散变幻莫测。
当天尽头那抹艳丽的玫瑰紫随着落日逐渐消失在地平线深处时, 潼关外起风了。
风自黄河北岸吹来, 裹挟着大量黄沙, 昏暗之中,天与地靠得极近,此处的人间被压缩成一片茫茫沙海。晋军就在这片沙海中埋锅造饭, 一只只冒着炊烟的刁斗像是汪洋中随波起伏的小舟。
今日刁斗中的米比以往每日都多, 年轻的新兵们兴高采烈, 以为后方的灾荒终于得以缓解, 往后每天都能填饱肚子了。有经验的老卒却都知道,这是大军即将发起总攻的征兆,这顿饱餐过后, 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
在大战前夕这片短暂的宁静里, 将士们同以往每次一样,睁开风霜疲惫的双眼,仔仔细细地打量目之所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天昏地暗之中,华山、中条山和东段黄河像是三条巨大的黑龙, 寸步不移地看守着进入关中平原的要道。潼关城就在三条巨龙汇合之处,谷深崖绝, 塬高窄长, 当真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老兵们不约而同地眯起眼, 自下而上,以目光攀爬这座扼守三秦的巍峨雄关。
他们在心里默默计算, 攻克这一关会填进去多少人,有多少人会死在敌人的羽箭下,多少人会死在攀爬云梯的途中,还有多少人会死在城楼守军气急败坏的石砸、链捶和火焚之中。
他们偶尔也会想一想,这些人中会不会有自己。
“看,那是什么?”
有人指着远处问。
老兵们循声望去,在一片漠漠如织的灰沙中看到几点鲜亮的橙红,恍惚间像是夜晚归家时窗口透出的一盏温灯。
那是风陵渡口岸边生长的野生柿树,他们来到此处时,柿树上刚绽开黄玉似的小花,如今已经结满了橙红色的果实。
九月将近,他们出征就要满一年了。
后方的灾荒拖累了前线的战事,开春后军中爆发的一场小规模疫病又将战线往后延长了至少两个月。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人相食的□□中,将士们的家眷得到官府的优先关照,他们的妻儿老小大多平安无恙。
一顿饱饭过后,营中响起有规律的短促号角声,将士们闻声集结,风沙中静默肃立,等候军令下达。
中军帐门大开,两列火把照路,李勖在众将官的簇拥下大步而出,来到三军阵前。
他的战前动员一向简明扼要:
“兄弟们,家里闹灾荒,妻儿老小将他们的活命粮省下来给我们吃,就在刚刚,粮食已经全部吃光了,可后方的灾情还在继续。今夜这一战,要么埋骨他乡、亡国丧地,教我们忍饥挨饿的家人沦为胡人的奴隶;要么一战灭秦,因粮于敌,打开关中大粮仓,回报我们的妻儿老小!你们说,该怎么选?”
老兵们猜对了,今晚这顿饱饭是潼关外最后一顿饭,是不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顿饭,端看他们自己。
“灭秦!灭秦!灭秦!”
呐喊声震动天地,令风沙为之一静。全军上下士气大振,如今破釜沉舟、退无可退,他们别无选择,唯有死战。
谢候悄悄观察李勖的神情,想借此判断他对接下来那步险棋到底有几分把握。很可惜,李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已经被杂草一般乱蓬蓬的胡子湮没了,除了邋遢之外,什么都看不出来。
谢候不由也摸上了自己的下巴,他也没好到哪去,从前建康士人赞他“朗日昭昭,濯如春柳”,若是见到他此刻这副尊容,他们只怕要惊恐地后撤一步,问一句“哪里来的蛮人,可会讲官话?”谢候想到此处轻轻一哂,自嘲地摇了摇头。
很快,各部将领就已经将具体的作战部署传达下去,直到开拔前一个时辰,全军上下方才得知,原来他们今夜的目标不是潼关。
“李勖是想效仿曹操故事,表面做出强攻潼关的假象,暗地里北渡黄河到达蒲坂津,之后再从蒲坂津西渡黄河,如此便可绕过潼关天险,直奔长安。”
谯楼之上,一个身披兽纹袍、头戴毡帽的氐人将领笑着说道,他正借着极微弱的天光观察李军的营垒,一边看一边语气笃定地做出判断。
此人正是秦大司马姚崇虎。
这一年之中,姚崇虎瘦了不少,虽然看起来仍像是一头人立的棕熊,不过已经不是当初那头油光水滑、膘肥体壮的棕熊了,他如今是一头冬眠初醒的饿熊,皮瘦毛长,时刻憋着一股想吃人的煞气。
在姚崇虎最初的预计中,这场战争应该很快就能结束。
李勖将兵赌性甚重,好弄险出奇,他自己率轻骑突入弘农,将大部步卒、辎重和粮草都落在后头,而那时卢氏到弘农的粮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因此,姚崇虎得知此讯后立刻做出部署,他命次子姚象镇守潼关,通知燕人支援陕城,自己亲率大军去劫李军的粮道。
然而,负责李军后方粮运的那位将领却稳得出奇。
此人慢吞吞地赶路,边走边攻城招降,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接应前方。与秦军遭逢后,他不慌不忙地安营扎寨,摆开了严防死守的阵势。
因行军缓慢,战线没有拉开,兵力十分集中,对方的防线固若金汤,找不到薄弱之处。
姚崇虎强攻几次不下,心里也是纳罕:此人这个打法,就不怕李勖在前面饿死么?等到辎重运到弘农,只怕李勖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还没等姚崇虎琢磨明白这个问题,潼关方向相继传来两个噩耗:儿子姚象被李勖阵斩,潼关险些失守!
姚崇虎大惊,他原本以为后方的安排万无一失,潼关易守难攻,只要姚象坚守不出,关中自可无虞,慕容康的玄甲军战力强悍,与陕城守军合力夹击,李勖当如围场中的獐鹿,挣扎不了多久。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慕容康才出兵就被燕主急旨追回,燕人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还帮了一个大倒忙。李军将从燕人处俘虏的降卒都放了,这些人回去后大肆宣扬王师仁义,搞得关中各郡的汉人蠢蠢欲动。
俘虏中有一人姓何名新,此人原本是晋将,畏罪逃亡到燕,这回又被晋军捉住,使出浑身解数求饶。李勖得知他善骂,命他城下叫阵,姚象没沉住气,拍马出关迎战,不到三个回合即被斩于马下,若非余下将士浴血死战,潼关差点失守。
京师震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秦主符耀严旨申饬,姚崇虎赔了儿子又折兵,颜面大失。他又气又急,无奈之下只得改变原有的部署,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后,自己赶紧率军返回潼关。
他一走,原本龟速推进的李军再无顾虑,立刻拉开长线,开始了急行军,卢氏自弘农的粮道很快打通。
原来李勖早就料到他会来劫粮,专门将大部队留在后头等着他。
姚崇虎一来一回,往返千里,疲于奔命,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对方手里,他自己则一直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他后来才知道,负责后方押运的那位汉将名叫徐凌,是李勖的心腹爱将,两人似乎还有些亲戚关系。李勖对他极为信任,将粮草辎重和大部队步卒都交给他带领,两人一前一后,打了个默契的配合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