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君常安(1/2)
盼君常安
永旭帝看着御案上红彤彤的金丝小枣, 因是快马加鞭运送至京城的,看起来依旧新鲜诱人。
他拈起一颗放进嘴中,一口咬下去后, 满口生香,口感鲜甜酥脆, 细嫩无渣。
他满意地笑了笑,“这便是产自陆和县的映山红?味道不错。”
荣云笑盈盈地回:“是的, 皇上,今儿个一大早就送到了。奴才听闻这映山红的名字还是季大人取的呢, 取自‘碧空碎彩映山红’。”
永旭帝:“季爱卿倒是巧思。”
荣云顺着皇帝的话道:“可不是嘛,不然皇上也不会为他御笔亲题‘才高行洁’了,且季大人可是您钦点的状元郎。”意思是没有皇帝慧眼识英才, 又哪里发掘得了这样的人物?
永旭帝惬意地放下茶盏,想了想,再次伸手拈起一颗映山红。
他一边打量这颗圆润饱满的金丝小枣, 一边大笑道:“哈哈哈, 得了吧你, 净会说些好听话。朕这师弟自幼便聪慧过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本无甚门路认识什么名师大儒, 可偏偏他不知从哪知晓了陈太傅在临山县的事,就自个儿想法子去拜了太傅为师。”
“后来又在朕势微时投效于朕,这些可都是他自己主动争取而来。”
话落,他将金丝小枣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荣云听皇帝叫季泽为师弟,他捏着嗓子惊呼道:“季大人真是好运道!幼时与皇上同一个先生, 后又得遇明主, 正所谓君臣相宜,实乃一段传世佳话呀。奴才认为, 季大人能效忠于皇上,想必对方亦觉得是他之幸罢。”
永旭帝勾起唇,问:“又何尝不是朕之幸?”
荣云心中震惊,哪敢回这话。
天子宠臣,不外如是。
半月以后,最新一期的报纸出炉。
朝廷政策板块出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咏映山红》。
有关注时事政治的读书人看到这名字,表情一怔,这文章不应该投去诗词歌赋板块吗?怎么放在了朝廷政策这一版面上?
待他仔细一读,豁然明白,原是庭延府的“兴乡村”计划汇报成果来了!
不少百姓们这一年一直关注着庭延府的坎儿井工程,因是第一次以全民监督的身份参与朝廷政策,大家热情都很高。本来以为坎儿井建设完成,他们的监督任务也就结束了,没想到居然还有成果汇报。
“碧空碎彩映山红。”
“好诗!好名字!”有对季泽推崇备至的读书人喝彩道。
“这映山红不就是个枣子,还起个这么文雅的名字,真有文章中写的那般好味道么?”有人怀疑。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圣上可是第一位品尝映山红的人,你猜圣上尝完后什么表现?”
周围的人瞬间围拢过来,好奇道:“什么表现?”
被问的人挺了挺身板,清了清嗓子,道:“映山红皮薄肉脆,满口蜜香,圣上一时间惊为天人,连吃一盘后大赞道:仙果亦不过如此!”
“仙果!?”
“圣上还吃过仙果!?”
“当然,咱们圣上贤德,受天下百姓爱戴,全国最有名的珍馐美味均进献给圣上品尝过。珍稀水果,名贵佳肴,还有那外邦诸国进贡的各种山珍海味。但即使有这么多的美食,也只得圣上一句‘善’罢了。”
一个老头子捋着胡须,神秘兮兮道:“老夫的一个孙子就在庭延府久居,据说那映山红不仅美味异常,就连药效也是极佳,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比寻常干枣的效果好上百倍不止!”
“的确称得上仙果的美名,过不久老夫也能吃到嘴咯。这可是连圣上都称赞不已的仙果!”
“一颗枣子而已,真有这般好?你们可莫诓我,我明儿个就去那庭延府瞧瞧去!”
“这也太夸张了,有必要如此神化一颗枣子么?”
“你不信,自会有人相信,圣上金口玉言总不能有假。若是我能吃上一口这映山红,做梦都能笑醒,也算是同圣上吃过一样的东西了!”
“啥时候能卖到京城来就好了,到时候我定然第一个去买。”
名人效应与广告的效果非常之好,因为有报纸的助攻,不到一个月,映山红的美名天下皆知。
商人们闻到商机,纷纷赶往庭延府陆和县。
近段日子陆和县人满为患,几条街道上的酒楼客栈全部爆满,热闹非凡。
蜂拥而来的人们在尝过金丝小枣后,无一不被其美味折服,再加上其本身的药效,更是令人追捧万分。
一时间,金丝小枣供不应求。商人们又将目光放在了药材甘草根上,因其品质卓然,立刻遭到各大药铺的掌柜与伙计们疯抢。金丝小枣与甘草大火,订单一个接一个,甚至预定到了明年,百姓们喜不自胜。
庭延府其他各县的县令纷纷朝季泽投递拜贴,想要求得苗种。
季泽也不藏着掖着,只有将整个府城都带动发展起来,他的振兴乡村计划才算完美实现。并且这样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利益相关,因为十二个县城都曾处于同样的混乱局势当中,如今若只有陆和县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别的县城的百姓自然会有想法。
今年陆和县的秋收,对于百姓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向衙门缴纳了足额的税收。
税课大使何正忙得不可开交,“咱们大人当初的愿望总算是实现了啊。”
人人皆知,季泽上任以来,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在他的治理下,陆和县能够给朝廷交上税。
罗县丞最有感触,“县令大人一路走来,实乃不易。”
禹宵元却突然说:“大人的任期快要结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