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2/2)
季泽与县衙众官员正在讨论,要如何将陆和县的甘草,金丝小枣打出名气。
已经晋升为县丞的罗晋远,上前提出建议,“眼下道路便利,我们县的甘草与金丝小枣又品质卓然,想必不会缺少销路。下官认为或许可以由县衙出面,与其他府城的大药铺以及富商豪绅谈判,若需货源,可让对方从陆和县采购。”
县令大人为了种好这两样东西,凡事皆亲力亲为,甚至日日下地劳作。现在看着外表都没有以前那般丰神俊朗了,罗晋远瞅了上座的人一眼,心下想道。
好在甘草与枣树的长势也是日渐喜人,一看便知晓今年应当是个丰收之年,想来不会辜负了大人期望。
季泽并不知道下属在心里说他变丑了,他摇头否决道:“不可。陆和县两千多户百姓,再加上近年来一些新到此地安家落户的百姓,足有三千户人家。每户皆有种植甘草和金丝小枣,数量十分庞大,得需要不少商户才能吃得下这些货源。且县衙公务繁忙,诸位也都脱不开身,又如何去谈判?”
新任主簿左金柳也道:“县令大人说的极是,主动谈判,我们便处于被动了,在定价方面也不占优势。”
“不仅如此,富商们本就有自己信任的货源渠道,并不会轻易从咱们这里进货。”税课大使何正道。
典史禹宵元叹气:“要是天下人都能主动来陆和县争相求购甘草和枣子就好了,那画面不知道有多振奋人心!”
“就像今日,二月初九,所有人一提起来就会想到今日是天下举子参加会试的日子。”他对会试一直念念不忘,若不是当初家里快要过不下去了,他也不会来县衙自荐。
禹宵元在心里盘算着,待大人任期结束他就请辞,重新去京城参加会试。说不定运气好,中个同进士,那便是光宗耀祖了!
季泽闻言神情有一瞬间恍惚,不久前他才收到进明兄报喜的信,说他考中了举人。想不到一转眼,已经二月初九了,进明兄这会儿应当已经在考场上了吧。
罗县丞笑着回应:“天下人主动来陆和县?禹典史你还真敢想啊!”
左主簿接话道:“倘若别人一提起金丝小枣和甘草,就想起咱们陆和县,那大人‘振兴乡村’的计划便算成功了吧?”
何正:“是极,是极,在座的诸位皆任重而道远啊。”
话题虽然跑偏,但季泽却突然眼前一亮。
因想到了法子,他这几日时常下地而略显憔悴的脸,都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既如此,那咱们就让商户们主动寻过来!”他拍板道。
罗县丞等人纷纷面露疑惑。
季泽扫视众人,解释道:“广而告之即为广告,再加以名人效应,双管齐下,届时陆和县必定会名扬天下。因此本官决定待金丝小枣成熟后,率先将其进献给圣上,以谢皇恩浩荡。此乃名人效应。”
“碧空碎彩映山红。即日起,金丝小枣便改叫映山红吧。”
“映山红是圣上开展兴乡村计划的成果,我们或可写篇文章投稿刊登在报纸上,此乃广而告之。”
“诸位以为如何?”季泽问道。
左主簿听闻后抚掌大赞,“妙极!”
“碧空碎彩映山红,此诗意境优美,景致动人,颇为符合我陆和县大片金丝小枣成熟的美景。”
“映山红,好名字!”
罗县丞笑道:“大人t此计定能让映山红大卖!”
禹宵元崇拜地看着季泽,“大人真是有才,居然能想出这么一个绝佳之法!一旦映山红的名气打出去了,再想打出甘草的名气还会难吗?”
“只要那些商人来我们陆和县一次,以映山红与甘草的品质,保管会来第二次!”
季泽笑着道:“还得多亏了禹典史的话,让本官灵光一现。”
禹宵元摸不着头脑。
他们对映山红和甘草如此有信心,也是因为季泽实在太努力了,日日在地里搞什么研究,比老农民还会种地。再参考之前高产的马铃薯,以及他发明的农药,所以没人会怀疑映山红与甘草的品质。
时光如梭。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
庭延府坎儿井工程历时一年,终于全面建设完成。
坎儿井如同生命之泉,从山脉到广袤的土地,地下水从暗渠中汩汩涌出,为庭延府带来无限生机。
陆和县,一望无际的田地里,一片绿色,生机盎然。
这是移栽的育苗甘草,已经到了采收期。
有农人扛着锄具,来到田间采收,有人正好弯着腰在挖掘根茎,也有人不断将挖掘出来的甘草根运往小径上整齐堆叠放置。
他们说说笑笑,干劲十足,并不担忧药材的销路。
因为不管是甘草,亦或是枣子都可以久放而不坏,即使一时卖不出去,他们也相信县令大人会有办法的。
秋日阳光下,这片甘草地不远处,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大片金丝小枣。
一簇簇枣子如同红色宝玉,泛着莹莹光泽,一颗颗镶嵌在绿色叶片里,从山头望去,如朝霞相映,红透了半边天。
远远的就能闻到四溢的甜香,颗颗枣子皆是圆润饱满,色泽诱人。轻轻一咬,满嘴都是脆甜蜜香。
就冲着这味道,这色泽,眼下百姓们担忧的不再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而是来偷食的鸟儿实在太多了!
他们从白天守到黑夜,只是赶鸟就让他们心力交瘁,哪里还有心思再去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