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释兆16(1/2)
六壬释兆16
午后, 棠梨在王府的藏书阁内,翻找与德懿夫人相关的书籍,盛大人则细细检查着安昌王的书房。
王府占地百余亩,座东北向西南, 临水而建。
不同于盛京城内的府邸建筑, 采用中轴对称, 几进几出的板正布局, 安昌王府由一条贯通府邸的月牙河, 切割成东西两片建筑群。
东边的王府, 是德懿夫人的故居,而如今的安昌王, 日常生活办公, 都在西王府。
棠梨和盛大人分工合作, 一个在德懿夫人的住处查找,一个在安昌王的住处搜寻。
棠梨身边虽然跟着人保护,可这毕竟是安昌王的地界, 盛从周始终不放心, 草草检阅一番书房后,就去东王府找她。
见棠梨正坐在矮榻上看书,旁边的短案上,皆是杨楝和黎黍,从德懿夫人的书阁里,搜寻出来的,和神鬼有关的书籍。
书阁高约几十米, 不但收录着德懿夫人自己收藏的书册, 还有些是当年先帝赏赐的儒家典籍。
“阿梨,可有什么发现?”
盛从周在她身边坐下, 随手拿起一册书,竟是记录德懿夫人衣食住行的册录,名曰《起居录》。
从德懿夫人嫁给安德明开始,到她因病去世,将近十余年的日常饮食,阴晴风雨,服饰穿搭,见客应酬......皆是记录的清清楚楚。
盛从周看着多达十几本的册录,即刻失了兴趣,也没有细看,就随意丢在木案上。
“阿梨,你查她饮食起居做什么?”他有些好奇。
“不是我拿的,这些书,本就放在案上。”
棠梨心里还被所看之书,所记录之事占据着,往日熠熠生辉的眼里,此刻笼着一层迷雾。
“大人,这么快就查完安昌王的书房了?可有什么收获?”
盛从周摇了摇头。
“我不放心阿梨一个人,先过来看看你。书房我让窃卫在仔细搜寻了。不过,据我观察,这安昌王朱顺安,确实很迷信神鬼之说,对鬼师的话异常信任。便是日常有个头疼脑热,也要请那鬼师消灾降福。”
盛从周将一册本子递给棠梨,“这朱顺安,平日不爱记日志,隔三差五写几个字,都是有事找鬼师。”
棠梨接过日志,见内页书封,写着一行娟秀的楷字,“君子当静坐思己过,故而,汝当日有所记也!”,因着棠梨方才翻过,德懿夫人的日常临帖和书画,认出这是她的字体。
显然,这是她写给儿子的教诲,勉励他修身养性,常常反省自新。
可是粗略翻看了一眼,她就有些说不出话了。
这本日志做工精细考究,是德懿夫人,在朱顺安十岁生辰时,照着中原的造纸技术,添加了各种香料和干花,做成的“百岁书”。
‘百岁’顾名思义,是母亲祈祷孩子能够长命百岁,健康长寿。所以,“百岁书”多达上百册,每一册都能用一年。
而盛大人拿来的,只是大历十二年,朱顺安三十八岁,也就是前年所写的日志。
翻看之后,大片空页,一年的日志,他竟然只粗粗写了二十多页,还字迹潦草难辨,和他母亲工整的题记,简直形成天壤之别。
“阿梨别笑,这已经他写得最多的一册了。我起初看见他有记日志的习惯,还喜出望外,以为可以查到很多有用信息呢,谁知道只有生病或雨雪天气,困在屋里无聊时,才会想起来写两笔,不过,大多都和鬼师有关,可见他十分依赖这个鬼师。”
棠梨听完,方耐下心,仔细辨识他的日志。
“十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软塌,头痛难忍,遍寻阿鬼无果。”
“二十三日,午后雪止,有日光,设茗酒果食,邀阿鬼同食,阿鬼不应。”旁边是一个沮丧的表情。
“八日,晨起大风,鼻重头痛难忍,喝了阿鬼的符水,蒙被卧床良久,果真大好。”
“十九日,暴雨如注,阿鬼入府五日,只肯住在东府。”
这朱顺安的日志,写得支离破碎,标了日期,却没有写月份,棠梨看完,和盛大人同感,朱顺安非常信任和依赖鬼师,甚至亲昵的称呼她为‘阿鬼’。
“大人,这朱顺安顶着安昌王的名号,雄霸一方,就连昔日对手水东土司,也被他压制的不敢动弹,我以为他纵然一时贪心,也是因为野心勃勃使然。可从他的日志来看,此人心智并不成熟,也无计谋,也无野心,难堪大任,却突然谋逆作乱,实在是难以想象。”
盛从周也皱了皱眉。
“我观他给其他人的书信,并不是这般语气,似乎只有日志中提到鬼师时,恍若稚童。”
“恍若稚童?”
棠梨望了一眼窗外,太阳高高悬挂在,百年树龄的红豆杉上,在窗棱投下斑驳的影子,零碎的树影,随风起伏,摇摆不定......
她的视线,回落在盛大人肩上,凝不出实质,只是涣散的,融于交错的光影里,总觉得忽略了什么事情。
“大人,会不会这鬼师和安昌王,是少小相识?”
可如果从小就认识,安昌王难得写几篇日志,都念叨着她,可见两人该是关系亲厚才对,为何鬼师要背刺安昌王呢?
“我叫个王府管事来问问?”
盛从周吩咐杨楝去找老管事。
棠梨将手上正在看的书,随手搁在盛大人的腿上,无意识揉了揉手腕。
这本叫《黔西鬼事录》的书,实在是太厚太重了,还是孤本,整个大靖只此一本,若是损坏,则世上再无此书了。
想到里面除了西南轶事,还记载了许多传世药方,棠梨觉得该带回盛京城,想办法多印几册,流传后世才好。
“阿梨,可是有什么收获?我见你对此书爱不释手,看得十分入神!”
盛从周伸手捏住她的手腕,就搁在硬皮书面上,轻轻按压抚揉着,棠梨只觉一阵酸麻,过后是服帖的舒适感。
“大人,我本来是随意翻翻,正打算合上的。没曾想看到了‘阴兵’两个字,就连忙仔细去看,确乎有所发现。”
棠梨思索片刻,整理着措辞。
“大人,我一直好奇德懿夫人出生的部落,这本书里倒是说清楚了,她们是夭苗族的人。这个部落以xue居野处,四处打猎为生,相传为周朝王室后裔。她们的部落有一个古老的信仰,就是人死以后,不能下葬。”
“死者的家属,会用藤蔓枝条,将死者绑在森林里最粗壮的大树上。等到葬礼那天,族中老少齐聚一堂,众人七手八脚,用新鲜的藤蔓枝条,将死者的脑袋、脖子、肩膀、胸痛、腰腹、臀部、双腿,乃至小腿和双脚,从上到下,束缚的密不透风,结结实实,确保尸体被捆扎在树上,任何一个部位都不会脱落。”
“然后,族中老少就开始围绕着大树,日日夜夜,奏乐不止,笑舞狂歌。两天后,欢歌笑语结束,众人离开,等到第二年听闻杜鹃声时,他们才重新聚首在这里,呼天抢地,哀嚎不止,仿若死者才刚离开一样。而这种奇特的葬礼模式,意味着死者在树上腐烂脱落,即便被藤蔓捆绑着,也五脏六腑臭气熏天,尸浆脓肉滑落一地。”
“所以,凡是夭苗部落生活过的地方,别的部落都不敢涉足。民间有传说,如果误入他们的森林禁地,很难有活着走出来的人,即便走出来了,也日日被幻像和幻听折磨,生不如死,有人甚至以钢针穿耳自残。”
“我猜想,当时水西土司的首领,久久未曾统一夭苗族,也有这些顾虑在。不过,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这本书里记载,天启十二年,先帝带兵出征黔地时,水西土司被大靖军队步步紧逼,于是,天启十四年,年仅二十岁的安德明,承继水西土司首领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兵出征夭苗族的寄居地,想要将他们收归己用。”
“这本书里说,安德明带着大军压境,夭苗族部落首领,拿出女儿阿瑶的画像,安德明看过画像后,惊艳于阿瑶的仙姿玉色,绝世容貌,遂娶阿瑶为妻,收服夭苗族,统一了整个黔西。而阿瑶就是后来的德懿夫人。”
“但同样的事件,书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当日安德明带着大军压境,夭苗族首领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镜,递给安德明。安德明看完后,脸都吓白了,因为铜镜里面显示着,夭苗族的千军万马。原来夭苗族保留死后不葬t的习俗,是在豢养阴兵。这些阴兵,生是夭苗族的人,死是夭苗族的鬼,绝不允许敌人踏足半分。安德明吓得只能撤退,最后想出来迎娶,部落首领之女的法子,才终于统一了黔西。”
“这本书里还说,夭苗族的人,虽然放诞无状,对待爱情却忠贞不渝。凡是背叛之人,都会遭到反噬。而安德明在德懿夫人怀有身孕期间,又宠幸了一名歌姬,才会导致无法驾驭阴兵,最终反噬而亡。”
“大人,我查了一下,天启十七年,安德明去世,当时朱顺安不过一岁。也是那一年,十七岁的阿瑶向先帝求助,最终,先帝平息内乱,阿瑶归顺朝廷,获封德懿夫人。而先帝也统一西南。”
“书中记录,真假参半,但有一点很肯定,豢养阴兵的说法,就出自德懿夫人的出生地。而鬼师也是来自夭苗族大木村,所以,她懂得用阴兵之道,来诱惑朱顺安。”
“阿梨所言甚有道理”,盛从周眉心微皱,“只是,我好奇一件事,豢养阴兵的事情,如果是出自德懿夫人的出生地,这也不过是部落文化而已,为何,我们起初翻阅了那么多典籍,却都不曾记录这件事,好像此事被刻意抹去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