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得遇故旧(2/2)
“恩公要往哪里去呢,我们远远地跟在您身后就是了。”
老翁老媪相互搀扶,年轻的妇人紧紧拽着孩子的手,不约而同的都是他们脸上那股期待、恳求的神情。
贺重玉轻轻叹了一口气,“我是要往荣州去,路途遥遥,你们跟着我实是徒劳。”她沉思片刻,指了东北方向,“那是津县的方向,你们若往那儿去,天黑之前大概能赶到。”
津县,对已经远离故土的这些人来说,兴许算个去处,有人烟,有活气,过不下去的人抱在一处,也能搭伙过起日子——如果,没有这场席卷的战火。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无言,有个老妇人壮着胆子开口,“恩人去荣州是做什么呢?”
“寻亲。”
老妇人忐忑地看着贺重玉,“恩人,您大约是寻不到了。”
一道寒气倏然间附上贺重玉的脊梁,她浑身一颤,问道:“老媪这话是什么意思?”
牵着孩子的妇人立刻回答,“荣州城已经破了,城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现在荣州已经是座死城了。”
贺重玉跌跌撞撞地下了马,直冲到妇人面前,一把握住她的手腕,急迫地问,“荣州刺史呢?”
“刺史殉城了。”
贺重玉的身体陡然一晃,她强撑住,又问道,“刺史殉城,那刺史夫人呢?她有没有跟着百姓一块儿逃出来?”
有人开口,“没有啊……刺史夫人跟刺史一块儿守城,荣州城破,他们都死了,守城的将士没有一个能活得下来的。”
…………
等贺重玉再次恢复知觉的时候,天已经黑沉,一个瘦巴巴的小脸悬在她眼前,那对眼睛像黑夜里星星忽然亮了一下,拔腿就跑,一边喊着,“荀大夫!荀大夫!她醒了!”
一个胡子拉碴、头发乱得像鸡窝的老头走了过来,捏着贺重玉的脸上看下看,又扒开她的眼皮,观察着她的瞳孔——贺重玉眼前便出现了一张放大的脸,面色清苦,瘦骨嶙峋。
“我就说她没事,气急攻心晕过去而已。”他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回到了树墩边坐下,抱着膝盖,两眼无神地望天。
还是那个牵着孩子的妇人,端着一碗破茶盖装的热水递到贺重玉面前,“恩人,喝些水罢。”她的女儿就麻利地扶着贺重玉坐了起来,还贴心地在她后背轻轻拍了几下,像在哄一个惊梦的孩子。
李十五就盘腿坐在她斜侧方,不知道怎么宽慰,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扭曲,“你……你还是节哀罢。”他想,天下倒霉的事真是聚到了一处,这下荣州也不能去了,洛京更是难回。
贺重玉小口小口地啜着碗里的水,一边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村庄,泥砌草堆的屋舍已经倒了七七八八,没有人居住的痕迹,他们这些人现在都幕天围在一处坐着,为了节省柴火,取暖的火堆都升得格外清瘦。
贺重玉当即就发现了不对劲,“怎么多了人?”她问道。
“这都是你晕倒后的事了,”李十五挠着脑袋,“你大概都想不到天底下还有这么巧的事,我们遇到了逃亡的百姓,大伙儿就汇到了一处,里面有个还是咱们的老熟人呢。”
他擡手指了不远处平躺着的女人。
贺重玉晃悠悠地站起身,这才发现她的两腿像灌了铅,重得不能挪动,艰难地走到了女人近前,苍白的月光照出一张清楚熟悉的脸——柳翠屏!她躺在拿两块薄门板拼起来的“板车”上,呼吸浅淡却平稳,肋骨处缠紧了布条。
“二娘子,你还记得我么?”
拿袖口给柳翠屏擦完汗后,一旁坐着的妇人同样露出一张相熟的脸庞。不止这两个,这些巧合之下遇见的流民,都是郗宁人,贺重玉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脸。
“二娘子,荣州没了,郗宁,也没了……”他们看着贺重玉,泪水涟涟。
两相久别重逢的人,却都没了故土。
“贺县令升迁之后,咱们的县令就换成了许县令,多亏了您造的白灰,咱们才在许县令的带领下,暂时守住了郗宁县……”
“可是郗宁真的太小了,人少,武器少,什么都少,根本打不过那些蕃狗!”说话的人脸上流露着痛恨和遗憾。
“打也打不过,守也守不住,就只能逃。”
“咱们原本有四十几个人,半路遇见了蕃人的散骑,现在就只剩我们这些了。”
贺重玉望了一些安静地躺着的柳翠屏,她记得这位叔母总是风风火火,有一把爆喉咙,隔着一条街都能听见她的怒吼,现在却像一具尸体一样,活气稀微。“这伤也是当时受的么?”
“可不是么!要不是荀大夫,只怕许夫人也要命丧黄泉,当时情况真是凶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