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碗面(2/2)
冰碗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讲究一个鲜甜,现采现吃。里面不加冰,却得先把碗冰起来。
她怕冰箱里放了太多杂七杂八的食材碗里有异味,最好还是用冰块来让碗的温度降低。
正好她今天带了一个小巧的琉璃盏,就是为了吃这冰碗用的。
“放心,你说的我都能办到。”
蔡姐信誓旦旦,问她还需要什么。
“还得要现宰杀的鸡鸭各一只,再来一斤猪里脊。蔡姐,来的时候我看到农庄里有山泉水,我想去打一些,吊高汤用。”
蔡姐挥挥手,“你这小身板哪能扛得动,放心吧,我一会儿就给你准备齐了。正好早上家里人采了点鸡头米,用井水泡着呢,你看行不行,不行就再给你现采。”
见姜月微同意,蔡姐不知从哪报来个西瓜,“也是自己种的西瓜,给你和萧老师尝尝鲜。”
蔡姐和姜月微回到厨房后,放下鱼和西瓜,不确定地问她:“小姜,你真行?”
“放心吧蔡姐。”
姜月微说着,握住一旁的中式大菜刀,平拿,直接拍在大鱼头上,一下就把鱼敲晕了。
一旁看着的蔡姐默默地看一眼身边的萧岱,又给姜月微比了个赞,带着草帽急匆匆地跑出去了。
师父曾告诉她,手中握着刀,心就要了无杂念,你的眼中就只有面前的食材。
她垂眸,剖鱼、去内脏、仔细地扒下鱼腹中的黑膜,抽掉腥筋,这一眨眼的功夫,一条大鱼就被收拾妥当了。
说是拿条小的,其实也有五斤多,但是鱼蓉却刮不出来多少。
姜月微将鱼一分为二,剔除大骨,用刀轻细地刮擦着雪白的鱼肉。
刮鱼蓉是个精细活儿,等到刮到鱼肉见红就得停手,不然鱼蓉会泛着鱼腥味。
等蔡姐拿过宰杀过又收拾好的鸡鸭和一块净瘦的猪里脊时,姜月微才将将刮完一半。
姜月微刮另一半时,蔡姐在旁边都看呆了,她甚至都忘了要给姜月微去拿鸡头米和果脯什么的,又怕惊扰了姜月微,让她一不小心刺穿鱼皮,小声问身边的萧岱:“萧老师,这、这是做什么呢?乖乖,这么大半片与就出这么一小碗鱼糜,这也太精细了,其他的不要了吗?”
萧岱只说要做鱼面,其他的也没解释。
蔡姐就问:“萧老师,你这是在旁边一直看来着?不累吗?半个椅子坐门口看多好!”
萧岱想接过她手里的鸡鸭,蔡姐掐着鸡鸭的脖子让开了身,“你就别沾手了,我直接给小姜送过去。”
她其实也想多看看,平时最多也是做农家饭,但看小姜这架势就知道她做的肯定是有点功夫的大菜。
等姜月微片好了那半片鱼,又将鱼头剁下,鱼骨、鱼尾,剩下的鱼皮和不怎么嫩的鱼肉都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她才发现那两个人已经齐齐站在门口,蔡姐一只手掐着鸡鸭的脖子,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块里脊肉。
姜月微哭笑不得,接过蔡姐手里的东西,又冲洗了菜板,才找来深桶大锅,片了半片鸡和半片鸭,准备吊汤。
吊汤这步繁琐又费时,姜月微将半片鸡鸭焯水后又放进山泉水里,火开慢慢吊汤。
她怕这边没有云腿和干贝,就从家里拿了一些,切片备用。
蔡姐看着那一小碗嫩粉色的鱼蓉,这时才敢问姜月微:“小姜,你就拿这点做那个什么鱼面?”
见姜月微点头,蔡姐又感叹:“费一上午功夫就为了吃一口面,这恐怕是皇上才能吃的吧!”
姜月微笑而不语,不是皇上,也差不多了。
不过蔡姐倒是提醒她了,今天中午肯定是吃不上这碗面了,她和萧岱中午也不能饿肚子,便问蔡姐:“咱们农庄有什么特色菜吗?”
来都来了,肯定得尝尝这新鲜的蔬菜、没有污染的鸡鸭鱼肉啊!
蔡姐咋舌,合着这精细玩意儿中午还吃不到啊!
蔡姐热情介绍:“有倒是有,就是跟你这比起来太小儿科了。今天刚杀了一头跑山猪,我们中午打算吃排骨豆角焖面,有排骨、土豆和豆角,我妈发了面做烀饼、哦就是你们网上看的那种什么小猪盖被的被,再贴点玉米面饽饽。我再给你们铁锅炖鱼,放点粉条。粉条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红薯做的红薯粉。”
姜月微听着就不住地咽口水,蔡姐说的太香了,她好久都没吃到过这么下饭的菜了。
想想撕一块雪白的饼泡在鱼汤或是炖排骨的汤里,碳水的快乐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把厨房安置妥当,对蔡姐说:“这回您必须得收我饭钱,我肯定能吃好几碗。”
蔡姐眼神飘忽,“那肯定不要,不过,你那鱼面能给我尝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