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1/2)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现在看来,李铃兰也并未让白谨川失望。
四年间,大小战役不断,元威朗那几个老将对她心服口服,更不用说李铃兰亲手提拔的一干人等...
她的势力,竟已慢慢的变得牢不可破。
最要紧的是这四年间她再未与司政见面,所行之事也皆利于汤国,白谨川从未在任何细微之处发现她有一丝一毫偏向燕国之心,哪怕是在与燕国划分土地归属之时也依旧不肯退让。
白谨川怀疑过,他让人在燕国暗中调查国内是否有传出司政有个儿子的消息,得到的结果却是否定的。
说实话,白谨川不知道李铃兰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把孩子养在行宫,居然让自己去做孩子的启蒙老师,竟也不担心他去刻意引导孩子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
孩子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如果李铃兰打算鱼目混珠,将孩子父亲的名头安在北堂敛倸身上,那么当初那种情况,说不定整个汤国稀里糊涂的也就认下了。
如果李铃兰打算让孩子回到燕国,也早该将他送到司政身边...
可是,她没有。
她就这么把他养大了。
白谨川见到最多的场景就是她坐在地上陪着孩子玩耍而已。
那日,屋外大雪,整个屋子里被烘得极热,孩子咯咯的笑声十分热闹,李铃兰坐在那儿,把布娃娃,小木剑,铃鼓一个一个的塞进孩子的手里时白谨川真是没忍住,开口问她:你是打算让他一辈子都住在行宫里吗?
烛火的光亮印在李铃兰的脸上,只听她幽幽的应道:白大人不必担忧,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在这儿的。
她言下之意是自己会把汤国的江山还给北堂家,可是只有白谨川自己知道当时的他并不是这个意思。
曾几何时,他就是那个不得已被人藏起来的孩子,流离辗转,身旁没有一个亲人,夜半醒来的时候他也会泪流满面的寻找着父亲母亲。
后来,祖父的手下终于寻到了一处将他安置,白谨川记得那间屋子的前面有一颗很粗壮的柳树,他们让他独自等在柳树下暂时不要进屋,当时的他也不过就是五六岁,他怕极了,怕自己就这么被人抛弃在这里,于是他悄悄地跟在他们身后进入了那间屋子,没多久,屋子里就传来女人凄厉的尖叫声。
屋子里乱成一团,那些试图逃走的奴仆被一个一个的抓了回来,然后挨个被刀抹了脖子,最后只剩下了个年轻的丫头,她浑身颤抖的缩在廊下的台阶旁,一个劲儿的祈求着祖父的手下饶她性命。
再后来...
那个年轻的丫头就成了白谨川幼年时唯一一个亲人。
她是白郢外室的婢女,祖父的手下们处理了所有的尸体,将白谨川交给那个婢女后全部离开了,婢女按照他们的吩咐去寻人给远在降署的大相府传了信儿,告诉白郢山匪下山杀光了府中的所有人,独剩下了她与小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