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小神医寻亲记 > 第 114 章

第 114 章(1/2)

目录

第 114 章

年节一晃而过, 猫冬结束,京城虽然依旧大小雪纷纷,但却很快热闹起来。

参加此一年的乡贡跟生徒开始抓紧时间举办书会游园, 吟诗作对, 为自己扬名。

而京城中有贤名之官,以及身份尊显的权贵侯府门前,纷至沓来, 多的是投行卷,为自己寻求识马伯乐的士子。

一时,京城中舞文弄墨之风卷起阵阵浪潮,而作为要参与科举的生员之一,这些天程叙和不仅出入诸多诗会, 还给京中多位大家投上自己的名帖与诗文。

由于程四郎美名早就享誉京城, 故而根本不担心自己在通榜上的排名。

所谓通榜,就是在常科考试之外, 考官们另外在录取进士时会考虑的考生才学, 名气以及行卷质量的综合排名。

在考卷被考官们审核后,通过的乡贡或生贡, 自然还得排榜定名,在通榜上的名次越高, 中第的几率自然越大。

而在参考之前给自己造势刷名望获得名声, 拿自己做的诗词歌赋参加诗会竞赛让人传颂评比, 以及做出文章策论让人评比,每一项, 自然都很重要。

往往有些考生在去岁年底来到京城, 就一边念书准备科考,一边给自己刷声望名誉, 便以图在科举出来之前,在通榜上取得好的排名。

安国侯府虽然是新晋侯府,但江首辅当年亦是才学过人的小翰林,况且如今江首辅的风评,已然好转。

一来自然是赵铭案之后,京城中人对江首辅改观,同时又雇了石头等乞儿纠正澄清,

二来去岁剑南道安国侯府妥善安置了不少流民,其两个食邑内安顿下来的百姓对安国侯与交口称赞,名声渐渐传开,亦收拢了不少民心,

三来新帝登基,江首辅地位不变,亦彰显了首辅大人简在帝心的重用,

如今的江首辅再不似先前那般,被人形容为奸诈阴险,而是成为了忍辱负重孝子重臣,故而往年门可罗雀,今年收到的考生的行卷却是用三个箩筐来装也装不下。

时隔多年,再重获天下学子信任,江叔珩表面不说,但行动上已经表露出了他的老怀宽慰:别家若是收到这般多行卷,怕也就泛泛翻一翻,过目一下同僚或相熟之人推荐的学子的投卷文章,但他不是。

现如今最爱干的事情,便是每日下值后,就全心全意一份份行卷看过去,无论诗词歌赋亦或是策论文章,但凡有能提点一二的,都用朱笔勾上备注,叫江大管事待科举之后,再一一发还与这些投递的学子们。

当然,他这般一份份都看,不拒来者,时间花费自然多了,可本人喜欢,侯府上自然也没有质疑的。

不过这日江叔珩看完其中一卷策论后,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崔奕之。

崔景明的儿子,竟然在京城里头闹出这般大的风波之后,还胆敢安心参加科举?

江叔珩冷哼,随手便将崔奕之的行卷草草看完,搁置到了一边。

不过他将崔奕之的文章束之高阁,那崔奕之却是没有投卷后便罢了,而是协同崔景明一道,不避不让的,上门拜访来了。

“崔景明,你好大的胆子!”江叔珩瞧着这崔氏父子,冷笑。

“胆子不大,江大人是不知道,那先帝在时,我们崔氏,可是半点不敢擡头啊。”崔景明气色很好,笑盈盈的。

他们崔氏布了那么大一个局,因为蝉大夫出手,差点功亏一篑,但最后结果甚好。

布在宫中的棋子还没先动,韩甚就回生又死了,外头万般传说解释,但据他们的棋子回禀,应是宫里头哪派势力,利用东宫走水事件做文章,暗杀了韩甚。

见韩甚被弑,崔氏一派自然大喜,可见韩颇继位,心中又多有不悦。

他们既然筹划了弑君这一步,当然亦有想要推举上位的候选人,若不过是四皇子之流,自有相争一力,但谁能料到,韩甚居然还立下了继位诏书,指定了燕王呢?

眼睁睁看着百官臣服,燕王顺利继位,崔氏等人心中不服,可又无可奈何。

虽不喜韩颇为韩甚之弟,但燕王多年防戍边疆,立下显赫战功抵御胡狄亦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如今再推崔氏选中之人相争,不仅争不过,反而会露了痕迹,于是只能退却,接受了韩颇为新帝一事。

“如今新帝登基,我们崔氏也算迎来了好时机。”

“所以你们崔氏,也打算科举出仕?”江叔珩直接问,“崔奕之要下场考常科?”

崔奕之神色赧然,“看来江大人是见过我那份策论了。”

“今年的进士举,当然是赶不及了。”崔景明依旧乐呵呵道,“不过有备无患,我家奕之虽常年在京外,但亦有几分才学,可惜前几年遭朝中打压,不得入京,如今既然我崔氏重立京城之地,自然也想重振门楣的。”

崔景明说着,冲崔奕之在的这个方向转了转头,叹息,“可惜当年弃我崔氏去者多,在京中寻得能助我崔氏的人少,江大人,难得共过患难,反而让我觉得,不失为一个好的朋友,故而厚着脸皮,想让指点我家儿郎一二。”

“既不考常科,还投行卷,是想让我举荐入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