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小神医寻亲记 > 第 72 章

第 72 章(1/2)

目录

第 72 章

小竹呆了。

反应过来后, 才道,“可,可是, 就是蝉大夫您今年儿开始种花椒跟三七, 怕短时间内,也不能打果儿吧?”

花椒从播种到收成,起码要两三年时间, 至于三七需要用到的时间就更长了。

买回来的铺子在那之前,岂不是都空着?

“但这事儿不开始做,那两年或三年后,我们也没有果儿收成呐!”林幼蝉道。

“可蝉大夫您一年后都回京城去了?”总不会到时候还留在安泉县吧?

“那这活儿也不用我专门看着呀,我们侯府有管事跟奴婢, 我们负责前期栽种, 到后期萌芽发苗了,交给管事跟奴婢打理不就成啦?”

林幼蝉不以为然。

而且京城到剑南道, 像今次奔丧, 也就十日的路程,若届时需要她回乡, 那走十日的路程回来,也不是不可以啊!

“只要前期栽种好了, 每棵花椒树都有十年到二十年的盛果期, 你想想, 这花椒身价多高?等同于辛苦了前头两三年,后头十多年时间就都能等着年年都有这般大的进项了, 不是一笔很好的买卖么?”

三七的身价就更不用说了。

只要能种得出来, 就能卖上好价钱。

若是在寻常百姓家里头,让他们花大力气来栽种花椒跟三七, 自然是不现实的。

不说买种子就需要一笔大钱银,还有栽种后、营收前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耗费得很,更别说还有颗粒无收的危险。

但林幼蝉谁啊?

京城的小神医,侯府的大娘子,她手上有钱银多多的,便是没有,还有个侯爷阿爹啊!

当林幼蝉去找江叔珩说要几亩地,拨几个人来栽种花椒跟三七后,江叔珩一口应承下来。

“我叫严大找我们家的地产过来,你自己看看有哪些地儿是适合种花椒亦或是三七的,选中了,直接叫严大日后分拨几个佃农帮你打理就是了。”

祖宅这边是不缺农田庄子的,县城外头就有他们江氏的百亩良田,在过去的几个村子里,还有二十顷的山林田地,也就十多顷租出去给人耕种,很多一些都是荒着的。

蝉娘要想拿来栽种药材,也算给祖宅这边谋个主营收,江叔珩正巴不得呢!

林幼蝉一听,也行。

她也不可能去雇药农。

有经验的药农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机跟路数,自然不会愿意给人做活的。

佃农也算有栽种农物的经验,对于伺弄作物算有些有心得,便是没药农那般好使,总比自己下田要好。

“不过,阿爹,我看刘大郎君都是先找几块试验田,先种一批,等摸索出经验才再进行大量种植的,所以不需要多少田地,两亩地就足够了。”

到底花椒跟三七身价高,无论是购买种子还是苗木,都得耗费不少银子,若是几十亩地这般种下去,届时种坏了,亦或是没收成,她也心疼。

“才两亩地啊?”江叔珩意料不到要的地这般少,想了想,“你要不,去后院看看。”

“后院?”

江叔珩点头。

江府祖宅原本便大,等这次江二管事回来后,借着自家主子新晋侯爷的时机,将祖宅所在附近的旧宅也收拢了过来,那规模就更广阔乐。

后院原本是片花园,非常大,原本江氏族人多的时候,栽种的花木花团锦簇,在整个简州亦是闻名的,到后来江家出事,这后花园便荒废了。

便是后来找了江万里回来打理这祖宅,那边还是废弃的,没有再多种什么。

林幼蝉看着荒败的后花园,倒是兴奋得很。

估摸着也有两三亩地的大小,据说这曾经还有片梅林,不过如今看都凋零了,只余下两三株茍延残喘。

拿来做栽种花椒跟三七的试验田,足够了!

带她过来的江叔珩看她兴致冲冲地与小竹一起搬弄枯萎的旧木,忍不住笑了笑。

也好,居丧一年不好出门,在宅子里有些活计给她好好捣弄的,便是届时种不成,起码这段时日蝉娘也不会嫌弃烦闷了。

“你去叫严海打听打听,这蜀地何处谁人家里是栽种贡椒的?问问价钱,无论种子还是苗木,都给买一些回来。至于三七……”江叔珩想了想,“听蝉娘说,最好的三七,是在岭南道亦或是南诏国的?”

“老爷,确实如此。”

“那你分别安排一些人去岭南道跟南诏国,给蝉娘专门搜罗最好的三七……”江叔珩不懂三七,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花椒我倒知晓是树上长的,”毕竟就是剑南道人,常听人提起贡椒,略知一二,可,“这三七,也是树上长的?”

“回老爷,三七是地里长的。”江河回禀道。

“总之,三七是拿什么种的,你就买最好的回来。”他乖女就值得最好的。

“明白了老爷,奴婢会吩咐下去的。”

种苗没买回来之前,严海管事拨过来给大娘子使唤的人就将整个后花园整饬了一番,到翻耕的时候,考虑到三七跟花椒的药性不同,不好放在同一个地儿栽种,于是分出的两亩地亦没有相邻一块,而选了不同的方位特意隔了开来。

林幼蝉是把黑匣子里的两种药材的栽植方法钞录出来的。

三七生长期特别慢,一般都需要三到五载才能有所收获,对于三七的最好的栽种环境,是湿润,阴凉,通风等,总而言之,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不能太高温,也不能太低温,栽种事宜里有说对环境的精确要求,但在大盛朝这般没有器械准确估量环境温度的地方,只能自己摸索。

幸好有严海管事在,问了后花园里哪个方位的花泥是阴凉潮湿的地儿,于是选了偏角落的一块。

而且后花园原本就有通渠,如今挖掘开来,便能引进活水,届时可以随时灌溉,便不怕种植三七时,水分不足了。

至于花椒,嗯,那生长环境倒是比三七的要求低,但是据说花椒树带气味,而且还颇为浓烈,于是就选了后花园围墙偏隅,未免届时气味散发,种植花椒的这块地方,还给用假山石头围了起来,在堆砌了几堵墙体,专门隔出了一块圃园。

如此,栽种花椒的地儿与栽种三七的地都在花园后头,两块地儿隔得远远的,中间按照设想来说便是规模缩小的后花园了,届时再叫严海买些花木移植回来就是了。

这布局是林幼蝉综合考虑过后设计的,在翻耕的时候,也叫上府里头来的佃农先处理栽种花椒的那一块地。

花椒原产地,估计买种苗要简单,至于三七,还得等阿爹的人去原产地买最优等的种苗呢,一时半刻没那么快,而后打后处理。

既然要学着栽种药材,林幼蝉与小竹自然是要亲力亲为的——宅子里头,江衡作为江仲珏的亲子,自然要招待这些天来府上吊唁的人的。

而阿爹作为江仲珏的阿弟,又是封爵后归乡,虽丧事在身算不上衣锦还族,但显赫的名声一传出去,亦有诸多剑南道的官吏世家,借口吊唁江二爷,而来拜访新晋的安国侯。

至于江万里一家子,依惯例得负责安泉县的庄子食物,以及人手调配,亦是忙得很。

所以府上最悠闲的,反而是林幼蝉。

哦,不,还得加上一位,程四郎,此时他正就在一旁看着他们在地里干活呢!

后院的花园要按照林幼蝉的计划垦地后,那每日进出的佃农便从后门出入,这程四郎亦算是侯府的贵客,亦不拘留在府上守孝,得知后花园的工程后,颇感兴趣,时常要过来瞅一瞅。

今日也来了,听闻两人下地,就在椒园一旁边纳凉边凑热闹呢!

林幼蝉与小竹学着佃农教的法子下次翻耕了两下,便累死累活地从地里上来,坐到圃园旁边铺的凉席上,将下地专用的靴子脱下来时,忍不住直摇头。

“蝉大夫,这种药材,可比看病难多了。”小竹累得小脸发白。

他知事时起就被扶大夫带在身边学医了,读书认字,背诵药材,跑腿熬药,可都没种地辛苦啊!

“可不是!”林幼蝉也感慨。

她以为前世做勘探者够辛苦了,可那种辛苦,比起种地的辛苦,是两种辛苦啊!

勘探者靠的是头脑灵活,身手矫健,但种地纯体力活动,不动脑子,反而觉得更累。

还是给人看病比较好!

“这种地好耗费精力啊,若是不吃肉的时候干这等粗活,我怕是要累死。”林幼蝉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一张小脸皱得像只小苦瓜。

说到这个,小竹却是嘿嘿起来:“那我跟您不一样了,蝉大夫,一会儿我到外头找个食肆,痛快吃肉去。”

小竹虽则离开了永春堂,可还算是永春堂外放人员,指望着他跟在小神医身边,帮着永春堂联络感情呢,所以每个月的月俸提到了一两银子,而且还是提前给他一年的份额,也就是十二两银子,另外等回京城后,还能再拿六两银子。

而作为给跑腿熬药的使唤药童,林幼蝉另外也支付他五百文钱的月银,故而在一干药童当中,小竹算是高薪高禄,安泉县又不似进城消费那般高,吃肉,管饱。

听小竹说能到外头吃肉,林幼蝉觉得自己更饿了。

是呢,小竹又不是江府的人,其实用不着丁忧,在府上自然得随主家意思,但只要到江府外头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你打算去吃什么肉菜啊?”大盛朝美食众多,每个地儿都有不同的美食,难得回剑南道老家,如今她茹素,每每吃的还都是蜀地的素菜,可肉菜是还一个都没尝过。

吃不到,问问小竹,听一听也好。

“嗐,我听府上的人说,安泉县有一家特别地道的食肆,尤其是店里头那位师傅做的椒麻鸡,特别好吃!”小竹得意地说道。

“椒麻鸡?要用到花椒的?”

府上吃用花椒调味的素菜,也不是时常吃的,说是怕吃多了不好。

作为大夫,林幼蝉当然知道为何吃多了不好:容易导致饮食过量,增加脾胃负担,也可能因为刺激性大,若使用者脾胃不好的,容易诱发胃部问题,还会上火,招致一系列病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