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199(2/2)
上午十点,两辆大巴车停在山下。
上山之前,李洪云一脸严肃对林北说:“你们不可以伤害蜜蜂。”
林北点头,告诫旅游团不许主动招惹蜜蜂。
林北的举动让李洪云很满意,李洪云笑着跟林北说:“我家只有四个防护面罩,你只能带一个人近距离看蜂箱。”他一个,给他的媒人一个,所以只能给林北两个。
林北带上胡翔,让其他人在山脚下活动,另外他叮嘱他选的小队长,让小队长看牢各自队伍成员,不能让他们单独行动,更不能让他们靠近蜂群。
林北安排好事情,带着胡翔跟随李洪云上山。
李洪云在前面带路,跟阿杜叨念对象的事。
见李洪云给自己留了一个防护面罩,阿杜忍着李洪云如同唐僧一般念经,让自己给他介绍对象。
李洪云带领三人到自己的住所,拿了四顶防护面罩出来,给三人各一顶,把剩下的一顶戴自己头上。
林北跟李洪云学,把斗笠戴头上,整理垂下来的纱。
李洪云见大家都戴上了防护面罩,带领众人往深山里走。
胡翔警惕观察四周,发觉到他们越走越偏,他无声询问老板要不要继续跟着李洪云走。
林北已经看到了蜜蜂,他们越往里走,蜜蜂越密。他朝胡翔点头,阔步追上李洪云,问:“蜂箱离这里不远了吧?”
“远着哩。”李洪云说。
“我们一路上看到的蜜蜂,是你养的蜜蜂吗?”林北好奇问。
“嗯。”李洪云点头。
“离蜂箱这么远,它们能找到家吗?”林北问。
“能找到家。”李洪云笃定道。
一行人继续往山里走,大概又走了两个小时,林北终于看到了蜂箱,这些蜂箱均匀的分布在峭壁上。
林北擡头望着峭壁上的蜂箱,扭头看李洪云:“山体这么高,这么陡峭,你怎么割蜜?”
“身上绑绳索,从上顶上下到半山腰割蜂蜜。”李洪云十三岁跟着父亲割蜜,已经习惯了,对高空割蜜已经没有感觉了。
林北看了一眼陡峭的山壁,虽然没见过李洪云割蜜,依旧替李洪云心惊。他不理解李洪云没什么不在平地上做蜂箱,非要把蜂箱建在峭壁、岩石r />
“我也曾经问过我阿爸,我阿爸跟我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把蜂箱建在峭壁上,蜜蜂活动范围会变大,会采到寻常难以看到植物的花蜜。”李洪云说,“我接手祖祖辈辈留下的蜂箱,也感觉我把蜂箱建在脚下,限制了蜜蜂的活动范围,它们看不到更高的山,更广阔的天空,它们会难过。”
蜜蜂用它短暂的一生给他酿蜜,自己却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李洪云认为自己在做坏事,迟早有一天会遭到报应。
李洪云未接手蜂箱前,动过这个念头,自从他接手蜂箱,就再也没动过这个念头。
林北不理解李洪云的做法,却没有围绕着这个话题再多说什么。
李洪云带林北看蜂箱,给林北介绍每个蜂箱的年龄:“这两个蜂箱年龄最大,我祖宗修的,已经216岁了。”
林北震惊到失语。
“这六个蜂箱是我阿爸修的,我阿爸修的蜂箱最大的34岁了,这一个蜂箱是我修的,今年才半岁。”在峭壁上修蜂箱很难修,李洪云尝试了十几次,6个月前才修好他的第一个蜂箱,不过他相信等他到了他阿爸那个岁数,他一定比他阿爸修的多。
返程的路上,李洪云跟三人说他在山上修蜂箱的经历。
“所以你一直住山里,都是在修蜂箱?”阿杜问。
李洪云脸色有些不自然,他:“嗯。”他阿爸在他这个年纪,已经修了两个蜂箱,他才刚修好一个蜂箱。
“如果是我,我失败了几次,一定会放弃,你不仅没放弃,还坚持了这么多年,你真厉害。”阿杜感慨道。
听了阿杜的夸赞,李洪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林北注意到李洪云情绪低落,虽然他不知道李洪云情绪为什么低落,但他知道李洪云情绪低落的原因一定是蜂箱。他扯开这个话题,跟李洪云聊蜜蜂。
提起蜜蜂,李洪云低落的情绪一扫而空,兴致昂扬跟林北说蜜蜂。蜜蜂就跟他的孩子一样,李洪云时刻关注它们,能分辨出它们高兴还是不高兴。
林北想如果他家小孩在,一定能和李洪云玩到一起,因为他家小孩能和李洪云聊到一起,李洪云说蜜蜂有喜怒哀乐,他家小孩会认同李洪云的说法。
一行人回到李洪云在山里的住所。
林北把防护面罩递给李洪云,意外瞥见角落里放着一小摞晒干的菌菇,指着菌菇问:“你这里有晒干的松茸吗?”
“有啊。”李洪云经常在山里活动,夏天每天都能发现菌菇,他随手摘了菌菇,放屋顶上晾晒,想起来就把晒干的菌菇收屋里。
“我跟你买些松茸。”林北不认识松茸,邓蓉蓉提过一次,王秋石又提过一次,他猜松茸应该很珍贵。
李洪云把防护面罩放桌子上,翻找出一个尿素袋,给林北装了一大半:“这里面有松茸,也有鸡枞菌,还有其他菌菇,我懒得挑,我给你多装些,你自己回去挑。”
林北被李洪云塞了十来斤晒干的菌菇,他有点儿懵。算了,到时候让王秋石给菌菇分类,给王秋石留两斤,给王晓冬两斤,让王秋石心心念念的松茸一定是好东西,多给王晓冬一些,给王晓冬补身体,剩下的菌菇,他和熟识的人分了。
林北在心里把菌菇分完了,问:“这些多少钱?”
李洪云没卖过菌菇,他也不清楚自己该收多少,就随口道:“你给我20吧。”
林北虽然头一回买菌菇,但也能猜到李洪云要少了,他自己估摸着给了李洪云60块钱。
林北把尿素袋递给了胡翔,跟李洪云聊合作的事,希望李洪云把他的蜜全卖给自己。
李洪云没有固定的客户源,对于是否把蜜全卖给林北,他的态度是卖也可以,不卖也可以。
林北看出了李洪云对蜜蜂多了一根筋,对其他事少了一根筋,又特别执着想结婚。他思忖道:“阿杜不是要给你介绍对象嘛,如果你和姑娘相对眼了,估计夏天就能结婚,我九月份找你拿蜜,我请你和你对象到淮市游玩,等到了十一月份,你回来割二茬蜜,我们一道儿回来。”
李洪云有点儿犹豫。
“你和姑娘相亲,告诉姑娘九月份你带姑娘到南方耍,不论在姑娘父母那里,还是在姑娘那里,都是加分的。”阿杜戳了戳李洪云。他就是女方亲哥,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个条件摆出来多么加分。
李洪云以前一门心思修蜂箱,没想过结婚的事。现在他修好了一个蜂箱,起了结婚的心思,他找媒人给他介绍对象,别人一听说他28岁了,第一反应就是他有什么隐疾,要不然不可能这么老了,连个对象都没有,他跟女方父母解释原因,女方父母觉得他说的理由过于荒谬,更加坚信他有隐疾,李洪云真是百口莫言。
也不知谁那么大嘴巴,把他有隐疾的事传了出去,他的名声也随之坏了,已经没有媒人说给说媒了。
阿杜一说南方老板带他到南方旅游是加分项,李洪云飞快确定了跟林北合作的事,生怕他答应晚了,林北就跑了。
林北四人下了山,乘坐大巴车到镇上。
林北到镇(正攵)(广付)找人给他和李洪云当中间人,他和李洪云签下了合同。
天快黑了,林北带旅游团住镇上招待所,给阿杜、李洪云也开了间房。
第二天,林北离开之前,跟阿杜透露他六月份还会再来,到时候包了他的枇杷。
阿杜开心的嘴巴快咧到耳朵后面,目送旅游大巴离开,李洪云在阿杜耳边念叨什么时候安排他和女方见面。
阿杜翻白眼,我要不是了解你在除了蜜蜂的事上缺一根筋,少点脑子,我也要以为你有隐疾了。
整天跟蜜蜂打交道,缺根筋也好,以后至少不会有花花肠子,阿杜这样安慰自己。
“你后天到我三娘家。”阿杜说。
“为什么是到你三娘家,不到你家?”李洪云狐疑地盯着阿杜,这家伙不会在敷衍自己吧。
阿杜:“……”
谁家哥哥会这么缺心眼,拉着男方到自己家,让妹妹跟男方相亲啊!
“你自己想。”阿杜已经不想理他了。
李洪云追上阿杜,一路追问阿杜一路。
这边阿杜快被李洪云烦死了,那边旅游大巴已经离开石棉县了。
接近中午,旅游大巴到了汉源。
林北带旅游团住上次住的招待所。
安排好旅游团,林北借招待所的电话打回厂里。
桑超英、黄益民都不在,张帅接的电话,林北让张帅告诉两位老板他到汉源了,便挂了电话。
旅游团在汉源歇息了一天,去山里吃枇杷。
九襄有枇杷,清溪也有枇杷,这次林北带旅游团到清溪找枇杷园吃枇杷。
西南人知道怎么吃枇杷,但是林北和林北从淮市带来的人不会吃枇杷,观察冯援朝等人剥了皮,吃果肉,吐掉一个核,他们有样学样吃枇杷。
枇杷酸酸甜甜,汁水还多,是林北没有吃过的味道,没控制住,一下子吃多了。
几乎没人不贪嘴,都吃多了。
旅游团在清溪镇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旅游团坐大巴回到汉源。
林北再一次安排好旅游团,独自到运输公司找任智。
任智见到林北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昨天就听说旅游团回汉源了,他还在想林北什么时候找他呢。只是他没想到林北来看他,还给他带了一网兜枇杷。
任智带林北回办公室,打趣道:“我人在汉源,缺你这一网兜枇杷?”
林北把枇杷放桌子上:“你不缺,南方人民缺。”
上次吃枇杷,还是去年,任智没跟林北瞎客气,打开网兜,挑了一个最大的枇杷,剥了皮开吃,抽空问:“你打算运枇杷回南方?”
“没这个打算。”林北解释道,“枇杷太软了,熟的又快,还经不住放,还在路上,就能坏掉一大半。”林北见到枇杷,又吃了枇杷,彻底打消了运鲜枇杷回淮市的念头。
任智糊涂了,既然林北不打算运枇杷回去卖,那他上面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想运枇杷罐头、枇杷膏回去卖。”林北说。
任智了然了,问:“那你找我有什么事?”
“找你聊聊天。”林北。
“你找到给你生产枇杷罐头、枇杷膏的厂子了?”任智问。
林北点头:“我在石棉县待了十几天,考察了他那里的枇杷园和罐头厂,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跟枇杷园和罐头厂合作。我马上回淮市,跟我两个合伙人商量一下,六月份回西南,就跟他们签合同。”
任智也不吃枇杷了,倒水洗了手,坐到林北对面,跟林北说:“我们汉源就有枇杷,你跑到石棉县找人合作生产枇杷罐头和枇杷膏,要多出多少运费,你这么做生意,不亏吗?”
“我们旅游团成员到泸定县有点高原反应,我带团回石棉县休整,意外认识了罐头厂厂长,和他投缘,便两人默认了合作的事。”林北确实默认了和申道忠合作,就不知道申道忠有没有默认和他合作。
“我俩不投缘?”任智挑眉。
“投缘,所以我回到汉源,就拎着枇杷来找你了。”林北说。
知道林北板上钉钉要和石棉县的罐头厂合作,任智有些泄气,却忍不住向林北打听:“你打算向罐头厂订购多少瓶枇杷罐头、枇杷膏?”
“50万起步吧,具体多少,等我回淮市,跟我的两个合作伙伴商量后,才能确定。”林北不在意说。
任智倒抽一口凉气,他现在有点懊悔,林北上次跟他说不做鲜果生意,他就该问一句,问林北打算做什么生意。
林北似乎没察觉到任智的懊恼,又和任智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离开前,任智问他什么时候走,林北说:“听说过几天,有个地方樱桃可以吃了,我打算吃了樱桃就走。”
任智若有所思点头,起身送林北离开。
从运输公司离开,林北回到了招待所,喊上胡翔,两人在县城走走停停,打听哪里卖果苗。
林北打听到两个地址,下午林北让许树开大巴,带他去看果苗。
林北看不懂果苗,分辨不出哪家卖的果苗好,他没当即订果苗,打算这几天找一个懂果苗的人带他过来买果苗。
林北坐大巴车回到招待所,他刚下大巴车,就看见冯援朝站在墙角处,朝他招手,林北朝冯援朝走过去。
“老板,你离开没多久,有两个中年男人过来找我们打听你在石棉县见了谁,胡翔嘴快,说你在石棉县经常去见申道忠厂长,有一次还跟申厂长喝了一夜酒。”冯援朝嘀咕,“胡翔平时嘴挺紧的,这次怎么这么大嘴巴。”他觉得这件事透着古怪,又想不出哪里古怪。
林北:“……”
他下午没让胡翔跟着他,特意交代胡翔如果有人问他在石棉县的行程,让胡翔据实回答。
林北打断冯援朝的思考,说:“我打算每年12月份收一次腊货,我的意思是我在你们这里办一个腊货收购站,每年10月份开门做生意,做到12月份,平常你们只需要守在收购站回答老乡的问题。你们姐弟仨可以商量一下谁替我看守收购站,谁跟我回淮市,还是你们姐弟仨打算一起留下替我看守收购站。
当然,我不会让你们一直守着收购站,如果职工宿舍楼建好,你们每年可以来淮市游玩三四个月。”
冯援朝哪有心思思考胡翔的反常行为,他着急忙慌找大姐、二姐商量这件事。
林北的想法没有实现前,他不希望除了胡翔以外,有第三个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