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2/2)
“依前例又不是让你们照搬前例,所谓主持不外乎维持秩序及控制辩论节奏,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维持风纪,不是正适合做这种事吗?”
秦琬此举意在提高监察权,却没什么不妥,御史大夫与三省长官平级,却直接向皇帝负责,是独立的监察权,地位提高也只是对不法官员的威胁增加,不会影响三省内部的权力分配,现在的几位宰相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觉得加重监察没什么不好。
至于筹办集议,自然是交给专门负责大型典礼的礼部。
礼部尚书凭空多出来一堆公务,又要操持年后太子与楚王入朝的典仪,恨不能当场退休给皇帝看,然后就得知禁军制度也要大改,那帮天天闲的跑到上林苑打猎的武将也忙成了狗,他终于平衡了。
国中政务是忙不完的,但有同僚陪着加班自然更好。
而即将到来的变革之中,所有人都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蝴蝶,振翅产生的微风还需要在时间的浸润下才能掀起滔天巨浪。
……
秦州紧邻益宁二州,随着两州内部的动乱愈演愈烈,州中百姓纷纷逃亡。东奔南荆州自然是上选,却免不了要被当地世族抓做奴仆。
“所以阿父才要带我们北上?”坐在板车上的女童问。
“对。”
推车的男人应了一声,排在队伍里缓缓向前移动。
等待登记的队伍里大都是如他们一般的青壮年,也有半大的孩子,几乎不见老人与t幼童。他的妻子和长女立在一旁,蓬头垢面的,瞧着来回巡逻的士卒略有些瑟缩。
似乎是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有一个身着两裆铠的小将走了过来。
说是小将也不妥当,对方两裆铠的肩带上还有一团金线织就的如意纹,单论品级,只怕此地无人能与之相教。且对方身量比在场的许多成年男子还要高,脸上却还能看出稚气,一看就是从小不缺肉食的贵族女子,又家世显赫,才年纪轻轻就官居三品。
这样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陶源之微微垂首,想要让开路,却见一双靴子停在他面前,秦潇十分确定地问:“卿是士人?”
他想否认,却听对面的小将直言:“若是识字,就不必在此处排队了,如今天阴的厉害,你来配合登记,早些把人安置了,也免了淋雨风寒的苦楚。”
陶源之这才拱手行礼:“不敢自称士人,只是略识几个字,有劳将军厚爱。”
秦潇让人接手了他的行李带着他去帮忙登记,又瞧了眼对方妻女,语气温和了不止一星半点:“娘子且随我来,我大周治下,并不需这些遮掩的手段。”
对方到底是女子,态度也和缓,李秋华心头戒备稍松,抱着女儿和秦潇去了一旁的围帐之后。
等她梳洗结束,秦潇眼中划过一丝惊艳,笑道:“娘子好相貌,怪道方才有意藏拙也难掩风姿,却不知如何称呼?”
李秋华态度谦卑:“妾李氏,宁州崇阳郡人,贱名不足道,恐污了贵人之耳。”
秦潇却皱眉:“父母取名不就是让人称呼的,又何来不足道之说,如今南边的仕女竟成了这副模样吗?”
明明谢元韬就挺正常。
李秋华沉默一瞬,顾盼左右后轻声道:“如娘子这样的女郎,在南边会被人非议的。那些人在北荆州的观将军处吃了瘪,便拿着胡俗说事,女子行动间略微跳脱一些,便被斥为有违四礼,长此以往,谁又敢不谦卑呢?”
四礼不是成年、婚嫁、治丧和祭祀吗?
秦潇眼底划过一丝迷茫,却不妨碍她冷笑:“一群只会窝里横的废物。”
骂完又纠正了李秋华的用词,“好教娘子知道,我大周风俗,并不好用女郎,今上为女子,没把国中男子改叫男娘都是好的,凭什么女子就要被称作女郎。”
李秋华目瞪口呆,她想过周国女子过得舒服,却没想到这么肆意。
要是真把男子称作男娘,那也太,太,她脑子卡了半天,最后只剩下一种隐秘的快感,你们也有今天!
她悄声问秦潇:“将军想必出身显贵,必然熟悉国中典章,秋华听闻国中近年试行科举之法,却不知是何章程,我等能否参加?”
“科举三年一次,去年才办过一次,下一次要等到绍元十四年了。”
秦潇对美人一向宽容,十分积极地给李秋华出谋划策:“娘子如今入境,户籍是临时户籍,只要两年内没有作奸犯科,就能寻官府换成正式户籍,有了正式户籍才能科举和考大学,科举须得先过县试、郡试与州试,才能入京参加会试与殿试,娘子只有一年的时间,只怕来不及。倒不如去考大学,这样就有两年的备考时间,届时大学结业,便能直接参加会试,且大学还有补助,也不怕家中无着。”
李秋华听得认真,秦潇还要再多说几句,却被马蹄声打断,独孤庆翻身下马向秦潇行礼:“陛下有旨,江东有变,急召殿下回京。”
秦潇脸色微沉,叫来此地管事一通嘱咐便接过侍从递来的缰绳匆匆离开。
李秋华惊诧地看向秦潇离开的方向,忍不住重复:“殿下?”
“那是陛下第二子楚王殿下。”管事解释了一句,又忍不住叹气,“安稳了这些年,怕是又要打仗了。”
天佑大周,攻必取,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