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第 208 章

第 208 章(2/2)

目录

赈灾之事独孤郁律自然明白,他略显急切地追问:“陛下之意是,若再遇蝗灾及白灾,朝廷会拨粮赈灾?这赋税又如何计算?”

“那得看你们够不够听话了,我国中亦不缺擅医牲畜之病的农官。”秦琬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各部不擅耕,自可以牛羊马匹及皮毛抵税,数目如何,卿自可与随行官员商议,总不至于教各部过不下去日子。”

思及周国那高头大马,独孤郁律毫不怀疑对方话中擅医牲畜的农官的真实性。

这可都是部落中急需的!

既然投降就能过得更好,那为什么不投降呢?

他这回是真心实意的叩拜:“陛下圣明。”

周帝真是个好人,她明明可以直接带兵打过来,却偏偏给他们留了条活路。

秦琬还不知道她被发了好人卡,正吩咐左右:“给遂宁侯设座。”

独孤郁律心头一松,知道今天这关算是过去了。

大方略定下,剩下的就不需要皇帝亲自出马了,秦琬略坐了片刻便带着人离开,阳平王十分自觉的接过了招待独孤郁律的工作,两人一直喝到日暮时分才分别回帐歇息。

当然两人都没什么休息的心思就是。

阳平王洗漱过后便进了秦琬的大帐,开门见山地问:“北庭都护西制拓跋,东钳扶余,又有重兵戍守,独孤郁律必为副都督,却不知陛下属意何人为都督?”

“我听说扶余和高句丽的使者年年向鸿胪寺官员打听梁永琳,只盼着梁永琳能高升离开辽东,何不随了他们的意,让梁永琳来做这个北庭都督。”

阳平王喝多了酒,此时说话十分直接:“若是如此,梁宣英便不能再做幽州刺史。”

毕竟两个人是同族,双双手握重兵待在关东,万一生出二心,就又是一场祸患。

秦琬身后的屏风上正悬着一张舆图,她道:“梁宣英这些年劳苦功高,我有意调他回京入禁军为金吾卫大将军。”

阳平王酒醒了。

秦琬将自己拆分禁军的计划仔细同对方说了一遍,阳平王琢磨了一会,发现除了多出来几个编制以及削弱了卫大将军职权之外并没什么坏处,但此时卫大将军一职空置,自然没人会因此鸣不平。

反正连人都快找齐了,他非要反对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外没有什么好处。

“如此以来,禁军怕要有不少缺额,不知陛下打算在何处募兵?”

按理来说自然是就近在邵西募兵最方便,但阳平王总觉得秦琬才在邵西遇刺过一会,不一定会乐意在邵西募兵。

果然,秦琬道:“让各州军中遴选敢战之士充实禁军。”

阳平王没什么异议,这几年国中没什么战事,遴选禁军好歹也是条上升渠道。

他问:“梁宣英归京,那幽州刺史之职?”

“幽州常有兵事,刺史不能不知兵,让尚州的护鲜卑中郎将郑英鸾去,他与鲜卑打了十几年交道,也算熟门熟路。”

既然话到此处,秦琬索性将自己准备做的调动一道说了:“幽州别驾卫子燕年岁渐长,不好再待在北地,我预备等郑英鸾上手幽州事务后将他调去梁州任刺史;尚州的云遐龄在当地经营了二十余年,再放任下去,尚州还不知要姓什么,正好吕正卿要回邵西,她又精于人事,任漳州刺史正合适。至于尚州刺史一职,由戚长清接任。”

这变动几乎称得上大刀阔斧,阳平王只是道:“如今尚州刺史既要防备北方鲜卑,又要看顾南方苇津等重镇,不免有些首尾难顾,何不将苇津划入司隶,亦不失为两全之策。”

秦琬的任命让阳平王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他们中间并不是一句空话,否则也不会在这个关头提出把苇津划归司隶管辖,想以此来挟制尚州。

不过这种行政区划上的犬牙交错也称不上特意防备,任何一个意图集权的朝廷都会在区划上做些手脚,以起到防止地方割据的作用,秦琬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届时一并改了就是。”

阳平王心气顺了,又颇为好奇的打听:“若依陛下旨意,如今禁军中将军一级还有数员空缺,却不知陛下属意何人?”

秦琬直言:“尚未定下,届时由朝中推举。”

多出来六个三品的实职高级军官,秦琬自己指定了两个,哪t怕大将军一职暂时空置,也还有三个位置,到时候朝中提名几个,谁得票最多是谁的。

她笑问:“叔父这是想推举何人?”

秦琬态度松弛,阳平王也放松下来,闻言连连摆手:“臣上一次从军还是高祖时候,哪有什么熟识的将领,一时好奇罢了。”

秦琬闻言笑意越发真切,转头吩咐人好生将阳平王送回去。

阳平王借着酒意睡了个好觉,第二日一早昏昏沉沉地起来,却正撞见挂着两个大黑眼圈的独孤郁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