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一更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一更(2/2)

目录

既然要入朝为官,只顾升官发财,与同僚或者上级搞好关系,当然是不可取的。

应当坚持自己的思想,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迷失自己才是重要的。

很显然,苏轼似乎做到了,他不会因为权势而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哪怕这种性格和行为在官场之中,并不合适。

但是,这些都只是苏洵的期望,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过的稍微顺遂一些,相比之下,苏辙就要让他放心很多了。

想到这里,苏洵看向一旁和他一样为苏轼担忧的苏辙。

他不禁思考,苏辙应该不会出现和苏轼一样的情况吧?天幕既然说了他们两人的境遇相反,那想来自己为苏轼担忧之后,便不会再为苏辙担忧了。

转念一思考,他又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些事情自己去考虑这么多干什么。

说不定当苏轼和苏辙在经历那些事情的时候,他自己的骨头都敲得叮当响了,更不用提什么,为子女考虑了。

于是,苏洵又莫名其妙的释然了不少。

......

不同于之前,要隔十天半月才盘点一次,天幕这次,倒是很痛快。

上午才刚说过,下午又打开了光屏。

而与天幕扯上了关系的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的等待她的下文。

有可能是评判也有可能是解脱。

天幕里出现了一些风声,好像是为了突显氛围而专门去找的声音,总之和以前都不一样,不是轻快的乐曲,也不是沉重而伤感的音乐。

就只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呼啸而过。

【“乌台诗案”是一场因为文字纠纷而牵扯出来的大案。】

【所谓的“乌台”,实际上就是御史台,《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所以称御史台为“乌台”。】

【而苏轼,因为在御史台被囚禁了一百零三天,所以这场变故,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命他主持变法改革,而苏轼与王安石主张的新政以及变法持有不同的观点,甚至于说,苏轼十分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他并不是全盘否定,但在当时,是不被皇帝和王安石所接受的。】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推行,实际上是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所以反对变法就是在反对皇帝的思想和行为。】

【可惜苏轼只是一介怀有赤子之心的文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在朝堂上立足,就只能在宋神宗的安排下,去做了杭州通判,之后辗转,又去了密州、湖州、徐州任职。】

【但是这些经历并不没有改变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反而因为他在担任地方父母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融入于百姓,融入于民间,他才看到了更多更多,上层掌权者所看不到的事情,以及王安石变法给天下穷苦百姓带来的弊端。】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而当他在民间看到,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以国家垄断经营商品,低价收购民间商品,在高价卖出,但是并没有起的平抑物价的作用,反而给中小商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之时,他对变法就更加的厌恶了。】

【也许王安石变法最初的想法是好的,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北宋的财政收支问题,但是他对民间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实际上也是违背了王安石本人的意愿的。】

【但由于所处位置不一样,能观测到的视角也不同。】

【元丰二年,苏试进《湖州谢上表》,其中写到:“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短短两句话,被当时的新党所利用,上报皇帝,说苏轼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

【这件事,让宋神宗十分恼火,立马就派人去逮捕苏轼,押解进京。】

【新党来势汹汹誓要致苏轼于死地。】

【但在这件案子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断的上书,请求陛下免除苏轼的死罪。】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弟弟苏辙,苏辙不仅为苏轼求情,甚至请求可以用自己的一切,代偿兄长而罪责。】

【苏轼与苏辙血脉相连,感情深厚,他为苏轼求情,十分正常,没有什么意外之处。】

【然而还有一个人,就让人比较意外了,那个人就是王安石。】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退休,即便身在金陵,知道了这件事情,也赶紧上书,请陛下不要杀苏轼,还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再加上大宋自开国以来,赵匡胤就定下来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最后,苏轼在这一场著名的案件之中,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然而,在“乌台诗案”之中受到牵连的,远不止苏轼一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