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38章 六个月胎宝不长个儿,一碗八珍汤润活母体“生命田”

第438章 六个月胎宝不长个儿,一碗八珍汤润活母体“生命田”(1/2)

目录

暮春的江南,城乡交界的岐仁路两旁,樟树的新叶绿得发亮,夹杂着晚樱落下的粉白花瓣,飘进街角那家挂着“岐仁堂”匾额的老药铺。匾额是樟木做的,边缘被岁月磨得温润,上面的三个字是岐大夫的祖父手书,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子中医人的沉稳。

药铺里,药香混着陈皮的甘醇、当归的温润、白术的清香,慢悠悠地在空气中弥漫。岐大夫正坐在靠窗的八仙桌后,给一位老街坊诊脉。他年近五十,鬓角染了些霜色,穿一件月白色的棉麻长衫,手指修长有力,搭在患者腕上时,眼神专注而平和。桌案上,摊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脾胃论》,旁边放着个竹制的脉枕,磨得光滑发亮。

“岐大夫,您再给我看看,这胃还是胀得慌,吃不下东西。”老街坊王婶皱着眉,一手按着肚子。

岐大夫收回手,微微一笑:“王婶,您这是脾虚气滞,之前给您开的陈皮茯苓茶,还坚持喝着吗?”

“喝着呢喝着呢,就是忍不住想吃点甜的,一吃就胀。”

“甜腻伤脾啊,”岐大夫拿起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下几味药,“脾主运化,就像家里的柴火灶,您往灶里塞太多湿柴,火就旺不起来,食物自然消化不了。这次我给您加些炒莱菔子,帮着理气消胀,记得少吃甜食,多喝些小米粥。”

正说着,药铺的门帘被轻轻掀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进来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女人穿着宽松的孕妇装,脸色蜡黄,嘴唇没什么血色,走路时脚步发虚,靠在男人身上才能站稳。男人则一脸焦灼,背着个双肩包,手里攥着一叠检查单,眉头拧成了疙瘩。

“请问,是岐大夫吗?”男人开口,声音带着些急切,“我们是听朋友介绍来的,我爱人怀孕六个月了,孩子长得慢,您给看看?”

岐大夫放下毛笔,示意两人坐下,指了指旁边的竹椅:“先坐下慢慢说,别着急。姑娘,你先把手伸出来,我给你诊诊脉。”

女人叫李梅,今年二十八岁,是城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没怀孕前,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三餐基本靠外卖解决,要么是重油重辣的火锅烧烤,要么是甜腻的奶茶蛋糕。怀孕后,家里人想着要给她补身体,天天炖鸡汤、鱼汤,还买了各种人参、燕窝让她吃,可她偏偏没胃口,吃一点就觉得胀,浑身没劲,每天下午还总觉得身上发热,手心脚心烫得慌。

上周去医院做产检,医生说胎儿比正常孕周小了近两周,让她加强营养,可她实在吃不下,越急越焦虑,晚上也睡不好。朋友听说后,说自己当初怀孕时也有类似情况,找岐大夫调理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于是夫妻俩赶紧找了过来。

李梅依言伸出手,手腕搭在脉枕上。岐大夫的手指轻轻搭在她的寸关尺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脉象的搏动。药铺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远处马路上的车声。李梅的丈夫王强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手里的检查单被攥得皱巴巴的。

片刻后,岐大夫睁开眼,又看了看李梅的舌苔——舌质淡白,舌苔薄腻,再问了问她的症状:“姑娘,你是不是总觉得浑身没力气,不想说话,吃饭没胃口,吃多了还胀得慌?下午的时候身上发热,但是摸着手脚又不算太烫,晚上睡觉容易醒,做梦也多?”

李梅连连点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是啊岐大夫,您说得太对了!我这怀孕后就特别懒,走两步就喘,饭也吃不下,明明知道要给孩子补营养,可就是咽不下去。下午身上热得难受,心里也烦躁,晚上睡不好,总担心孩子出问题,您说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强也急忙插话:“大夫,我们家里炖了好多鸡汤、鱼汤,还有燕窝,她就是吃不下,逼她吃两口,转头就觉得胀得难受,有时候还会吐。您说这孩子长得慢,是不是营养不够啊?要不要再加点补品?”

岐大夫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说:“你们别急,先听我说说。《脾胃论》里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咱们人活着,全靠脾胃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气血,滋养全身。姑娘这情况,就是脾胃虚弱了。”

他顿了顿,用手指了指药铺墙角摆着的一盆绿萝:“你看这绿萝,要是土壤贫瘠,浇水也吸收不了,叶子就会发黄,长得慢。孕妇的脾胃,就好比是胎儿生长的‘土地’,胎儿就像是土里的‘秧苗’。土地肥沃了,秧苗才能长得壮;要是土地贫瘠,就算你往上面堆再多的肥料,不仅没用,还会把秧苗烧了,或者让土壤板结,更不利于生长。”

李梅似懂非懂:“岐大夫,您是说我这脾胃不好,吃进去的补品都没吸收,反而给脾胃添负担了?”

“正是这个道理,”岐大夫点点头,“你没怀孕前,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已经伤了脾胃的元气。脾主运化,运化水谷,也运化水湿。你之前吃的外卖,重油重辣,甜腻食物又多,这些东西最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怀孕后,胎儿在腹中,又会耗损母体的气血,脾胃本来就虚弱,现在既要维持自身的需求,又要供给胎儿营养,自然就力不从心了。”

“那我下午身上发热,是怎么回事呢?”李梅追问。

“这不是真正的上火,”岐大夫解释道,“《黄帝内经》里说‘气虚则寒,血虚则热’。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两虚。血虚之后,阴不制阳,就会出现虚热,也就是你说的午后发热、手心脚心烫。这就像干旱的土地,在太阳底下会蒸腾热气,不是土地本身火旺,而是因为缺水。要是这时候误以为是上火,用清热降火的药,只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的阳气,气血更虚,胎儿的营养就更跟不上了。”

王强皱着眉:“那大夫,之前我们也找过别的中医,给开了些补气血的药,可她吃了之后,反而更胀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补不对症,”岐大夫叹了口气,“气血两虚,固然要补,但关键是要先把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过来。就像给贫瘠的土地施肥,得先把土松了,让土壤透气,才能吸收肥料。要是直接堆上厚厚的肥料,土壤板结,肥料也吸收不了,反而会把庄稼闷死。之前的方子,可能只注重补血,却没顾上健脾,补而不运,自然会觉得胀。”

他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写下“八珍汤加味”几个字,一边写一边解释:“我给你开的这个方子,是在经典方剂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倍了人参、白术、茯苓的用量。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的,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能健脾益气,就像给土地松松土,施上有机肥,让脾胃这个‘生化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四物汤是养血的基础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能滋阴养血,好比给土地补充矿物质,让土壤更加肥沃。”

“那为什么要加倍人参、白术、茯苓呢?”王强好奇地问。

“因为你的核心问题在脾胃虚弱,”岐大夫耐心解释,“《神农本草经》里说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它能大补元气,就像给土地施上速效肥,快速提振脾胃的阳气;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好比是长效肥,持续滋养脾胃;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能把脾胃里的湿气排出去,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让脾胃更好地吸收营养。这三味药加倍使用,就是重点强化健脾益气的功效,先把‘土地’整理好,再补血,才能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李梅有些担心:“岐大夫,我怀孕了,吃这些药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啊?”

“你放心,”岐大夫温和地说,“这些都是中医里常用的安胎药。《本草纲目》里记载,白术‘利腰脐间血,故安胎圣药也’,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安胎’,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安胎’。这个方子补气血、健脾胃,脾胃健则气血足,气血足则胎儿得养,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他又叮嘱道:“这个方子,你先抓三十剂,每天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服药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些小米粥、山药、南瓜这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少吃油腻、甜腻、生冷的东西。另外,我再教你几个日常调理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