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41)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41)(1/2)

目录

饭间还不时传出四丫的依依呀呀的叫声,还在喝奶的她也想要吃饭桌上的好菜呢,为年夜饭的气氛增添了许多笑声。

柳氏看到这个丫头就觉晦气,就不懂老太太为什么愿意养着这丫头,在她看来,送人也是好的,丫头多了有什么用,还不是赔钱货。

但大过年的时候,她也知道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再说桌上的好菜让她吃得都停不了口,哪里顾得数落这个死丫头,万一惹恼老太太被赶出去就不合算了。

倒是顾昭发现,这二嫂好像又胖了点,想想书里的情况,好像二哥二嫂最小的儿子就在新一年里出生的吧,这时已经怀上了?

丰盛的年夜饭之后,大家聚在院子里,取来齐家送来的烟花,摆在院子里点放,烟花对于顾家来说同样是稀罕物,第一朵烟花是由顾昭亲手点燃升空的,这是二老的要求。

当顾家大宅上空燃放出烟花时,将整个水云村都惊动了,纷纷走出家门惊讶地看着那方向。

“快看,是烟花,顾家放烟花了,烟花可真好看啊。”

“唉哟,今年咱们真有福气,有好菜吃,还有烟花可看,离得这么近呢。”

平时大家伙儿可难得看一回烟花,也就是每年元宵节,县城灯会的时候会有焑花放,也有大户人家过年或是元宵节的时候放,最多也就远远看上一眼,可这回离他们这么近,仿佛就在眼前似的。

“顾家真的发家了,都能放上烟花了。”

“你才醒悟过来?人家顾昭都是爵爷了,弄几个烟花回来放不是很正常的么。”

“嘿,这不是习惯了么,冷不丁的没反应过来。”

“就这两天,顾昭和宋泽一起给咱村里置办了一批祭田,用来供学堂开支和救济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孩子,我听村长说了,祭田的手续今天刚办好,总共五十亩地呢,顾昭和宋泽一人出了一半的银子。”

“这么多啊,这可大几百两银子,哈哈,咱们水云村真的发达了,这叫其他村子知道了,还不知怎么羡慕我们水云村呢,叫他们以前看不起咱村子,以后只有眼红的份了。”

“对,对,等年后走亲戚了,我要好好在亲戚里宣传一波。”

村里的气氛特别热闹,大家手里有了余钱,年底也舍得买东西,这顿年夜饭,大鱼大肉都上了桌,以前桌上有样荤菜就属不错的了,所以大家一边出来欣赏烟花一边笑眯了眼,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夜,其他离得近的村子也能看到水云村上空出现的烟花,甭说大家都知道是水云村顾家放的,除了羡慕还能怎办,对孩子来说,看烟花要紧。

第二天一大早,刚醒来的顾昭就从枕头底下摸到两个红包,不用说是爹娘提前塞的,一个是他的,另一个,顾昭想,是爹娘让他替顾沐拿着的,顾昭仔细地放进了空间里,等什么时候见到木头的时候交给他。

这种时候,顾昭也分外想念人在京里的木头,这家伙记忆恢复了没有?恢复记忆后还惦记着他这个哥哥吗?

应该会记得的,看永宁侯府那边一直没找事,想也知道是木头的功劳。

顾昭有压岁钱可拿,顾旸同样如是,这让他乐得合不拢嘴,以前在侯府倒也是有的,是给侯夫人拜年时拿到的,年纪小的时候被夏姨娘收着,后来大了些这个压岁钱就到了他自己手里,不过也没拿两年就回了顾家,这个压岁钱拿得更暖心安心。

除了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等给二老拜年的时候顾昭顾旸又得了一份红包,没成家的人都有,两人也乐呵呵地给侄子侄女们发红包,全家都喜气洋洋的。

等大门打开时,村里过来给顾家拜年的人就没断过,村里也到处是鞭炮声,孩子们也穿上新衣裳到处拜年,来顾家的自然最多,没一个孩子落下的,因为顾家的点心瓜果最多了,装满一口袋能吃好长时间,跟顾家关系亲近的还得能几个铜板。

大年初一是不走亲戚的,但不妨碍同一个村子的人互相串门给对方拜个年,顾昭也随大流,带上顾旸还有几个侄子侄女出去给大家拜年,先去了宋家,宋母也给顾昭和他带来的一串人发了红包,然后顾昭离开时也将宋泽带上了,去村长村老家中拜年。

如今顾昭宋泽是全村最受瞩目的人,被他们上门拜年的人家也觉得脸上特别有光,尤其两人才捐了祭田,村长和村老们都说了会用心打理,让祭田的产出真正用到实处。

拜完年后,顾旸被顾仁他们带去别处玩了,就剩顾昭和宋泽边散步边说话,两人谈论起之前顾昭和顾仁弄的东西,顾昭向宋泽说明这东西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这么说有这东西,以后做罐头可以更加方便了?”

“是的,只要这么薄薄一小片就可以了。”顾昭用手指比划给宋泽看,“仁儿打算走完亲戚后就帮我弄车轮胎,到时我们再去府城路上可以轻松些。”

宋泽笑道:“你的主意最多,这要真被你和仁儿弄出来,绝对会大有前景。”

顾昭哈哈一笑:“咱们各有所长,念书科举上我的脑子没你行,只好往别处发展了。”

宋泽摇头失笑,他并不觉得顾昭这样的有什么不好,顾昭这分明更注重实干,也许在陛下眼里会更加喜欢顾昭这样的人才,宋泽如今对顾昭多有敬佩,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才不会被好友甩在后面太远。

大年初一在欢快中度过,大年初二便是各家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了,顾家如今就顾桃一家子过来,但不妨碍老太太依旧高高兴兴地准备一桌菜招待姑娘女婿。

顾桃来了后,跟顾杏姐妹俩亲热地说了好一会儿话,顾桃在家也听说了邻镇刘家的事,心说幸好妹妹离了那家,那刘家如今可真是一团糟,最叫人没想到的就是那刘老太太竟藏了那么多银子,如今谁不说刘家苛待儿媳妇的,活该顾杏离了他家。

顾桃还私下问了老太太妹妹是否愿意再嫁人的事,都有人说到她那里了,说实话,有的人家条件并不比之前的刘家差,但顾桃也不知道妹妹现在什么想法,不敢冒然在她面前提起。

老太太说:“我还以为就在我面前提起的,没想到都有人说到你那儿去了,不过杏儿刚和离,又有两个孩子要安抚,所以她最近几年是不打算再成家了,我也由着她,如今这些人家都是看在你们弟弟面上才会说亲的,就是想要攀这门亲戚,杏儿估计心里也清楚,所以不想再给你弟弟扯后腿。”

顾桃叹道:“妹妹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吧,刘家真是害苦妹妹了。”

“过两年再说吧,现在就说亲事,的确对两个孩子也不好。”老太太也想得很开。

顾桃也觉得很有道理,妹妹家的孩子可不比她家的,心都大得很,那两个要敏感多了。

大年初三开始就互相走亲戚拜年了,来水云村走亲戚的人尤其多,而且齐云飞也一大早来给顾家二老拜年了,老爷子老太太看到他来眉开眼笑,此后,顾昭与宋泽也出去走了几户人家,比如夫子家,齐家,还有县太爷府上,与本地父母官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好的。

顾仁除了去了外婆家和未来岳父家,就一头扎进了作坊时,为顾昭赶制车轮胎,他的木工手艺也能发挥作用,用木头来做成各种模具,顾昭也抽了空找铁匠做弹簧及其他小东西。

在赶做轮胎的期间,顾昭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信件,他原本以为要等到他回庆凌府才能接到木头的信,可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这小子有多着急,才会派人加急送来的。

厚厚的一叠,还有向顾家二老拜年的,这封拜年信让顾昭单独给二老了,他自己则跑回房间看木头给他写了些什么。

顾沐先在信里抱怨哥哥只顾着回家,都没办法给他勤写信了,所以他只好写信给哥哥,又写了一大通想跟哥哥一起过年的话,可惜京城皇帝不放人。

好吧,他就是找借口抱怨的,翻过一页纸,顾昭才看到木头写的为何过年期间无法离开京城的原因,原来是皇帝年前就下了圣旨,宣西南王携子进京见驾,顾昭没想到皇帝动作这么利落,等不及木头恢复记忆就让西南王进京了,想也知道等西南王进京后形势会有多惊心动魄,害得他看到这些话心跳加快了几拍,生怕木头有丁点不好。

其实他应该相信皇帝,那西南王的庶长子明显居心不良,将来将西南边境交给这庶长子燕肖,皇帝是一百个不放心,所以就算皇帝对顾沐没有多少感情,冲着这点也会将木头捧起来,站在木头一边。

可关心则乱,顾昭有点遗憾这么关键的时刻没能陪在木头身边,帮他一起渡过难关。

再翻到最后一页给写信的日期,显然是在年前就写好发出来了,如今京城里到底什么状况,顾昭还没办法从信里了解。

顾昭只能暗暗祝愿木头一切顺利。

木头信里对这件事根本没着墨多少,最后又写了一大通永宁侯府上的事,木头还说,他察觉到皇帝派人盯上那侯府了,是他自己察觉到的,但并没有问到陛

木头让人盯着永宁侯府那是光明正大的,在皇帝面前也过了明路的,因而让木头发现那侯府里世子的动作,那虞温韶暗地里联系了一伙人,根据这线索顺藤摸瓜下去,竟抓着一条大鱼。

顾昭仿佛能看到顾昭倘若此刻在他面前,定会眉飞色舞地说:“哥哥你猜到我们发现了什么?那侯府里的恶女人竟跟前朝的叛党有联系,大周朝都几代皇帝了,这些前朝的人竟还藏在暗处想要撬燕家的江山,也不知道那女人是怎么跟那些人搭上关系的,不管永宁侯知不知情,他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顾沐在信里告诉顾昭,公主那丫头给他透露了些情况,皇帝身体这么糟糕,似乎也和前朝有些关系,是被先帝的一个妃子下毒害的,用的毒是前朝的秘药,所以这回发现那恶女人跟前朝的人有联系,可真算是捅了个大篓子,皇帝不可能放过那女人和永宁侯了。

就在年前,顾沐还跟着公主一起出城剿了次匪,当然名义是剿匪,其实剿的是前朝余孽,这伙人藏在一处山头充当山贼,那恶女人原本正是想要通过虞温韶借这些人的手,来对付顾昭和顾旸,试图将二人一网打尽,不想先被宫中劫走,让公主立了次功。

顾昭看得吃惊不已,不过这么一来也能说得清楚,十几年前那夏姨娘如何有那么大的能耐做下换子一事的,凭一个后院女人做到这些并让人看不出痕迹很难,可偏偏夏姨娘做到了,无论是流匪冲撞甚至是侯夫人父亲出事,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自然,没有外力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成事。

当然通过高家老太太这一边给出的线索,顾昭倒没怀疑夏姨娘这女人本身属于前朝势力的一份子,极有可能是未进永宁侯府之前不知通过什么门路结识了这些人,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和他们保持了互相合作的关系,夏姨娘也可以通过永宁侯府给这些人提供方便。

顾昭越看越发觉这夏姨娘的性子跟顾珍像得很,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难怪书中最后这两人可以走得那么近,也许是互相知道对方的秘密,当初这夏姨娘真是抱错孩子了,她应该将顾珍抱过去养着,她们才是最为相像的母女啊。

看到木头说跟公主一起出去剿匪,虽然最后剿匪成功平安回京,但顾昭还是看得担心不已,木头最后是平安回京了,但不代表不会受伤,明明记忆还没有恢复,年纪也不大,他怎么就跟着公主一起去了?不是总丫头丫头地叫公主吗?什么时候感情这么好了?

将这小子放出去就不知道安生了,看这一件件事,都让他提心吊胆,如果顾沐在顾昭眼面前,顾昭非得揍他的屁股。

顾昭看信看得长吁短叹,顾沐在京里的生活也的确过得充实极了,他和公主出去剿匪,是行动结束顺利回京后,这消息才在京中传开,让京中上下震撼不已。

公主竟去剿匪?公主不是向来体弱需要在宫中静养的吗?百官和权贵都觉得这件事里透着股诡异,只是剿匪结束后,公主又没有露面,不少人期待年底宫宴上公主出场,到时可以仔细看看公主究竟什么情况。

还有那顾沐小子,何德何能竟跟公主一起去剿匪,剿匪回来后,皇帝高兴之下也赏了他一个爵位,哪怕只是一个六品的爵位,但也让不少人大跌眼睛,多少权贵公子指望皇帝能他们一个机会,便是宗室子弟也是如此,没想到竟落在一个无名小子头上。

顾昭也就罢了,那是实打实的功劳,如今大周朝正全面推广牛痘接种,等全民免疫天花,那是多大的功劳,这么大功劳也才正五品的子爵,顾沐一个还没成年的小孩,竟靠着蹭剿匪的功劳得了个小爵位,让不少人大受刺激。

顾沐被封为六品男爵的事,并没有在信中写出来告诉顾昭,因为他嫌这爵位太低,还是等高一些再告诉哥哥好了,起码要跟哥哥五品爵位一样吧,否则丢人。

如今让京城权贵子弟知道顾沐嫌六品男爵太低丢人,估计想要聚起来一起将顾沐胖揍一顿了。

燕向熙问顾沐:“真的不要现在就处置了永宁侯府?”

顾沐摇头:“不行,现在还太早了,我得留着给哥哥来,反正现在那些人都在你和陛下掌控之中,还怕他们翻了天不成?不过几个跳梁小丑而已,当年陛下已砍掉一批人脑袋,剩下的又能起什么作用?真有能耐的话,至于落到当山贼的程度吗?”

燕向熙被顾沐的语气弄得翻了个白眼:“再是跳梁小丑,指不定也能起很大的破坏作用,十五年前的几起天灾中,父皇现在怀疑其中还夹杂了不少人祸,永宁侯夫人的父亲那时会出事,指不定也跟这些人有关呢,否则怎那么巧?”

顾沐说:“你也说这事是凑巧了,而且除了让那恶女人得逞外,还给朝廷带来什么影响吗?根本就没可能动摇得了陛下的地位和燕家的江山。”

燕向熙心说这倒也是,当初那场天灾重新派了官员去安抚救灾后,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乱子,后来的十几年里,也没见这些人到处蹦达,用秋后的蚂蚱来形容他们也不为过。

而且这回还多亏了那位夏姨娘所赐,可以将这伙藏起来的势力一锅端掉,想到这个燕向熙的心情还是挺不错的,不过她依旧看不顺眼顾沐这家伙,眼里闪过笑意说:“我刚刚在父皇那里得到消息,明天西南王一行就要进京了。”

顾沐眼珠子转动了几圈,然后说:“哦,来就来了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