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 > 第285章 暗影交锋

第285章 暗影交锋(2/2)

目录

直到转过走廊拐角,确认脱离那令人窒息的视线,他才感到后背军装里的底衣已被冷汗浸湿了一片,紧紧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冰凉的黏腻感。

他知道,秋山的疑心并未完全消除,自己犹如行走在万丈深渊之上的悬丝,周围是弥漫的迷雾,脚下是致命的虚空,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回到自己的住处,刘大志反锁好房门,仔细检查了房间内外,确认没有异常后,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不敢耽搁,立刻启动了紧急联络信号:将窗口特定位置的一盆不起眼的仙人掌移动了角度。

夜深人静时,他借着倒垃圾的由头,将一份用密写药水书写、卷成细条塞入半截烟卷内的情报,投入了附近一个伪装成垃圾倾倒点的死信箱。情报内容简明扼要:

秋山疑心未消,内部清洗仍在继续,需暂缓活动,蛰伏待机;秋山关注点已转向根据地物资匮乏问题,可能采取进一步封锁及心理战;自身暂无暴露迹象,但处境危险,需做好应急准备。

与此同时,秋山那把名为“冯一手”的“软刀子”,也在按照主子的意图,悄然挥向独立团根据地的肌体。

几天后,靠山屯,一个位于根据地边缘,饱受战火和封锁困扰的村庄。那个背着陈旧药箱、摇着铜铃的游方郎中冯一手,再次出现在了村头的打谷场。

他一副风尘仆仆、悬壶济世的模样,很快就吸引了几个身体不适的村民围拢过来。

他给一个咳嗽的老汉号了脉,慢条斯理地开着方子,嘴里唉声叹气:

“老哥,你这病是积劳成疾,风寒入里,得用好药温养啊。方子里这几味药,本是寻常,可惜啊,如今这世道,兵荒马乱的,好药难寻哦。”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自然地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什么秘密,

“不瞒你说,我前些日子路过西山那边,听说八路的野战医院都快断药了,好多重伤员缺医少药,都只能用些土方草药硬扛着,那情形……唉,造孽啊……”他摇着头,脸上满是“悲天悯人”的神色。

他又转向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大娘,家里粮食还够吃吗?我看这孩子面色,有点亏虚,可得早做打算,给孩子补补。”他眼神瞟了瞟敌占区的方向,声音压得更低,“我前些日子从那边过来,听说皇军……唉,反正迟早要有大动作,到时候兵荒马乱的,粮食金贵着呢!独立团那么多张嘴要吃饭,万一……到时候征粮,怕是……”

他话没说完,但那股暗示性的忧虑,却像毒液一样渗入听者的心里。

这些看似关心、实则包藏祸心的话语,如同无形的瘟疫,在部分本就因封锁而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不确定性的村民中悄然传播、发酵。

虽然大多数根据地的群众基础牢固,依然坚信独立团是他们自己的队伍,但恐慌与疑虑的种子,一旦播下,便会在缺乏阳光的角落里悄然滋生。

有人开始偷偷将本就不多的粮食藏得更深;有人看到工作队队员来到村里,眼神躲闪,欲言又止;村庄里往日那种军民一家、毫无保留的支持氛围,似乎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裂痕。

独立团团部,赵大勇和牛剑锋也很快从不同渠道感受到了这股悄然涌动的暗流。

“老赵,况,”牛剑锋拿着几份地方干部和基层民兵送来的报告,眉头紧锁,“宣传队的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大部分群众是明白事理的,对鬼子的阴谋有清醒认识。但确实有少数人,特别是家里有亲人在野战医院救治,或者本身存粮就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不踏实,这种情绪有一定的传染性。”

这时,周锐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帽檐上还沾着些许尘土,他对两人敬了一个军礼:“团长,政委好!”

“回来的正好,老周。”赵大勇示意他坐下,“流言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周锐接过牛剑锋递过来的一杯凉白开,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用袖子擦了擦嘴边,神色严肃地汇报:

“团长,政委,调查有眉目了!综合各村的反映和我们的初步排查,这些动摇军心、挑拨离间的怪话,源头大多指向一个叫冯一手的游方郎中。此人行踪诡秘不定,凭借走村串户看病的机会散布谣言,非常狡猾,想要抓到他的现行,还得花上一些日子,摸清他的活动规律。我已经通知各村民兵队长和我们的隐蔽哨,加强留意他的踪迹,一旦发现,立即控制并上报。”

赵大勇一拳砸在桌面上,震得茶缸跳了一下,他沉声道:

“看来秋山这老鬼子,是铁了心要跟我们打一场‘攻心战’了。他以为靠这些小把戏,派个江湖郎中摇唇鼓舌,就能动摇我们的根基,那是痴心妄想!”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物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软肋,敌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群众有疑虑,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也说明敌人的毒计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我们的痛点。”

赵大勇将目光转向周锐,又给他续了一杯水:“老周,你们特工科现在的压力最大,两头都得兼顾。对内,要紧密配合地方同志和政治处,尽快揪出冯一手这条毒蛇,拿到他替鬼子办事的确凿证据,然后公之于众,彻底粉碎谣言,挽回影响!对外,秘密贸易通道的建立,必须加快进度!药品,尤其是消炎药、止血药,还有食盐,是现在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和部队的战斗力!”

周锐面容坚毅,尽管眼中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但目光依然锐利:“团长,政委,你们放心。内线同志暂时安全,我们已经收到了他的警示,会调整接头方式策略。冯一手这边,布控已经展开,只要他再露面,就跑不了!”

他再次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继续说道:“至于药品和食盐等紧缺物资的采购,我们通过地下党同志的牵线搭桥,已经物色了几个比较可靠的、有爱国倾向的商人,正在通过多重渠道进行秘密接触和甄别。目前初步筛选出两到三家,背景相对干净,也有能力搞到部分物资,正在洽谈具体细节和运输路线,确保第一次交易绝对安全。”

赵大勇走到墙壁上那幅略显粗糙但标注详细的地图前,手指点向敌占区与根据地交错的、如同犬牙般复杂的区域,那里河流、山路、关卡、据点密布:

“告诉我们的同志,既要大胆谋划,敢于深入虎穴,又要小心执行,如履薄冰。需要团里提供什么支持,无论是人手、经费还是武装掩护,尽管提!根据地数万军民的生命线,就握在你们手里了!我们必须打赢这场经济封锁战和心理保卫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