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 > 第286章 谣言终止

第286章 谣言终止(1/2)

目录

六月的天气,气温炎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白天的太阳像一团火球,无情地炙烤着鲁南大地,连山谷里的知了都有气无力地嘶鸣着。

傍晚时分,天空终于堆积起厚重的乌云,闪电在云层间跳跃,雷声由远及近。

今夜,一场久违的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茅屋顶上噼啪作响,干燥的土地上腾起阵阵土腥味。

一个小时后,滂沱大雨逐渐转为细雨淅沥,雨水顺着茅草屋檐流淌下来,在泥地上汇成一道道细流。这场雨虽然暂时驱散了暑气,却冲不散独立团野战医院里凝重的空气。

野战医院设在一个极为隐蔽的山谷里,几间简陋的茅屋和临时搭建的草棚,便是收治数百伤员的全部场所。

雨水从茅草屋顶的缝隙渗进来,医护人员不得不将瓦罐、木盆摆在病床间接水,滴滴答答的声音与伤员的呻吟交织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草药味和若有若无的腐臭味,新来的护士刚开始总会忍不住作呕,但不出三天就会习惯——或者说麻木。

条件极其艰苦。药品极度短缺,医生们不得不将纱布反复清洗、煮沸消毒后再次使用。

原本洁白的纱布已经洗得发黄发硬,可就连这样的纱布也所剩无几。很多伤员因缺乏有效的消炎药,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退,只能在痛苦中煎熬。

惨白的马灯在茅屋中摇曳,映照出医护人员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以及伤员们因痛苦而扭曲、却又竭力压抑的面容。

在最东头的一间草棚里,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轻战士,因为腿部重伤感染,引发了败血症,此刻正濒临死亡。

他叫蒋志光,三天前在阻击战中为掩护战友转移,被日军掷弹筒的弹片击中大腿。

由于缺乏磺胺等消炎药物,伤口迅速恶化,整条腿肿得发亮,乌紫的皮肤下可见脓液流动。

“水...水...”蒋志光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意识已经模糊。

负责照顾他的小护士林秀秀急忙用破布蘸了点凉水,轻轻湿润他的嘴唇。看着这个与自己弟弟年纪相仿的战士在死亡线上挣扎,秀秀的眼圈早已哭得红肿。

她记得蒋志光刚被送来时还能勉强说笑,说自己伤好了要回前线亲手打死三个鬼子报仇。

主治医生陈远从另一个草棚巡查回来,摸了摸蒋志光滚烫的额头,又检查了他腿上的伤口,眉头紧锁。

陈医生是从上海一家大医院辗转投奔根据地的外科专家,原本西装革履的他如今穿着打补丁的灰布军装,双手因长期消毒液浸泡而粗糙开裂。

“陈医生,志光他...”秀秀的声音带着哭腔。

陈远沉重地摇了摇头,从医药箱里取出最后一支退烧针剂。这原本是留给重伤员应急的,此刻也顾不上了。然而针剂注射后,蒋志光的体温依然没有下降的迹象。

败血症已经扩散至全身,没有特效抗菌药物,任何治疗都显得徒劳。

凌晨三点,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蒋志光的呼吸逐渐微弱,最终永远闭上了眼睛。

秀秀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周围的伤员们默默别过脸去,草棚里弥漫着无声的悲愤。

陈远看着眼前的一切,痛苦地闭上眼睛,一拳砸在旁边的木柱上,指节顿时渗出血迹。

这是他今夜送走的第二个伤员,本月第十七个因缺乏药品而牺牲的战士。作为一名医生,眼睁睁看着本可救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这种无力感几乎要将他逼疯。

“医生,没办法了吗?”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赵大勇不知何时来到了医院,浑身被细雨打湿也浑然不觉。他看着那名牺牲战士稚嫩却苍白的面孔,声音沙哑。

赵大勇此刻眼中满是血丝,紧握的拳头微微发抖。

陈远摇了摇头,脸上是深深的无力感:

“团长,如果有足够的磺胺,哪怕只有几支...他可能就能挺过去。败血症初期是可以用磺胺控制的。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连最基础的外敷消炎药都断了五天。”

他指着角落里所剩无几的草药,“这些土方子对付轻微感染还行,对付败血症...我愧对这些战士啊。”

赵大勇沉默着,脱下自己的军帽,轻轻盖在蒋志光的脸上。

他环视着周围那些充满期待和痛苦的眼睛,心如刀绞。这些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却因为缺医少药而牺牲在后方,这是他作为一团之长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同志们,”赵大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伤员的耳中,“我知道大家很苦,很痛。是我们工作没做好,让你们受苦了!”说完,他对着满屋的伤员深深鞠了一躬。

“团长,别这么说!”一个腹部重伤的老兵挣扎着抬起头,他叫王老栓,是独立团的老兵,“咱当兵打仗,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跟着咱独立团打鬼子,值!”

“对!值!”微弱却坚定的附和声在草棚里响起,这些在痛苦中煎熬的战士们,用尽力气表达着他们的信念。

赵大勇虎目含泪,他挺直腰板,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赵大勇向大家保证,就是砸锅卖铁,豁出我这条命,也一定把药品给大家搞回来!你们好好养伤,养好了身体,咱们一起,找鬼子算总账!”

离开野战医院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细雨仍在飘洒,赵大勇的心情比这阴沉的天空还要沉重。

他大步流星地回到团部,直接找到了周锐,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

“周锐,医院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等不起了!贸易通道,必须立刻打开!我不管用什么方法,付出多大代价,十天之内,我要看到第一批药品运进根据地。”

周锐刚从外面侦察回来,满身泥泞。他感受到了团长话语中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焦灼,立刻立正敬礼:

“是!团长!保证完成任务!”

事实上,周锐领导的特工科并未懈怠。自从赵大勇上月下达开辟物资通道的指示后,他们就一直在敌占区积极活动。

经过周密调查和反复甄别,他们终于锁定了一个关键人物:邵青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