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 第119章 放鞭炮(补) “啥?!!” (6)

第119章 放鞭炮(补) “啥?!!” (6)(1/2)

目录

子铺得越大垮得越快。

好消息是鹏程万里牵涉颇多,据说县政府会出面牵头,找有意向的商家搞承包,尽力把县城唯一的服装厂盘活。

在此之前,厂里所有库存都会降价处理。姜冬月趁机批了六千多块的布料和成衣,一举把自家店铺囤得满满当当,出摊儿次数也跟着增多,十天里能跑五趟集,晒得脖子脸都成了两个色。

做买卖无非一进一出,既有低价货源,又勤快肯吃苦,姜冬月的小金库很快充盈起来。

然而五月立夏之后,她便改成了五天出一次摊儿,腾出时间多照料俩孩子。

主要是唐笑笑。

当年的小短腿儿辛辛苦苦从育红班升到六年级,过阵子就要考初中了。

第134章 考初中老话说“一回生二回熟”, 但姜冬月从前真没怎么为唐笑笑的学习操过心,任由闺女骑自行车跟着老师考了两次试,就高高兴兴地放了暑假去地里干活儿, 整天浇菜、拔草、间棒子苗……暑假过完晒得像个黑煤球。

现在家中条件拔高,加上暗地里揣了点儿补偿的心思,姜冬月对唐笑笑这次小升初考试便格外看重,一边煮鸡蛋、炖肉增加营养,一边趁十五悄悄去庙里烧香拜菩萨。

等地里麦子浇完灌浆水,她还专门到洪金市打听着买回来两套模拟卷,交给唐笑笑周六日在家练习, 让她掐着表先熟悉一下考试的感觉。

如此小心稳妥地过了十几天,姜冬月夜里忽然惊醒:“糟糕,我梦见笑笑考试太紧张找不着座位了!”

唐墨:……?”

他缓了缓气儿, 拉着灯把床头并排放置的俩水壶拿过来, 自己喝一个给姜冬月一个, 润了润喉咙才慢悠悠开口:“别提笑笑紧张了, 笑笑他爹都跟着着(zhao)紧。”

“要我说你还是歇歇吧,笑笑都念多少年学了, 以前也没见过啥特殊待遇, 不是照样领奖状?”

姜冬月:“……你知道什么,孩子考上初中就得出去住宿, 跟平常考试不一样。”

“切~”唐墨翻个身躺好,“管他考东考西考南北,凭咱闺女的本事,到时候学校老师指不定来家里抢人呢。”

“伟大领袖早有指示,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你不能光紧张不活泼啊,赶紧睡吧,明儿吃那个……”

唐墨话没说完就眼皮打架陷入沉睡,姜冬月伸脚踢踢没心没肺的家伙,“啪嗒”拉灭灯绳睡觉。

算了,扫帚描花粗枝大叶,凑合过吧。

想是这么想,姜冬月始终有点儿不放心,第二天特意早早起床,拎饼干到村头土庙里念了三遍“日出东方太阳升,所有噩梦化吉祥”,然后才回家做饭。

林巧英知道后,又在自家院子的西墙画了一会儿圆圈,“你太姥爷那辈传下来的,‘梦到不祥,画在西墙,太阳一出,化成吉祥’,比别的破法儿都灵。”

唐墨万不敢笑话丈母娘,仗着身高优势偷偷冲姜冬月歪眉瞪眼地扮个鬼脸,就跨上自行车叮铃啷当地出了门。

明天是五月端午,板厂后晌放半天假,今儿得早去晚回,先把板子砂出来。

“哎呀,老黑这一天天的真不容易。你啥时候有空给他换个新洋车,现在这个都不成样了,除了铃不响别的哪儿都响。”林巧英边说边把去年剩下的干苇叶解开,泡进锅里加水煮。

姜冬月在旁边淘洗糯米和绿豆,说道:“我早想让他换了,他死活不听,非说那车是他头一份工钱买的,必须骑到钢梁朽了才下岗。”

“老黑是能过日子的人,比你爹在时还省俭呢。”林巧英笑得皱纹都深了,念叨一会儿陈年旧事,又问姜冬月打算让唐笑笑去哪儿上初中。

“姑娘家终归是上学享福。看你姐姐家静静,生来就随了你姐夫的模样,咋养活也不俊,脾气还挺倔。因为上了学会识字算账,又掏钱学了厨师能支起一摊买卖,到婆家以后腰杆儿硬实得很,仨月就吵吵着搬出去单过了。”

“头两天秋红过来送干枣,说静静有身子了,怕下雨拉货不方便,婆家那头儿还添钱给买了个小轿车,真是越过越红火啊。”

姜冬月这才知道外甥女怀孕了,惊喜道:“太好了,这下姐姐可去了一桩心病。她怎么不在家等等我,我多少给静静捎件新衣裳。”

林巧英:”你还不知道秋红那脾气嘛,静静前年底成婚一直没动静,连带她跟着受了些难听话,东西搁家里就掉头找亲家显摆了,起码能炫到天黑。”

姜冬月“噗嗤”笑了:“炫就炫吧,风水轮流转,该到我姐姐占上风了。”

母女俩边聊边忙活,中午包了满满一搪瓷盆的红枣粽子和绿豆粽子,可把唐笑安高兴坏了,下午去学校时还要挑形状好看的带走两个。

“我下课了吃一个,放学了再吃一个。”

只要吃得多,他早晚能长得比班长更高,哼!

唐笑笑对粽子的热情没有弟弟那么旺,尝了三个就改吃馒头,狼吞虎咽地把半盘拍黄瓜消灭掉,又喝两碗绿豆汤,然后一抹嘴:“妈,我明天早上去东大树考试,考初中。”

姜冬月“嗖”得睁大眼睛:“这么快?”

她先前问过李亚楠,小升初全县统考差不多在六月十七、八号,那些自己能招考的学校,通常也会将时间定在六月中下旬,咋的东大树考这么早?

唐笑笑点点头:“对,明天八点就考啦,先考语文,再考数学。老师让六点半到学校集合,骑自行车过去。

姜冬月:“知道了,我明天早点带你去。”

“不用不用,”唐笑笑急忙摆手,“我们班同学都是自己骑车,没事儿,东大树离得近。”

姜冬月:“……”

很好,她闺女一点儿都不紧张,还有种出门玩耍的快乐,看来昨夜那梦真是反的,啧。

东大树位于高家屯西南方向,名字土气但面积很广,据说解放前好几个大地主。东大树中学就在他们村和旁边郊县的中间地带,四周庄稼环绕,门口种着几颗高大粗壮的银杏树,听说有五十多年树龄。

前两年姜冬月和唐墨开着娄机到处揽活时,曾经从学校附近经过,还摘了低处的银杏果看稀罕。

但自己出门时觉得近,放闺女出门时就觉得很远了,姜冬月思来想去,到底趁傍晚买盐的空档去李亚楠家走了一趟,请她路上多看顾唐笑笑。

李亚楠爽快道:“冬月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明天我点清人数就把笑笑喊我旁边,守着她骑车,保管从头到脚好好的。”她不是师范出身,能在村里小学站稳脚跟很费了番苦功,即便如此,现在全班包括唐笑笑在内统共才八、九个尖子生,不用姜冬月发话她也会仔细留意。

唉,真希望这班学生甭管好赖都能考上初中,要是像上一届那样仨瓜俩枣的,她肯定得被张校长和乡里批评。

……

“同学们,今天咱是去东大树考初中,不是出门郊游,必须遵守纪律!路上骑车注意点儿,谁都不许往前窜啊!”

“好了都安静点儿,现在开始点名,唐笑笑、陈立贤、赵小勇……”

李亚楠手持花名册,站在乒乓球台上高声点名,到一个学生打一个对勾,末了发现有四个没来,忙指派高个学生骑车去家里叫人。

石桥村地方不大,学生彼此之间都熟悉,四名学生很快去而复返,但只带回来三个迟到的。

“老师,李乐乐家没开门,他奶奶让我们先走。”

啥人呐,好歹让孩子试试水……李亚楠轻咳两声:“知道了,我们快出发吧!全体跟着老师走,记住自己前后左右都是谁,别乱窜!”

教语文的张老师老家在外省,不认识去东大树的路,所以李亚楠在前面领队,张老师在后面压阵,放羊似的带着三十几个学生朝桥头而去。因为大街窄,猛一眼瞧过去竟有些浩浩荡荡的架势。

姜冬月站在巷子口盯人,发现唐笑笑老老实实混在队伍里,骑得挺稳当,终于放下心来,拎着提篮和儿子去地里摘菜。

这会儿刚七点,日头并不算热,唐笑安追着一只翠绿螳螂来回跑,转眼便把对唐笑笑骑自行车的羡慕抛之脑后,高高兴兴地摘了西红柿摘豆角,又让姜冬月给他够高处的柳条编帽子。“行,”姜冬月应了声,折两根长柳条递给唐笑安,“自己编还是妈帮你?”

唐笑安认真道:“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做吧。”

边说边把柳条绞起来,在头顶比了比盘成圆环状,“姐姐教过我编帽子。”

姜冬月笑道:“还教过你什么呀?”

“还教过写字,念拼音,跳绳,好多好多。”唐笑安说着说着,忽然仰起脸问姜冬月,“妈,姐姐是不是要走了?她还回来吗?要是姐姐不回来,我能去看她吗?”

姜冬月登时卡了壳,想了想说道:“你姐姐不走,她是考初中啦。等以后上初中了就在外面学习两天,回家待两天,不能天天在家。”

说完眼看唐笑安眨巴着眼睛要掉泪,姜冬月急忙补充,“你姐姐很久以后才上初中,到时候棒子都长老高了,你看现在麦子还没割呢。”

在唐笑安的印象里,掰一次棒子就是一年,时间特别长,小家伙歪着头思考片刻,感觉心里舒服了,又开始提新要求:“妈,我也要上初中。”

好在他有点自知之明,说完自己先不好意思了,扭扭捏捏把柳条帽子戴到头上,颇有些愁闷地挠了挠,“姐姐的卷子真难,我不会做。”

姜冬月:“……”

万万没想到,全家唯二为笑笑上初中发愁的人,居然是笑安……

第135章 过麦天(补)小学考试相对简单, 语文一小时,数学一小时,中间休息半小时, 所以十一点多李亚楠她们就浩浩荡荡回来了。

在村西桥头点过名,确认没缺没漏,三十几号人便像溪流入海似的分散开来,各回各家。

唐笑笑没走大街,叮铃叮铃地从河岸绕过来,进门后急匆匆放好车子,直奔厨房找饭:“姥姥, 家里有黄瓜西红柿吗?我的肚子都快扁了。”

她早学会骑自行车了,平常去小卖铺或同学家经常蹬着,感觉十分自由。但爹妈天天忙干活儿且都不爱出远门, 因此唐笑笑最远只骑车去过平村镇和魏村, 从没一口气骑出二十几里地。

今天她刚从考场出来还不觉得怎样, 越靠近石桥村越觉得胃里发空, 这会儿简直能生吞两大碗饭。

“哎哟,咋饿成这样?”林巧英心疼坏了, 又拿热粽子又舀汤, “先垫垫肚儿,你妈带笑安买白糖去了, 待会儿给你拌西红柿吃。”

唐笑笑:“太好啦,我最喜欢喝那个汁儿,”

说着三下五除二啃了只大粽子,整个人像充满气似的支棱起来, 一边洗根黄瓜咔嚓一边给林巧英讲东大树初中的模样,“地方特别大, 操场顶我们学校两个,还有一排高楼,我就在第四层考的试。”

教学楼是东大树中学最高的建筑,站在窗户边往下看,视野别提多开阔了,连风也呼呼地比地面更凉快。

正说得高兴,唐笑安提着一袋白糖哒哒哒跑过来:“姐姐,你考上初中了吗?”

姜冬月慢几步落在后面,还没靠近厨房就听见唐笑笑“嘿”的一声用力将唐笑安举起来,脆生生地道:“放心吧笑安,你姐姐肯定能考上!”

“等我以后上初中,就把小学的书全留给你,再给你买两个厚本子做笔记。唔,那个记账本也留给你,特别好用。”

唐笑安:“行吧,那我替你喂鸡、压水,以后你回家了就能吃鸡蛋。”

唐笑笑:“成,院子里那棵指甲桃和月季也要浇水,不能旱死。”

眼看姐弟俩有模有样地开始交接班,仿佛唐笑笑明天就要离家住宿,姜冬月忍不住打断道:“好了好了,大热天的赶紧洗洗手吃饭,笑笑九月才上初中呐。”

她边说边把儿子扯下来,又问闺女考得咋样,“半路碰见你们老师,她说这次东大树的题有点难。”

唐笑笑眉眼弯弯的:“没事儿妈,语文题不难,数学那几道难题我在模拟卷见过,都做出来了。你不要紧张,我绝对能考上初中。”

她说得很笃定,神色轻快中透着掩不住的自信从容,和从前完全不同,没有半点迷茫苦闷的影子。

姜冬月一时间竟有些恍惚,直到饭菜全端到桌上,才彻底回过神儿。

是啊,她完全没必要紧张,老天爷早睁开眼拨拉了方向盘,她们每个人都会比从前更好。

不,是已经比从前更好了!

想通关窍,姜冬月整个人都松弛下来,虽然照旧变着法儿地做饭加营养,但不再去土庙拜菩萨,连细香都收起来藏进天地台。

等过完星期天孩子们去学校上学,她又赶了两趟集,把适合夏天穿的薄背心和短裤搭配着卖掉一批,然后收摊落锁,专心准备过麦天。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即使现在种地机械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收麦子仍是件辛苦活儿。姜冬月先把去年剩下的陈麦倒腾进同个粮食瓮里,再把布袋翻出来挨个检查,有破损的就用缝纫机裁碎布头补结实。

除此之外,还要提前把棒种、化肥、灭草剂等购置齐全,省得种棒子时来不及。

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到了芒种,收割机终于轰隆隆从大路驶过来,各自占据一方田地抢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