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休言孤愤无回应,青史长铭不朽身(1/2)
卷首语
大吴德佑三年,帝城金陵,暗流涌动。寒云连月不开,重压之下,朱雀大街之青石板,亦泛湿冷之气。时,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谢渊,以 “通敌误国” 之罪下狱论死,诏命自宫中传出。恰此时,九边军镇之加急军报,几与诏命同至兵部。各镇总兵奏疏,字字泣血,然皆为理刑院之番子拦于宫门外。
谢渊历经永熙、德佑两朝,督边十载,未尝一败。宣府保卫战,形势最险,彼以三万残兵,拒北元十万铁骑于狼山。谢公身先士卒,坚守城头,三日三夜未曾稍离。甲胄之上,血凝冰棱,犹自不退。终以 “坚壁清野、诱敌深击” 之策,斩获敌首三万,自此北元闻其名而胆寒。
后,谢渊竟以 “通敌谋逆” 之罪,伏诛于西市,天下为之震动。谢公起于边庭,凭赫赫战功,累迁至太保兼兵部尚书,总摄九边防务,兼掌御史台以监察百官。其为人刚正不阿,弹劾权奸,不计其数,终为魏进忠、徐靖之徒所构陷。谢公死之日,京中百姓罢市,街巷皆哭;边地将士,脱甲致哀。然诏狱署提督徐靖,竟于刑场对面之酒肆,举杯相庆。盖此 “钉子”,压其十载,今既拔除,其仕途青云,自此无阻。
谢公凭此战功,累迁太保,兼领御史台。一手总掌全国军政及九边防务,一手持尚方剑以察百官。虽身着正一品麒麟补服,却常着旧棉袍出入军营。其刚直之名,令朝中贪墨权贵,如芒在背。
忠魂
孤忠似玉碎尘埃,佞焰熏天蔽日开。
丹墀血冷权臣乐,边草霜寒故吏哀。
玄卫刀横冤骨累,理刑诏下伪书来。
待期青史昭明鉴,留照山河劫后灰。
铁骑昔扫漠北尘,丹心竟殒帝城春。
伪章乱印掩忠骨,浊帑私囊谀权臣。
墨冷文勘存铁证,灯残诏狱显清真。
休言孤愤无回应,青史长铭不朽身。
帝城金陵寒云锁月,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沁着刺骨湿冷,一如朝堂之上密不透风的暗流。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谢渊,以“通敌误国”之罪下狱论死的诏命自深宫传出时,九边军镇的加急军报恰也堆至兵部案头——各镇总兵字字泣血的奏疏,全被理刑院番子拦在宫门外,不得上达天听。彼时理刑院虽未设专主,却早由魏进忠心腹、正三品总管太监李德全暗中操盘,只待时机成熟便扶正。
谢渊历仕两朝,督边十载未尝一败。宣府保卫战最是凶险,他以三万残兵拒北元十万铁骑于狼山,身先士卒守在城头三日三夜,甲胄凝满血冰仍不退半步。终以“坚壁清野、诱敌深击”之策斩获敌首三万,自此北元闻其名便胆寒。这位起于边庭的名将,凭赫赫战功累迁至太保,一手总掌全国军政与九边防务,一手持尚方剑监察百官,与从一品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遥相呼应——周显掌玄夜卫这一特务机构,监察缉捕、统辖诏狱与密探,直属于帝,本是制衡权臣的利器,却因天德帝宠信魏进忠而渐被架空。
谁料这般忠良,竟栽于从一品镇刑司提督石迁与诏狱署提督徐靖的构陷。石迁掌镇刑司这一旧特务机构,本是旧党核心,统辖旧吏密探,为攀附魏进忠,牵头伪造“通敌书信”,其副提督石崇协理事务,掌旧档管理与密探调度,亲手篡改谢渊防务文书作为“罪证”。最终谢渊以“通敌谋逆”罪伏诛西市,死之日,京中百姓罢市巷哭,边地将士脱甲致哀,而徐靖——这位掌诏狱署(专司重案关押审讯)的从二品官员,却在刑场对面酒肆凭栏举杯。这颗因十年前滥用私刑被谢渊杖责、压了他十年的“钉子”既除,他的青云路,自此再无阻碍。
谢渊的头颅滚落在西市雪地时,徐靖正立在酒肆二楼临窗处。绯红色官袍被朔风掀起边角,衬得他面色比阶前寒雪更阴鸷。指尖青瓷酒杯盛着滚烫的屠苏酒,暖意却渗不透心底三十年的怨毒——十年前顺天府大堂,他身为从七品司狱,仗着与魏进忠的交情滥用私刑,被时任御史大夫的谢渊当庭喝止。“律法乃国之基石,非尔等构陷忠良的屠刀!”那声斥骂如洪钟贯耳,随之而来的二十杖责,让他卧榻三月,每一次翻身都痛彻骨髓,这恨便刻进了骨子里。
亲卫躬身禀报魏进忠相召时,徐靖的目光扫过楼下人群,恰见玄夜卫校尉秦飞紧揣着一枚龙纹铜扣——那是谢渊生前亲赠的信物。他喉间溢出一声嗤笑:“愚忠无用,站错队便是死路。”下楼时,撞见个白发老妇跪在刑场边为谢渊哭拜,他脚步一顿,冷声道:“将这老妇枷在街口老槐树下,让百官都看看,为谢党张目的下场。”路过玄夜卫衙署时,他瞥见周显的仪仗停在巷口,这位从一品少保脸色铁青,却终是转身离去——玄夜卫虽掌密探,可镇刑司的眼线早已遍布京中,周显稍有异动便会被魏进忠参奏“结党”。
谢渊伏诛次日,徐靖捧着连夜手书的“谢党名录”,在魏府朱门外从晨光熹微跪到日头正午。雪水混着膝盖渗血,在官袍上冻成暗红冰碴,他却连眉峰都未动一下。名录上朱笔圈点密密麻麻,上至兵部侍郎,下至宣府哨官,连谢府送药的老仆都标着“需严审”,旁边附注“石提督亲批”——他特意借石迁之名压阵,毕竟镇刑司的威慑力远胜诏狱署。
吏部尚书李嵩路过见了,皱眉道:“徐大人,此录牵连过广,恐引非议。”徐靖抬头时,眼中只剩谄媚:“李大人不知,欲除大树需先断枝蔓,不震慑百官,谁肯真心依附魏公?石提督已点头,理刑院李总管也允诺派番子协助拿人。”这话恰被廊下的魏进忠听去,当即召他入府,拍着他的肩道:“知我者,徐卿也。”当日便上疏举荐他掌玄夜卫南司,许以“便宜行事”之权,同时暗示石迁:“徐靖可用,镇刑司需与他多通气。”石迁虽心有不满,却因魏进忠撑腰而不敢发作,只命石崇暗中监视徐靖动向。
徐靖上任首日,便亲手摘下南司“肃靖妖氛”的匾额,换上手书的“肃清奸佞”四字,笔锋凌厉如刀。见谢渊旧部张主事仍不肯低头,他当即抛出石崇篡改的防务文书,指尖划过案上张主事幼子的生辰八字:“张大人是个聪明人,何必让稚子替你担罪?”张主事望着文书上被涂改的笔迹,终是颓然垂首,在供词上签下名字。
张主事的供词递入魏府不过半日,天德佑帝“斩立决”的朱批便已送达。徐靖特意命人将其头颅斩下,用黑漆木牌标上“谢党余孽,此为下场”,高高挂在南司辕门。朔风卷着雪沫打在木牌上,百官路过时无不垂首疾行,连眼角都不敢扫过那狰狞的首级——镇刑司的番子就守在辕门两侧,谁若停留便会被记下姓名,冠以“谢党疑犯”的名头。
他站在辕下,看着官吏们畏缩的模样,嘴角勾起冷笑,转头对亲卫道:“把‘雪蚕衣’备好。”那是他改良的酷刑——将粗麻布浸透冰水裹在人身上,置于寒风中冻硬,再用木棒狠狠敲碎,连皮带肉撕下来,受刑者往往哀嚎数日才死。此时恰逢北司秦飞奉命前往宣府,欲寻谢渊旧部岳谦取证,徐靖得知后,指尖在舆图上宣府的位置轻点,立刻修书一封密送宣府副总兵李默,信中承诺:“若除岳谦,总兵之位必是你的,石提督已默许。”
亲卫将密信送走时,低声问:“大人,周显大人那边需不需……”徐靖摇头,眼中闪过狠厉:“周显是少保,陛下还需他撑着玄夜卫门面,暂时动不得,但谢渊的旧部,一个都留不得。”炉火映着他的脸,一半在明一半在暗——他既要借魏进忠之势,又要防石迁猜忌,这权力的棋局,需步步为营。
宣府军帐内,寒风卷着沙砾拍打帐帘,李默捏着徐靖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帐中案前,岳谦正捧着边军布防图细细标注,见李默进来,抬头笑道:“李将军来得正好,这处隘口需增派……”话未说完,便被李默抛出的“谢渊手令”砸中面门。
“岳谦,你好大的胆子!”李默怒喝,“竟私受谢渊密令,虚报战功克扣军饷!”岳谦捡起手令,只扫一眼便怒拍案几:“此乃伪造!谢大人私印是麒麟纹,这印连麟甲纹路都刻错了!”他指着印鉴上的破绽,声音发颤,“李将军,你忘了当年你重伤坠马,是谁从尸堆里把你救回来的?石迁、徐靖的为人,你还信不过吗?”
李默的目光躲闪了一瞬,随即闭紧双眼挥手:“来人!把这逆贼锁了,押解回京交徐提督发落!”帐外亲兵涌入时,岳谦嘶吼着扑向李默,却被死死按住。他望着李默腰间新换的玉带——那是徐靖送来的“信物”,终是明白了什么,笑声中满是悲凉:“痴儿!石迁构陷忠良,魏进忠权欲熏心,你今日助纣为虐,他日必被他们卸磨杀驴!”
岳谦被押回京城时,已是三更天。徐靖在诏狱刑房等候,石崇受石迁之命也在场监审,烛火将“纸糊脸”的桑皮纸映得发黄。“岳千户,招了吧,免受皮肉之苦。”徐靖端着茶杯,语气“和善”。岳谦只啐出一口血水:“奸贼!石迁伪造文书,你滥用私刑,谢大人的忠魂,迟早会收了你们!”岳谦被押回京城时,已是三更天。诏狱刑房内寒气刺骨,墙壁上凝结的冰珠顺着青砖缝隙往下淌,滴在地上汇成细小的冰碴。
徐靖端坐在暖炉旁的太师椅上,石崇受石迁之命立在一侧监审,烛火将“纸糊脸”的桑皮纸映得发黄发脆,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霉味混合的恶臭。“岳千户,一路劳顿,招了吧,免受这皮肉之苦。”徐靖呷了口温热的黄酒,语气里的“和善”比刑房的寒气更令人齿冷。岳谦被铁链缚在刑架上,粗粝的铁链磨破了他的手腕,渗出血珠又冻成暗红的冰粒,他猛地抬起头,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正落在徐靖脚边的青砖上:“奸贼!石迁伪造文书,你滥用私刑,谢大人在九泉之下看着,迟早会收了你们这群豺狼!”
桑皮纸一张张糊上,岳谦的呼吸渐渐微弱,临终前,他用尽最后力气喊出的仍是“谢大人”三字,在寂静的刑房里回荡,终被风雪吞没。石崇皱眉对徐靖道:“徐大人,动静太大,恐被玄夜卫察觉。”徐靖冷笑:“周显自身难保,秦飞一个校尉,能掀起什么风浪?”
徐靖脸色一沉,将酒杯重重顿在案上:“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上刑!”两名狱卒立刻上前,先是用浸透冰水的麻布擦拭岳谦的脸,冰冷的水顺着他的发丝往下流,冻得他牙关打颤,却仍梗着脖子怒视徐靖。紧接着,第一张桑皮纸被敷上他的口鼻,狱卒拿着喷壶细细喷洒,桑皮纸瞬间吸饱水分,紧紧贴在他的脸上,连呼吸都变得艰难。“说不说?”徐靖起身走到他面前,用靴尖踢了踢他的膝盖。岳谦拼尽全力摇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眼角迸出血丝。
第二张、第三张……桑皮纸一张张叠加,岳谦的胸膛起伏越来越剧烈,原本怒视的双眼渐渐失去神采,只有嘴唇还在微弱地动着。石崇皱着眉上前一步:“徐大人,再下去就断气了,恐难向石提督交代。”徐靖抬手示意狱卒停下,俯身凑近岳谦:“最后问你一次,谢渊的同党还有谁?”
岳谦猛地瞪大眼,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挣脱喉咙的束缚,嘶哑却清晰地喊出:“谢……大……人……”这三个字像是耗尽了他毕生的力气,话音落下,他的头无力地歪向一侧,胸膛彻底停止了起伏。寒风从刑房的气窗灌进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将他不屈的侧脸映在冰冷的墙壁上,那道因常年征战留下的疤痕,在火光中仿佛仍带着沙场的锐气。石崇望着岳谦僵直的身体,眉头拧得更紧:“徐大人,动静太大,玄夜卫若查起来……”
徐靖冷笑一声,转身走回暖炉旁:“周显自身难保,秦飞一个小小校尉,能掀起什么风浪?拖出去,扔到乱葬岗喂野狗。”狱卒上前解开铁链时,岳谦的手指仍保持着攥紧的姿势,仿佛还在紧握着谢渊亲授的兵符,那抹忠诚的余温,在冰冷的刑房里久久不散,终被呼啸的风雪吞没。
岳谦的死,成了徐靖清洗南司的借口。刑具库百户赵嵩看不惯他私藏改良烙铁,直言“此刑太过酷烈,不合规制”,徐靖当即扣上“私通谢党”的罪名,命人将赵嵩拖至辕门杖毙。木杖落下时,赵嵩仍在嘶吼“徐靖奸贼、石迁同谋”,鲜血溅红了辕门前的青石,徐靖却站在廊下饮酒,石崇带来的镇刑司番子则堵住街口,不准百姓围观。
文书房老典吏只因核对供词时,轻声质疑“此墨迹非谢大人所用”,次日便被革职抄家,流放三千里苦寒之地。不到半月,南司原有官吏或死或贬,徐靖从诏狱调来了二十余名亡命之徒,为首的张彪脸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那是当年私审犯人时留下的“功劳”。徐靖亲笔批令张彪“掌南司缉捕事”,连从一品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的复核流程都直接跳过——周显得知后虽怒,却因镇刑司握着他当年“未及时揭发谢党”的诬告材料,只能忍气吞声。
他还亲手修改南司规章,在“案卷流转”一条后添上“需经提督画押方可上报”,硬生生将周显的权力架空。看着张彪等人在堂下躬身行礼,徐靖的目光投向御史台的方向——谢渊当年端坐御史台,一纸弹章便令百官失色的威势,夜夜入他梦境。他握紧拳头,指节发白:“那位置,迟早是我的。”石崇将这一切密报石迁,石迁暗忖:“徐靖野心不小,待他与魏公生隙,便是我除他之时。”
为牢牢攀住魏进忠,徐靖将主意打到了边军粮饷上。天德佑三年冬,朝廷拨给宣府的十万石粮草、五千套冬衣运抵南司辖地时,他直接命人扣下大半,转手卖给漠北商贩。寒衣换得的十万两赃银,他一分未留,五万两装入鎏金礼盒送入魏府,余下五万两则悄悄用来招募私兵——此事他特意瞒着石迁,只让张彪暗中操办。
城郊密林深处,他开辟了隐秘训练场,私兵们身着玄色劲装,手持挪用的玄铁弯刀与连弩,日夜操练。徐靖还让人仿制了玄夜卫令牌,方便私兵在城中行动。此事被户部尚书刘焕察觉——核查粮饷时,宣府实收数目与账面差了近七成。刘焕连夜草拟奏折,欲弹劾徐靖,却被门生死死拦住:“老师,谢大人的下场就在眼前,石提督与理刑院李总管都护着他,您这是自投罗网!”
刘焕望着案上的奏折,终是长叹一声,将其投入炭盆。火光映着他苍老的面容,满是无力。而这一切,早已被徐靖安插在户部的眼线报了上来。他拿着密报笑了,对魏进忠道:“刘焕是三朝元老,硬扳动不得,但其子在江南任知府时贪墨甚多,待时机成熟,便可借此事将他拉下马。石提督那边,我已说通,由镇刑司出‘罪证’。”魏进忠抚着胡须点头:“徐卿心思缜密,此事便交你去办。李德全那边,我会打招呼,让理刑院配合。”
徐靖回到府中,打开紫檀木匣,里面整齐码放着三册账册,记录着百官的把柄,石迁与石崇的私怨、李德全贪墨内府银两的证据也在其中。他提笔在刘焕的名字旁画了个圈,眼中满是志在必得——权力的滋味,比酒更烈,一旦沾染上,便再也戒不掉。
徐靖总有些不安——当年构陷谢渊时,石崇借用了罪臣旧印,镇刑司文勘房里仍存着石迁的旧印拓片,若有人拿拓片与“谢渊通敌书信”比对,伪造的痕迹便会暴露无遗。他越想越怕,当即以“清查谢党伪证,杜绝余孽翻案”为由,带着张彪等人闯入文勘房,却被掌旧档的石崇拦在门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