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顶流影后竟被小糊咖拿捏了 > 第291章 跨国项目筹备忙

第291章 跨国项目筹备忙(1/2)

目录

云倾月指尖离开光束的瞬间,投影墙上的交错光线已凝成静止的图案。她转身走向控制台,指尖在触屏上轻划,将那段名为《光影无界》的会议记录调出。屏幕亮起,时间戳显示为北京时间上午九点——距离跨国团队首次远程筹备会议,还有四十三分钟。

时砚的语音消息在十分钟后抵达。

“我刚和德国那边确认了网络测试,延迟能压到三百毫秒以内。”他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语调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法国组说他们希望会议用英语进行,但保留法语实时字幕。”

云倾月点头,顺手将消息标记已读。她打开项目共享文档,各国摄影师提交的初步构想已堆满三页。有人提议拍摄“清晨的公交站”,有人想记录“菜场收摊后的空地”,还有一条备注写着:“能否拍摄殡仪馆外的早餐摊?”她目光停顿一秒,将这条拖入待议清单。

九点整,视频会议启动。

时砚的窗口率先接入,背景是他在北京租住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张手绘城市地图,几枚图钉标记着曾拍摄过的街区。随后,德国、法国、韩国的代表陆续上线,画面右下角跳动着时区转换提示:柏林凌晨三点,巴黎两点,首尔上午十点。

“感谢各位在非工作时间参会。”时砚率先开口,语气轻快却不失郑重。他点开共享屏幕,播放了一段三十秒的剪辑:修鞋匠呵出的白气、小学生背影消失在巷口、路灯熄灭的刹那——全是云倾月培训班学员的作品片段。“这是我们最初的起点。”他说,“不是技巧,是看见。”

屏幕静默两秒,德国摄影师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问题是——”他停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如果拍摄对象不愿出镜,我们是否仍可记录他们的生活?”

会议室瞬间安静。

云倾月的目光扫过提问者,声音清晰:“我们不拍人,我们拍生活。但如果生活里有人,就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她转向法国女摄影师,“所以,我们需要统一的伦理守则。”

“比如?”对方问。

“比如,所有涉及人物的影像,必须获得口头或书面同意;若对方拒绝,镜头需立即移开,不得偷拍。”她一字一句,“这不是限制,是底线。”

讨论持续了四十分钟,最终达成初步共识:首期拍摄不限定具体地点,但需围绕“日常中的光”展开。有人提出主题太模糊,时砚笑了笑:“模糊才是真实。我们不是在做命题作文。”

会议转入第二阶段:轮值策展机制。

云倾月提出每年由不同国家团队主导策展,确保话语权流动。韩国代表犹豫片刻,问:“那展览命名权归谁?”

“共同决定。”她答得干脆,“名字由当年策展方提议,其余三方投票。过半数通过即生效。”

“品牌归属呢?”德国摄影师追问,“比如‘光影无界’这个名称,是否注册为商标?”

问题刚落,楚寒的助理拨通了云倾月的备用线。

“楚总说,必须现在谈清楚。”助理的声音压得很低,“他已经在法务会议室等你们。”

云倾月关闭公共音频,转向时砚:“先暂停,我们单独接他。”

楚寒的视频框弹出时,背景是公司顶层的玻璃会议室,窗外城市轮廓清晰。他穿着深灰西装,手指轻敲桌面,目光直视镜头:“项目可以继续,但‘光影无界’的品牌所有权必须归属中方主体。否则,后续衍生开发无法保障。”

“这不是商业项目。”云倾月语气未变,“是文化交流。”

“但只要有公众曝光,就有商业可能。”楚寒冷静,“我可以接受联合署名,但商标注册主体必须是我们。”

时砚插话:“如果改成‘联合创意委员会’共管品牌呢?重大决策三方共议,收益按参与度分成。”

楚寒沉默几秒,目光在两人之间移动。“分成比例怎么定?”

“按作品入选数量与策展贡献综合评估。”时砚迅速回应,“每年审计一次。”

楚寒终于点头:“可以。但——”他翻开手边文件,“衍生品开发权,保留最终解释权。”

云倾月皱眉:“这意味着什么?”

“比如,有人想用你们的照片做明信片、展览周边,最终是否授权,由我方决定。”他坦然直视,“这是底线。”

空气凝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