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交流成果促合作(2/2)
时砚看向云倾月。
她沉默一瞬,然后说:“光影无界。”
“Light without borders.”德国男子低声重复,随即点头,“好名字。”
备忘录很快打印出来。五人围站在休息室的长桌旁,各自签下名字。云倾月签完,将笔轻轻搁下,目光落在文件末尾的空白处。
时砚拿起笔,在那片空白上写下一行字:“光不是被制造的,是被传递的。”
没有人阻止他。组织代表甚至将这句话拍照存档。
“这将成为项目的宣言。”他说。
云倾月看着那行字,没有说话。但她站的位置,已不再是最边缘的那一个。
茶歇桌上,那张草图仍摊开着。德国摄影师悄悄用手机拍下,发往国内团队。法国女摄影师将留言本中的梧桐叶小心取出,夹进自己的速写本里。组织代表合上文件夹,对两人说:“我们会尽快召开跨国会议,细化执行路径。”
“我们也会联系更多摄影师。”时砚说,“不只是专业从业者,也可以是像培训班里那样的普通人。”
“这才是关键。”云倾月第一次露出近乎柔和的神情,“不是谁在拍,而是为什么拍。”
话音未落,楚寒的视频请求突然接入会议室的屏幕。他坐在办公室,背景是公司标志,神情冷静。
“合作可以,但必须明确权益归属。”他说,“非约束性不等于无责任。你们的名字一旦挂上项目,就不再是个人行为。”
“我们明白。”时砚点头,“但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去中心化。”
“我可以接受联合署名机制。”楚寒看着云倾月,“但必须有法律框架支撑。”
“我们会配合。”云倾月简短回应。
楚寒盯着屏幕几秒,最终说:“别让认可变成消耗。”
通话结束。
展厅外,天色渐暗。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等待被讲述的故事。
云倾月走到主展区前,凝视那面曾被误解的展墙。现在,每一张照片下方都新增了二维码,扫码可听拍摄者亲述的创作背景。她伸手触碰其中一张,指尖停在“修鞋摊”三个字上。
时砚走到她身后,轻声问:“怕吗?”
她没回头。
“不是怕。”她终于说,“是终于觉得,这条路,走得值。”
他笑了,将笔记本重新合上,银杏叶在纸页间沙沙作响。
展厅中央,短片再次开始播放。镜头扫过小学老师学员的脸,她对着相机说:“我拍的不是风景,是我每天走过的路。”
一名志愿者正调整投影角度,光束微微偏移,恰好落在那张草图上。三条交错的光线,在墙上缓缓重叠,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
云倾月抬起手,指尖对着光束轻轻一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