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文天祥科举(2/2)
【欧阳守道拂须微笑:
"且说说看。
"】
【
"学生以为,浩然之气,并非凭空而生。乃是集义所生,是平日行事,件件合乎道义,日久天长,自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文天祥的声音清朗,与江涛声相和。】
【
"善!
"欧阳守道目露赞许,
"然而你要知道,养此一气,须得'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既不可懈怠,亦不可强求。
"】
【二人并肩而行,穿过书院的竹林。】
【
"山长,学生常思乡贤欧阳文忠公、杨忠襄公、胡忠简公之事。他们在朝在野,皆能持守其志,这莫非就是浩然之气的体现?
"】
【欧阳守道在一竿特别挺拔的翠竹前驻足:
"你看这竹,中空外直,节节向上。中空是虚心受教,外直是持守正道,有节是关键时刻懂得取舍。三位乡贤,正是做到了这三点。
"】
【是夜,书院灯火通明。】
【文天祥在斋舍内秉烛夜读,面前摊开的是《汉书·苏武传》。】
【当他读到
"苏武持节北海十九载,节旄尽落
"时,不禁拍案而起。】
【他推开窗,见月色如水,江声如诉。】
【同年秋,文天祥在吉州参加乡试。】
【这是省级考试,竞争激烈,考中者称为举人。】
【文天祥成功中举,获得了次年进京参加礼部省试的资格。】
【次年春,文天祥前往都城临安,参加省试。】
【省试乃是国家级统一考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
【科举乃是国家抡才大典,极为严格和公正,采用锁院制——考试前数日,主考官和所有考官一旦被任命,必须立即进入贡院,并在考试、阅卷全部结束后才能出来,与外界完全隔绝。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泄题和请托舞弊。】
【考生入场时,也会经过极其严格的搜查。】
【考生需解开头发、脱掉衣服、鞋子,甚至检查口腔、耳朵,以防夹带怀挟。】
【考生进入贡院后,按编号进入一人一间的号舍。号舍空间狭小,内有简易木板作为桌椅床榻。考试期间,考生饮食起居都在其中,不得离开。】
【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偶尔会有变动,但核心是进士科,主要考:】
【贴经、墨义:填空或默写经书,考察对经典的熟悉程度。】
【诗、赋:在规定格律内创作诗歌和赋文,考察文学才华。】
【策论:这是最关键的部分。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撰写一篇议论文,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见解和思想深度。】
【考试通常为三天,期间,贡院大门紧锁,有兵丁巡逻。】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考生的试卷还需要糊名与誊录——考生交卷后,由专人将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的部分折叠粘封,加盖官印。再由专门的誊录官用朱笔将全部试卷重新抄录一份副本,防止阅卷官通过辨认考生的笔迹或试卷上的特殊记号来进行舞弊。】
【经过三天紧张的考试和半月漫长的等待后,朝廷终于放榜。】
【文天祥再次凭借其才华顺利通过,得到了贡士身份,拿到了通往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殿试的最后一张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