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文天祥科举(1/2)
第四百零六章,文天祥科举
韩复来又开始了他枯燥又充实的码字生活。
接下来,文天祥就要去科举了。
写科举之前,先把之前窝阔台兵分三路大举攻宋的结果交代一下……
这个情节竟然写忘了。
不过不要紧,简简单单,现在的复来大神写作,谁敢说他是忘了,这是人家大神的独特的叙事方式。
【淳祐十三年,改元宝祐。】
【宝祐三年,已经二十岁的文天祥,入白鹭洲书院求学,为科举做最后的准备。】
【吉州白鹭洲,春。】
【赣江之水在洲头一分为二,奔流而去。】
【文天祥独立于书院前的江岸上,手中紧握着一卷《春秋》,目光却投向茫茫江流。风中传来朗朗书声,那是欧阳山长在讲堂开讲《孟子》。】
【文天祥静立远眺,心中却想着这他刚出生时朝廷和百姓经历的那段惨痛的历史。】
【端平三年,也就是文天祥出生的那年,蒙古帝国窝阔台大举攻宋。】
【这一仗,打的惨烈,却也打出了汉人的坚韧和不屈。】
【当年那场国战,窝阔台分兵三路,意图一举灭宋。】
【西路军主攻四川,在阳平关全歼曹友闻率领的朝廷精锐,打开了入川门户,随后攻占成都。】
【这是成都历史上一次空前浩劫,城内居民被屠杀殆尽。蒙古军横扫四川大部分州府,五十四州俱陷破,天府之国遭到毁灭性破坏。】
【 中路军主攻荆襄,阚出大军攻陷襄阳府。襄阳是南宋荆湖战区的根本,积攒了三十年的军资粮饷尽数落入敌手,是南宋开战以来最重大的损失。】
【东路军主攻两淮,目标是突破长江下游,直逼南宋腹地。】
【那时候,似乎已到了天崩地裂之时。】
【但是,汉人的顽强和坚韧,也在绝境中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
【蒙古西路军虽然在四川取得了战术上的巨大胜利,但宋军和百姓,绝不屈服,爆发了激烈的、延绵不绝的反抗,宋军残部退守到各个山城,做誓死抵抗。蒙古军久攻不下,在大肆掳掠后无奈逐渐北撤。】
【蒙古中路军攻破襄阳乎,继续进攻江陵,朝廷名将孟珙临危受命,率军驰援,成功击退蒙古军,保住了江陵,稳定了长江中游防线。】
【蒙古东路军亦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两淮军民的浴血奋战,保卫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安全。尤其是名将杜杲在庐州守城战中大败蒙古军。】
【直到淳祐元年,大汗窝阔台去世,所有黄金家族的王公贵族都需要返回蒙古本土参加忽里台大会,推举新大汗。各路蒙古军才纷纷撤军,持续七年的全面战争宣告结束。】
【此后,天下才渐渐太平下来,安稳下来。】
【文天祥想着这段惨痛,心中却依旧忧心忡忡。】
【蒙古军队的强大,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读这段历史,便可见一斑。】
【这十几年时间,蒙古帝国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斗、内战,混乱不堪。这给了朝廷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是,在四年前,经过了乃马真皇后称制,贵由继位又驾崩,最终迎来了一位强大又精明的大汗——蒙哥。】
【不知道,蒙古的铁骑,会在什么时候再次踏入大宋的国土。】
【朝廷,又能否抵抗的住?】
【而他自已,一个书生,又能做什么呢?】
【唯有科举一途。】
【唯有入仕,才能一展所长,才能有所成就。】
【隐居乡野,虽有高德名望,但于国事无益。】
【
"天祥,为何独自在此?
"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文天祥回身,见是山长欧阳守道,连忙执弟子礼,思虑瞬间,忽然想到刚才山长讲的《孟子》,答道:
"学生在思索浩然之气四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