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灯女(1/2)
◎她只有一个谢逐临◎
卯时就被宫中派来的嬷嬷拎起来梳妆时, 任阮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不由得衷心在心里开始感恩杜朝。
若是昨夜再起一幅画像的重绘,只怕今儿她就要直接猝死在典礼上。
册封她为郡君的礼制一开始就准备得极为低调, 身边一直无甚动静。以至于之前谢逐临提过一嘴之后,她几乎将此事忘了个九霄云外。
直到后来杜朝的提醒, 她才想起好像吾十九的确也顺口提过, 说是此次瑶池殿纵火案和宫宴众案里, 她功劳卓绝,圣心大悦,便答应将此前应下谢大人的承诺兑现。
本说要从长准备, 风风光光地册封, 但谢逐临一力坚持,最终典礼才匆促地定在了正月十五。
而如今的京都风起云涌, 地方动荡不安频起,大夏边境的战弦更是一触即发。
一个小小的郡君册封消息,完全淹没在了此起彼伏的前朝浪潮当中。谢逐临似乎也有意为她捂紧风声。
听吾十九说,连圣旨都是在御书房秘而不宣地帮她接下的。
好容易梳妆毕了,已近巳时。
盛妆锦服的任阮稀里糊涂地被宫中的嬷嬷们扶入金銮正殿中,稀里糊涂地走完了受封授印的流程, 又稀里糊涂地被推上步辇。
最后任阮又被扶入皇城门一处高高楼阁上, 宫中嬷嬷嘱咐着端坐在此处,等候吉时。
等候在此的平安今日也被重新梳妆打扮得隆重喜庆。见嬷嬷们退至屋外, 将门扇带关,她才忙上来握住自家姑娘的手。
“辛苦姑娘了,现在总算是可以歇一歇了。”平安给她捶着在金銮殿站得酸软极了的小腿。
“哪里能歇下, 不过是喘口气罢了。”任阮一沾到绣凳, 几乎要瘫软了下去, “也不知谢逐临怎么想的,金銮殿上的册封还好特特删繁就简,这会儿又偏生推我凑这个花灯盛会的热闹来。”
她顶着沉重的满头珠翠,有气无力地在妆镜前照了照,无奈道:“原来不过是封个郡君,这满身的赘物便要这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姑娘这样便承受不住了?”
平安抿嘴笑道,“来日若是封了郡主、公主的,岂不是要被那满头的荣华富贵压得趴下去了。”
“你倒是想的美,”任阮扑哧一声笑出来,伸手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促狭鬼,从前不都是细声细气在家中绕着你家姑娘我走的,现在就属你打趣得最欢。”
说着,她又有些失落地环视了一圈空荡荡的屋间:“可惜小蛮却不在。”
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代,那些挑灯奋笔的夜晚,那些生死攸关的险境,那些起起落落的嬉笑怒骂之时,忠心耿耿在她身边默默陪伴的,是小蛮。
她能够从一介获罪的商家女走到今天,得以阶级跨越地获封为皇家的郡君,背后那些一步步积攒起来的案件里,不顾生死追随左右的,唯一个小蛮。
一想到小蛮如今还因为曾经卷入自己探查的凶案而迟迟未愈,甚至今日都不能同平安一样穿着新衣来此一同庆贺,而只能孤零零地躺在萧索的空空任院中,任阮心中就一阵心酸。
和心酸涌起来的,还有一阵阵越来越浓厚的恐惧,和早早埋藏在内心深处,渐开始抽枝发芽的疑心。
初一那日,谢逐临应下派遣来的衙察院医卫来得很快。
据说是谢伯第一亲传弟子,平日都闭门不出潜心研习医术的吾十八。尽管吾十八来后,很快就将小蛮的病情稳住,可在她问及具体的病情起因后,还是难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年轻的吾十八不善交际,任阮很轻易就能从他不自然的反应中看出,他其实是有所隐瞒的。
这样的蹊跷让之前关于小蛮病情之事中,被忽略的种种不对劲一下子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浮露接二连三的气泡来。。
任阮蹙着眉,忽然想到之前在任家小院里提及谢伯暗中诊断之事时,谢逐临一瞬间的默然也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姑娘,还在想什么呢?”
平安的手在失神的少女前挥了挥,拉着她往前面落地的长窗边走去,“您快来瞧,从这里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车,还有宴席呢!”
这处高高的楼阁是为今日十五花灯节,特意在皇城玄武门前建立的,从此处长窗前悬落下的厚厚锦缎帘布掀撩起一点,便能瞧见不远处皇城外人声鼎沸的热闹,长街尽满,花灯煊煌。
平安只敢小心翼翼撩着帘布的一角,生怕叫外边的人发觉,但还是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压低声音指着外面道:“姑娘您快看,杜公子也坐在前席上呢!”
那厚重的帘布甫一掀开,外面本被隔绝的喧闹一下子就涌入安静的内间。
节日热闹繁华的氛围扑面而来,任阮暂且将方才的忧思放下些许,目光沿着平安所指的方向去。
只见那挑着铺了水墨油纸的长长锦棚下,许多华服贵侯的人头攒动,哪里能看清楚杜朝在何处,反而倒是叫她先瞧见了立在锦棚外的傅重礼。
傅重礼今日虽穿着一身深红色的官服,但在皆为盛装的众人中,其实并不算显眼。
真正一眼吸引住任阮的,是矗立在他身边的那一尊极其高大的金色神像。
那神像被高高供奉在金堆玉砌,灯烛绕笼的花车之上。今日的京都阳光甚好,在那面色威严神像身上笼罩反射出的金晕,如同一层不容侵犯的神圣佛光,格外庄重肃穆,叫人顿生敬畏,心虔志诚。
平安自然也瞧见了这尊神像,但她不敢细看,目光才一触及,就诚惶诚恐地低垂了眼眸。
任阮倒无甚有意避讳之心,反而眯了眯眼瞳,细细将那神像从头到脚纳入眼底。
这就是大夏子民最为崇尚的金乌神像。
大夏习俗,每逢正月十五,便要举国供奉金乌神像,以示崇敬,祈求金乌神明能够庇佑大夏子民,以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本固邦宁,国泰民安。
往年神像游街,花车之上还会有一位出身高贵的美貌少女,亭亭立于神像之前伴行。
大夏人民相信,少女是世间最为纯粹干净的事物,她们之中极高贵貌美的,更是能够借着正月十五以无数花灯构建起的供奉火祭,上通神明,传达民敬人愿,下惠信徒,将神明所赐下的恩典和福泽传递而来。
孜熙郡主从前就曾担任过许多年的“灯女”。她立于花车之上,衣袂翩翩,美丽圣洁的惊艳倩影一直到现在还流传在许多诗歌文赋中。
而近些年担当“灯女”的,则是极受太后宠爱的玉芙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