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上(1/2)
除夕·上
等到庆延街上每家每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了起来, 新年也就快要到了。
有间小食肆也不例外,江杳杳将手中的红灯笼递给爬在梯子上的阿樱,同时不忘叮嘱道:“你可注意小心些。”
“小娘子你就放心吧, 这点活要是干不好, 我哪还好意思吃你做的饭呢!”阿樱本就人高马大,借着梯子的高度,轻松就把灯笼挂到了食肆门前的檐角上。
一左一右的两只大灯笼,是江杳杳和元宝一起做的。元宝会扎灯笼,江杳杳则在糊灯笼的红纸上画了些可爱的卡通画,里头的蜡烛燃着火苗, 灯光透出来, 将灯笼纸上的画映照出来。
灯笼纸上画了许多简单勾勒出来的小人儿,有趣的是这些小人儿脑袋画成圆形,火柴人虽然画得简单, 但每个都有自己的特征, 比如这高高的正挠着头的,一看就是阿樱,而一旁扎着两条小辫的, 不是阿锦又能是谁,还有阿素,元宝,小石头, 小忠……
阿樱挂好灯笼,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小人画, 她又在灯笼上找了一圈,跟画中一样挠了挠头, 小娘子自己的小人画,怎么没见着啊。
江杳杳其实也画了自己的,不过不是在门口这两只大红灯笼上,而是在她房间里,另外有一只她自己学着扎的小灯笼,竹条扎得还有一点歪,糊着的红纸还留着浆糊的印子。
灯笼上画着两条狗和一只猫,还有两个正并肩坐在屋顶上看烟花的小人,是江杳杳画的她自己和裴敬之。
这只灯笼她当然不好意思挂出来,只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留着给自己看看。
不过一回生二回熟,等下次过年扎灯笼的时候,江杳杳想在食肆门口挂上自己完全亲手做成的灯笼。
明天就是除夕夜了,真快啊,好像盛夏时在路边摆摊的情景还在眼前,一转眼,就已经到了隆冬,要迎接新的一年了。
今天是年前食肆营业的最后一天,明天除夕,人们都会在家中贴春联、挂桃符,互相送节礼,准备年夜饭。各坊市里最热闹的地方,还有精彩的傩戏表演,沿街也会有不少揣着篮子叫卖些小玩意儿的小贩,趁着节日的热闹,赚上一波。
这天也是是孩童们难得出来玩耍看戏的时候,而这天,大人们一般也不会太拘着孩子,都会给上几个零花钱,让他们能在街上买上点解馋的零嘴儿,或是买个喜欢的小玩具如拨浪鼓或竹蜻蜓。
江杳杳如今就不凑这热闹了,今晨起来,就在食肆门前贴了告示,从除夕到正月初六,有间小食肆店休放年假,望各位食客海涵。
忙活了大半年,食肆的大家伙儿基本都是全勤,过年了,也该给大家放个假了。
两人挂完灯笼回到屋内,食肆内仅有少数几位客人,都是风尘仆仆的样子,都是赶回京城与家人团聚过年的,听闻这间食肆的名气,路过时便进来一尝究竟。
因着明日就闭店了,今天食肆里准备的食材并不多,也就没有固定的吃食和菜单,来了客人,江杳杳便询问好他们的口味,用现有的食材,临时想几道菜或者主食出来。
就比如现在进来的这一位,一进食肆就迫不及待地表示,他常年在外经商,今天刚从外地回到长安,早就在朋友往来的书信中,听闻这一间食肆,一早进城,特意绕了点路,从永靖坊经过,来有间小食肆探探店。
在得知今天没有平时卖的那些固定吃食,只能由江杳杳依照他的口味随意发挥时,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非但没有感到失落,反而一副更加兴奋的样子:“这种吃法有趣,我喜欢!尽管挑贵的上来!”
太昂贵的食材,江杳杳这儿倒也没有,最贵的,估计就是一块牛肉和一朵松茸了。那这一组合,江杳杳心里就有数了。
松茸是一位从食肆刚开张就一直光顾到现在的老食客,特意给江杳杳送来的春节节礼。江杳杳怎么好意思收,便与这位老食客推来推去,那场景像极了拜年时与送红包的亲戚长辈来回拉扯的样子。
最终在老食客“你不收下我就再也不来了”的“威胁”之下,江杳杳还是收下了这松茸,作为回礼,江杳杳也送了他一盒蛋黄酥。
蛋黄酥虽然制作过程麻烦了些,但是味道香酥可口,又适合包装成礼盒,样子圆滚滚金灿灿的,在过年团圆时刻,寓意也好,江杳杳特意烤制了一批,用礼盒包装起来,作为送人的节礼。比起当初给安阳长公主做的,这次的蛋黄酥里还加了软糯拉丝的麻薯,口感更加丰富。
这老食客用价格不菲的松茸换得了这盒蛋黄酥,高兴得很,连连说着“自己赚到了”。江杳杳得到了食客的认可,自然也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