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燃2001 > 完本感言2

完本感言2(1/2)

目录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段感言能不能放出来)

致所有翻阅过这段故事的你们:

(跟以前一样,想到哪就说到哪,哪说哪了)

正如老柳放在正文前的作品相关所言:“这本书的复更,完全是为了照顾老读者的情绪,以及作者本人的执念。”

因不可抗力断更近三年后,我们终于重逢于此。

感谢每一位曾翻阅本书的朋友,尤其感激那些容忍部分章节内容缺失仍继续阅读的朋友——是你们的坚持,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执念”得以完整。

本书从诞生之初便注定“不循常理”。

如作者坦言:“后面的狗尾续貂,我会更任性一点……反正你们忍我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这种任性贯穿始终:

从情感迷宫到半导体产业,到狗尾续貂后的金融投资,因“重燃2003已走尽2001的路”,半导体产业线被刻意弱化,转向金融战。

道理上是说得通的,“避免重复书写相同的产业逻辑”。

但是我也是一个自BBS诞生之日起便看网文,有着20多年网文书龄的书虫,我很清楚,这纯属自己找死。

完全是自己任性的拧巴。

但这种任性,是从键盘上敲出第一个字符便开始的。

当初老柳写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因为在其他书的书友群里,有人BB‘键盘给你,你来写’。

于是,《重燃2001》半书LV.5,拿下当年的那个什么键盘奖,月票一度杀入前十还是前二十?

于是,半书也就只能半书,被人举报下架。

当然,这完全是咎由自取。

因为,本质上我当初动笔之时并没有做好写网文小说的准备。

对很多规则并不熟悉,对很多条条框框也不明白。

好笑的是,当时老柳还觉得是那些作者不懂怎么开车,不懂历史,不懂怎么在红线上跳舞,写的东西完全不合理。

于是,吃了不少的亏,踩了不少的坑。

于是物理开车、化学开车、数学开车,借古讽今,别称

也正印了那句老话:不要用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当然,嘴犟王者老柳会说:游方的和尚不抢方丈的庙。

当初被封禁的时候,我曾经砸烂了一个键盘,完全不想写了。

反正我真不靠写书赚钱,完全就是爆眼子老头闲着没事干,又不想去跳广场舞或者街边下棋才来写书打发时间的。

当然,坊间传闻是老柳去钓鱼却次次空军,面子上挂不住去超市买了几条鱼回去又被戳穿。

了解我的朋友也知道,老柳骨子里是带着一种叛逆精神的。

正如二十年前我导师骂我的那句‘知,你做的很好,行,你也做的很好,但知行合一的事,你是一件不做!’。

于是,我换了一把更好的键盘,在2001被封禁的时间里先后开了另外三本书。

两个原因,一个原因,交给下个章节说。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叛逆精神,我偏执的想要在方块之间找到那根红线。

一如当年在投行时的风控。

风控并不是风控部这个具体部门的事,而是项目过程中的博弈。

红线也不是一条笔直的线,而是一条犬牙交错的线。

万事万物,各个行业都是如此。

当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过程注定是不愉快的。

于是,一本没有熬到上架,我主动将其屏蔽了。

而另一本,也就是《重燃回首又三生》踩了更多的坑和更多的雷。

新人写重生文,最轻松的方式是代入自己过去的经历。

老柳也不外乎如此,我的书里很多情感类的互动,其实也就是我个人的情感经历。

于是,当时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女儿对此很不爽,她不想在书里看爸妈的情感纠葛,更认为我是通过小说在狡辩一些现实的问题。

老书友都知道,老柳也是俗人,也是个女儿奴,于是‘三生’这本书也就只能太监了。

而后,便是《重燃2003》这本书了。

这本书,踩的坑就少多了,在严格合理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是将产业脉络是讲得明明白白的。

在多次疯狂试探下,我清楚的感知到了那根线的具体摆放。

一度我的编辑蓬莱大大还曾感慨过:你好几个月没找过我了。

但是,这本书仅仅精品线守门员的成绩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太合理,也就让读者没有爽感。

老实说,这一点让我很迷茫。

毕竟,做一件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认同感和正反馈。

但自己选择了任性,就只能去承担任性的后果。

而且,我确实没办法昧着自己的良心去不合理。

正如你本来是个学渣,重生之后你便可以成为学霸?

这是不是把‘学霸’的含金量看得太低了?

有些事,不是你重生回去光是努力就能做到的。

光是努力,是突破不了那根线的。

20年多年前,这根线叫做985。

20多年后的今天,这根线叫做C9。

正如很多人在吐槽我书里的时间线,觉得时间线太短了。

但是现实并不是如此。

在现实里,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型民营企业只有3.3年,仅有10%的企业能够幸存超过3年,而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仅为7.8年。

这中间还包含着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

也就是说,在现实里,实际上一家企业从诞生开始,如果9个月之内没法做大做强,它后期能做大做强的概率连百万分之一都没有。

企业的发展,不是学校里的打怪升级慢慢发育。

哪有什么鬼时间去磨蹭的?

人和人之间的成就高低,除了家境支持、天赋的显著区别以外,最大的分野在于执行力。

甚至执行力能部分弥补家境和天赋。

也正如码字一般。

普通人一个小时连800字作文都憋的难受,但网文写手如果一个小时只码800字,那他在这一行能幸存的概率也不超过百万分之一。

大部分写手每个小时都能至少达到1600字以上,注意我说的是成品字数而不是时间统计里的码字速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