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官场里的女人 > 第538章 单向阀门

第538章 单向阀门(1/2)

目录

宁江省委档案库深处,时间仿佛在泛黄的纸页间凝固。林悦面前摊开的,不再是零散的几份文件,而是厚厚一摞装订成册的《省委常委会议决事项及领导批示汇编(1990-1999)》。这十年,正是周氏集团从宁州崛起,势力急速膨胀,最终成为盘踞一方的商业巨鳄的关键时期。

她的调查,在发现“笔迹替身”的惊人线索后,进入了一个更系统、也更令人心悸的阶段。如果周正阳或其控制的替身,能够模仿领导笔迹进行关键批示,那么这种影响力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其目的又是什么?

林悦决定采取一个最笨拙,却也最可能揭示规律的方法:系统梳理那位退休领导在整个九十年代分管经济工作期间,所有留有其“同意”或“否决”明确批示的重大项目、政策试点、土地划拨、银行贷款担保等决策记录,并追踪这些决策的最终受益方或受损方。

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她需要调阅大量原始档案,比对不同部门的记录,还要查询工商注册信息、企业股权变更等外部数据。过程枯燥且阻力重重,但她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变迁”为学术理由,依靠秘书长的权限,艰难地推进着。

随着数据一点点积累,在表格上勾勒出清晰的脉络,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图景逐渐浮现出来,精准得如同经过精心设计:

所有获得该领导“同意”批示、并顺利落地执行的项目,其最终的主要受益企业,经过股权穿透后,在某个层级上都与周氏集团或其隐秘的关联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

1992年,“同意”设立宁州首个保税物流园区。中标核心地块及获得最优政策的企业,表面是一家港资公司,实则由周正阳妹夫控股。

1995年,“同意”对省属某国有纺织厂进行“改制试点”。该厂最终被一家“民营企业”以极低价格收购,而这家企业的大股东是周正阳早期的商业伙伴。

1998年,“同意”为某重大基建项目提供巨额银行贷款担保。承建方是一家新成立的建筑公司,其实际控制人经查是周正阳的代持人。

…… 诸如此类,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批示往往理由充分,符合当时政策导向,程序上看似无懈可击。但最终,利益的河流总是诡异地、蜿蜒曲折地,汇入了周氏家族的财富海洋。

而更触目惊心的是另一面:

所有被该领导明确“否决”或搁置的项目,其背后的推动企业,几乎都是当时或日后与周氏集团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对手。

例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