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2)
第168章
这头张海月自信十足, 而宗室们也不逞多让,都一副成竹在握的模样,这样的表现自然让很大一部分人感到左右为难, 世事艰难, 他们必须要在种种乱局当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 最适合家族的那一个选择, 可事情哪里有那么容易?人人都想伪装自己、保护自己, 自然人人也因此陷入别人的伪装当中, 一切都变得难以分辨,这也是困惑的来源之一。
同样作为天家后裔, 诸王们自然也能拥有属官封地等一应如朝廷般缩小的配给,但是随着历代梁帝对于这些落败者能量的收紧,已然变得虚弱无力起来。但他们又的确具有尊贵的声名,因此一些必要的象征性存在仍然没有抹除, 鞭声如府兵一类的, 尽管数量不多, 但集合起来,仍旧时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也是这些人如今能够肆意宣讲描画未来的底牌。
张海月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有意留下了陈与正。她清楚的明白, 即使是自己再信重的人,在面对外敌的时候,都远远比不上在天子亲卫中浸润了二十多年的汧国公, 他要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其中的内情, 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赵安时,也远远无法与之比较, 陈与正在此时此刻仍旧有着无与伦比的声威。
就算张海月对自己有着再怎么多的信任, 但是在这样的生死大事上, 她仍旧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她始终是一个敢于放手一搏的人。
好在陈与正并没有辜负她的信任,在鲁王等正面进攻宫门的时候,陈与正率领亲卫完全抵抗住了攻势,并且没有使任何一个叛军踏入宫城半步。这些兵士固然平日疏于锻炼,但到底是守卫皇帝身边的精锐,自然不会逊色与王府的亲兵。
但令陈与正赶到惶恐的是,参与这次战斗的宗室几乎都被斩首了,而其余有关谋乱的王侯也都被拿下,并且在众人尚且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一一清除。
张海月此时展示出了她对朝堂的完全掌控,甚至不等朝臣们提出异议,也不等秋日的到来,就已经将这些被免除降罪为罪民的昔日贵人斩于刀下,甚至波及到了那些年幼的本不该波及的孩子们。
倘若如此,众人或许只会赞一声狠辣,并不会有其他的想法。然而就在一片人心惶惶当中,其余几位明哲保身的,又或是没有被抓住错漏的宗室老人们,也分别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暴毙。
等到人们真正回过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还有能力对皇位进行竞争的人都已经被张海月铲除。手握小皇帝的她,此时已经一家独大。、
陈与正告老,赵安时闭门不出,其余的顾命大臣也并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自然也不会去做这出头的椽子。众人只能对张海月保持敬服,尽管内心再怎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小皇帝年幼,张海月自此成为了真正临政执掌天下的那一人。
自此近三年过去,人们对于女主当政的事情已经不再新鲜,甚至隐隐钦佩起来,只是明面上仍不敢与旁人表示出分歧,只好四下里感念。有那百姓,甚至公然在家中立起长生祠,每日祭拜,邻居知道,也只做不见,并不揭发。
而远在边地的赵明闻等人,此时也变换了另一番模样。随着一切事物的不断推进,拂云城也渐渐褪去昔日的衰败,变得繁荣起来。
起初是与边市有关游商们的进入,给与这座城池更多的生机,叫卖声也开始出现在街坊当中。群青作为于通远夫妇得意子弟,在官塾的出现,自然让此处学社名噪一时。他到底饱学诗书,往常只肯窝在小小一隅,做个小小教书先生,众人固然知道这是他心中所愿,但也到底为之可惜。
如今群青却肯往远处游历,怎能不叫广铭等人欣慰?自来便说,非广见天下世事,学识是定然不能精进的,何况赵明闻更是以极其礼重的待遇接待了这个白身的学者,甚至奉为座上宾,将许多大事都委托到群青的手上。
这官塾的建设自然是一个,向来著书立传的事情尤其让文人们喜爱,何况是这样的育养一方民风的事情呢?
其余的诸事进展顺利,唯有一件,那便是女医,只有这件事情始终受阻。自然,也有那一等女孩愿意为此献身,可奈何家中催逼实在过紧,往往只过了十余日,便洒泪挥别。
这最后留下的,除了孤女,便是因为家贫难以负担嫁妆,却又不肯将女儿舍入那些不得见人去处的百姓了。女医馆中固然仍是众人眼中的贱业,但到底还能见到家人,自然对未来也多了一分指望。
便是瞧在这样的份上,抱着尝试的态度,百姓们将信将疑地将女儿送进了那些格外空旷的屋舍当中。
“群先生。”张崇福却正怀抱食盒,往赵明闻处急匆匆走去,迎面撞上了群青,有些惊讶,却还是和善地问候一声。
群青显然有些狼狈,袖口已经被挽了起来,对于平日里一贯衣冠整齐的他是很难见到的事情,甚至有些面红耳赤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