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2)
第133章
对于百姓们来讲, 当他们重新回归到梁人的统帅之下,那么先前的那场噩梦便已然消失了,他们从此便不必委屈求全, 而是能堂堂正正如所有百姓那般, 自食其力地过活了, 于是这一部分人很快便抛却了对上官动向的关注, 转而去追寻自己的安稳了。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讲, 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实际上并未结束, 他们从魏人的谈判场上下来——郑愁予的女儿,应平生的妻子郑娘子在其中出力很大, 她凭借流利的通译本领和和善可亲的脾气赢得了包括喀木在内许多人的认可,这些莽撞的草原汉子甚至愿意摒弃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对女人的偏见来倾听她的言论,使得梁人在谈判桌上占据了相当有利的位置,并且狠狠地从诧额云珠手中撕下一块丰饶的草场——随后便迎来了另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赵明闻与陈香云决议, 在保存了军队一定的口粮后, 将这剩余的粮草都拿出来, 分发给城中的百姓,用以帮助他们共同度过战后的危局。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其出人意料的做法。
但赵明闻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她敏锐地觉察出拂云城内态势的不对, 先前利好的风向似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了,在有限的人手下她无法彻底筛查出其中的原因,便只能以这样收买人心的阳谋正面对抗, 以此等待后续时机的到来。
她踌躇不安地下达了这个命令, 并且一力将事情的追责揽到自己身上,希望能在事端中保全陈香云。好在令她舒心的是,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甚至顺利到仿佛有幕后推手一般。
城内的百姓并不是全部, 他们大多是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而无法躲避,只能为羯人役使。而那些消息更灵通一些,或者情愿舍下家财的富户,早已出城四处藏匿,自然也有为外敌所伤杀的,但大部分人还是从战事中保全了。
他们与亲故聚居在一起,倒也能勉强自身的安全。
但这安全却并不是一定的,一旦被某只骑兵队伍盯上,那么他们都将无力反抗,举族倾覆,也并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何况,草原上的野兽纵横,每一次外出觅食都是往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就是在不远处受伤。或许还有一息可救,家人也很难找到,就此殒命的也不在少数。
这样流窜的日子着实难过,他们也自然需要一个足以庇护自己的强大势力,往昔或许还能安慰自己性命无忧,但战事已平的现在,便不得不去找寻另一种可能了。
而拂云归梁的消息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通过人们的闲谈,传递到这些人耳中的。
在广袤的草原上,最好的传信载体并不是文书,而是语言。一则因为文书极难保存,且又不易获取,所要花费的成本极其高昂,而来百姓们少有识字的,并不如梁地一般,多有诗礼之教,因此缺乏广泛传播的途径,人们往往见面不识。
人总是有所偏颇的,他们往往更相信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东西,也更相信那些亲旧故交的话语,正是靠着这一点,拂云城归梁的消息才让他们越发信服。
而人心也总是贪慕虚荣的,那种好胜心逼着他们去夸大自己的言论,以此得到在同辈面前彰显的荣耀,这夸大的既能是自己的孩子,也能是日常的用具,更能是自己独有的,为赵明闻优厚的待遇。
自然,这些言论越发坚定了百姓们走上归程的决心。
然而当这些人们再次归乡时,他们需要面对的要比想象中的更多。
无人打理的房屋早已满目疮痍,更有甚者已经被侵吞而去,窃贼却堂而皇之地招摇,藏匿在其中的无法带走的财物也被一波又一波,如蝗虫、如豺狼般的敌军洗劫,箱笼都被粗暴地掀开,装在里头,原本整齐排列在内部的那些物件也被胡乱地堆放在地上,这原本是居住在屋中数代人一点一滴用心修葺起来的,却在一息之间被摧毁了。
但此时且来不及心疼这些旧物。
“预备的如何了?”赵明闻快步走到正在忙碌指挥的几人身边,安静地立了一会,等到几人先将手头的事情完成了,她才温声问道。
阿罗正在搅弄着锅里的粥,滚滚的白雾涌了出来,热腾腾地打在脸上,将人灼出满身满脸的汗来,她用手臂上裹做一团的衣服擦了擦,正要继续,便听赵明闻出声询问,不由一惊——她先前太过入神,并没有意识到赵明闻的到来。
正在她怔愣的时候,赵明闻早已理好了衣裳,将那碍事的布料都收束起来,露出两头手臂,顺势接过了阿罗手中的长勺柄,慢慢搅弄起来。
阿罗这才恍然惊醒,忙着就要去拦住赵明闻,却被她轻轻用手肘推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